您的位置 首页 启发俱乐部

农村妈妈怎样和子女协同进化

今天的内容来自《蔡钰·商业参考》的第二季。

熟悉这门课的同学都知道,蔡钰老师擅长用她的洞察力,捕捉到市面上各种公司的新打法、新产品和消费的新趋势。那么,这种商业思维,能不能用来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呢?

还真有用。最近,一位用户就提了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我们一起听听看,蔡钰老师是怎么回答的。

这里是《蔡钰·商业参考》第二季,我是蔡钰。

前几天我在贾行家老师的“行家茶坊”里遇到了一个提问,提问者叫“蓝色的月光”,她是这么问的:

我很敬佩这个提问者和她的问题。多数情况下,一位农村妈妈把孩子送上了大学,很容易就会认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任务完成了,应该松口气享清福。而我们这位“蓝色的月光”却提前几年就未雨绸缪,开始思考“下一个阶段怎样发展自我”。

她提的这个问题本身也有意思。我们要是把“农村”这个设定抽象成“家里没有资源”,这个问题就有了代表性。我们当时和贾老师闲聊得比较零碎,所以也想顺应蓝色的月光的要求,在课程里把答题思路再系统地整理一下,提供给有类似需求的同学参考。

我展开讲讲。

 

按照一般情况,农村妈妈刚进入城市,如果没多少原始积累,最小成本的安顿方式是先去当服务员或者家政行业工作者。如果有得选,我的建议是考虑家政人员。因为它比服务员的工作扩展性要更好。

40岁的妈妈其实正是当打之年,孩子读大学了你也想进城工作,大概率你想要去的就是孩子所在的城市。你的孩子没几年就会大学毕业,也需要进入社会,求职谋生。这个变量你是值得考虑的。

所以我的建议是,你的规划可以带上他,把你想要回答的问题变成:

你别觉得加了个条件,答案会更难找了。有时候在问题里增加限制条件,反而能够帮我们排除漫无边际的选项。

农村妈妈跟大学生子女做事业协同,这个想法是痴人说梦吗?未必。我不是叫你也去读一个跟孩子相同的专业学位,在未来跟孩子抢工作。而是把目光投到几年后去思考,你可以想:

你自己如果答不上来不要紧,可以跟孩子和孩子的老师商量。他自己也有责任搞清楚这个问题的,这样对他自己读大学选专业才是负责的。

你肯定听出来了,我是建议你提前跑到孩子的下一站去,用你的方式,替他把路铺一铺。

理解了这个问题的逻辑,我们就可以带着战略意识,去选择高质量家庭当住家保姆,或者加入高质量社区的养老食堂、养老服务站去工作。

如果孩子大学毕业的时候,你已经跟这个城市里的一些殷实家庭建立了稳定的工作关系,甚至能够亲近到类似远房亲戚,那你想,孩子是不是有机会沾你的光,得到多于同学的前辈指点和内推机会?你的雇主或者雇主子女要扩展事业,需要信得过的左膀右臂的时候,你的孩子是不是会有多一点机会成为他们的选项?

这是我所说的家庭代际协同。

 

听着很美好。但现实吗?我们引导思路的第三个问题来了,你得回答: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为殷实家庭的雇主们,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也有需要面对的关键战役,他们身边也很缺一种资源:可信之人。

中国的城市社会经历了四十年的独生子女时代,普遍缺少“亲戚”这种资源。这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学的缺憾,其实也是一种抵押品缺憾。村里的王富贵想找人管账,只要把从小玩到大的表弟叫过来就完事了;而城里的王富贵如果想要找人管账,那他得在一堆的陌生简历里学着看相,赌谁是老实、忠心、可信之人。

所以我们在177讲也解释过:今天的市场不缺好的创业机会和好的创业者,但是非常缺可信的人来构建社会协作。这种缺憾又有一个很常见的体现,就是城市居民们想要找一个可信保姆来长期带孩子,或者看护老人的时候,通常愿意先问问老乡、问问远房亲戚。实在找不到有渊源的远亲,再从陌生人里选。

这种诉求其实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拆解:既然雇主们愿意找远亲当保姆,大概率也会接受一个非常职业的保姆给他们提供远亲式的责任感和关怀。

雇主们对远亲式服务的期待还有哪些呢?比如说忠诚、有责任心、善意、“护犊子”等等。这些品格你要是看各种影视剧和八卦谈资的时候有心,就会发现它们经常会同时被精英和大众称赞和推崇,这也意味着它们大概率是全市场都在渴求的情绪资源。

我有个朋友跟我说过一件事:他家照顾老人的保姆是一位60岁出头的阿姨。这位阿姨平时有些木讷,干活的技能也不能算突出,但我这位朋友全家对这位阿姨的评价非常高。为什么呢?关键原因是曾经的一个突发事件。有一天,他在工作时间很忙,突然接到家里保姆打来的连环电话,不接还不行,一直打一直打。后来终于接通了,保姆说:“老爷子有点不对,中午吃饭掉了几颗饭粒,你赶紧回来拉他上医院查一查。”他把父亲送到医院一查,脑血栓早期,因为送医及时,修复得相当轻松。

他后来跟阿姨聊起这事儿,问阿姨说:“掉几粒饭粒儿似乎也不是大事,你当时怎么判断出情况严重性的呢?”这位阿姨说:“我也上年纪了呀,我平时为了自己也会有这个意识和敏感性,所以看见老爷子掉饭粒,我觉得当心点总没坏处。”

这一下,我这朋友从此不但更感激这位阿姨,还连带对所有的中老年保姆都建立了好感:她们的同理心和知识积累,对被照顾的老人非常有价值。

 

如果作为一个家政人员或者住家保姆,怎么去选择值得认真相处的雇主家庭,这个就不用我说了,我直接往下走。

我们来到引导思路的第四个问题:

一种答案是,你可以在细分的工种当中,选择那些需要付出情绪劳动的工作,在其中提供特定的情绪资源,创造你独有的情绪价值。

但我不是要你去创造董宇辉那种水平的文学抒情价值,不是要你成为雇主的嘴替和知己。你完全可以提供难度更低的情绪资源。就像前面提的那位阿姨一样,细心、操心,把你的照料对象当成自家人一样来操心。

互联网行业不是有过一句话吗:所有的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做一遍。

数字行业也有一句话,叫:所有的行业都值得用数字化重新做一遍。

按这个逻辑,其实所有的2C的服务,也都值得用情绪缺口、情绪资源这个视角重新审视一遍。

在这个逻辑之下,你如果做保洁或者零散的小时工其实是无效的,因为这些几乎是纯粹的体力劳动,情绪劳动的含量太低,不容易跟雇主建立交情。而你要是当照顾老人和孩子的保姆,尤其是住家保姆,相比之下就能够包含更多的情绪劳动。

别家的保姆遛孩子的时候刷手机,你遛孩子的时候能够发明新游戏;别家老人只能刷抖音,你愿意每天给老人解释一下微博热搜又出现了什么新名词,是什么意思;或者主动给当家的雇主,讲讲老人孩子当天的特别故事,诸如此类。这就是你跟同行的差异化。

你可能会想,一份工作而已,还要我像照顾家人一样操心,这对我要求也太高了吧?不就是几千块的工资吗,值得我付出这么多吗?雇主又不给我养老。

雇主是不给你养老。但你别忘了,你的战略可不是当普通保姆,而是跟你的孩子协同作战啊。

对一个有战略意识的农村妈妈来说,如果在一座城市里,精心选择一个殷实友善的家庭,诚恳以待,用“老吾老,幼吾幼”的态度去工作,就是在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情绪资源来跟这个家庭搭建交情。这个过程,你不止是在学习成为一个高度职业化的保姆,也是在给自己的孩子培养一个潜在的远亲。

但你肯定知道,远亲还有一个门槛,远亲是要比保姆能够多获得一层家庭的敬意的。

那保姆非亲非故,又是服务方,怎样能够获得这种敬意呢?

这刚好是我们用来引导思路的第四个问题。

正好,蓝色的月光提的问题里还有一个诉求,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她想要持续进步。

这个诉求刚好就自带了一个好答案:你在业务上的进取心和进取实践,就是获得甲方敬意的方式。

你想,愿意雇佣长期住家保姆来照顾孩子或老人的家庭,对看护对象的成长和生活质量也是有期待的。

所以,你可以在面试的时候,给自己争取一个工作之余的学习时间。比如你可以这么说:

“我很喜欢王小贵,也很喜欢你们的家庭氛围,很愿意在你家里长久地帮上忙。所以,能不能根据王小贵的成长节奏,家里逐渐给我留出一点学习时间,比如每年20个半天,让我去学一点对小贵有帮助的技能和知识?比如他马上要上小学了,怎么帮他建立自己的学习和作息习惯?怎么陪他训练,让他能够跟上小学生的体能进阶标准?这些我都想学一学,我学会了也能替雇主你分担很多。”

同样的,如果你的主要职责是看护老人,那老年用药健康、人体结构和运行原理、各种智能化养老的趋势啊,其实也都值得你去学习。

换个视角。这四年,你的孩子在这座城市的大学里读书;而你在雇主家庭里,也在给自己安排一个为期四年的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对方支不支持你这种进取心,你也可以拿来当作判断标准,来决定对方适不适合被你选作“人造远亲”。

 

当然了,我们在这儿开了一个很理想化的脑洞。它真要实践起来,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难处和卡点。但我还是那句老话:我们只是借着蓝色的月光的问题来当作构建思路的例子,请你不要照搬,重点关注的是思路本身。

我这个思路分成三个要点,我再梳理一下。

第一,把自己跟孩子看成协同作战单元,把孩子将来需要的资源圈层当作你的工作圈层来突破。

第二,分析目标人群目前高频使用的服务和产品里,存在什么样的需求缺口。

第三,要求自己用量化、职业化的服务去填补这种缺口,跟目标人群建立超越工作关系之外的远亲式的交情。

但其实,干不干家政不重要,培不培育人造远亲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在第一条里提到的“代际协同”这个意识。

在以前,家里有厂、有矿的父母经常会要求子女来跟自己协同事业。但我们反过来想,家里没厂却还年轻力壮的父母们,是不是可以要求自己,去跟子女的未来协同呢?

你的孩子选了跨境贸易专业,那你要不要从现在开始学点英语,或者试着开个Shopee网店?你的孩子要是也天天在写《商业参考》,你要不要每天发现一个新的消费趋势,给他讲讲?

这种协同也能够带来一种最小化的确定性收益:哪怕你搞不定什么帮子女在未来探路,你也在主动地对子女未来的行业耳濡目染,你在增加自己跟他长期交流的空间。

在现实社会里,很多农村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送进大学之后,会发现两代人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就是因为从读大学这个拐点开始,失去了对彼此的生活参与和社会参与。

但亲情又明明是比工作和社会关系更能够穿越时间的关系。所以,趁着当打之年,把基于亲情的代际协同价值考虑起来,这个思路供你参考。

再见。

内容听完了,我是罗胖。

《蔡钰·商业参考》这门课程的第二季正在更新。现在,这门课已经有超过5万名同学在学习了。

你在得到APP首页搜索“商业”两个字,就能加入他们。每天和这5万人一起,修炼自己的商业思维,和世界的变化保持同步。

好,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罗胖精选,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