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能帮助我们什么?

今天给你推荐的是李松蔚老师带来的《心理学通识》,这门课程今天刚刚开始更新,接下来一整年,李松蔚老师会带我们系统地把心理学给学一遍。

在研发这门课的过程中,李松蔚老师一直强调他的发心,不仅要讲原汁原味的心理学通识,更要让心理学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到你。那么,心理学究竟是怎么帮助人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李松蔚老师是怎么说的。

我是李松蔚。这是我们《心理学通识》的第一节课,这趟长达一年的旅程,从哪里开始呢?先从我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认识讲起吧。

你可能觉得,心理学应该是人类最古老的一门学科了吧?因为人总是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好奇。但事实上,心理学很年轻,它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诞生的标志是在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距离今天不过一百多年。

那么,心理学上升为一门学科,它要完成什么任务呢?几乎所有心理学教科书,一开头都会告诉你:作为一门学科,心理学的目标在于更好地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人类行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通俗地说,就是你平时怎么做事?为什么这么做?以后会怎么样?以及,用哪些方法可以改变你?把这些用科学的手段研究起来,这就是心理学。

可是,作为多年的心理学从业者,我现在回头看这句话,觉得它多少有点一厢情愿:用科学手段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人类行为,就一定能让人过得更好吗?

给你讲个反例:我身边有不少朋友,他们有了孩子以后,都在看心理学的书,希望成为更好的父母。这些书科学地描述了什么样的孩子会有问题的,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养育方式会导致孩子出问题,预测了哪些父母更容易养出有问题的孩子,最后也给出了干预建议。

可是很多朋友看完这样的书却说,他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说话了,生怕自己一句话说得不对就会给孩子带来伤害。有的年轻夫妻学完这些知识,更恐惧做父母了,觉得这件事太高深、太有挑战,只有掌握高深的理论才能做好。对这些人,我反而会建议:“先把心理学的书放一放吧,这些学习并没有帮到你!”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一直相信,“对人有帮助”才是心理学唯一重要的任务。无论是描述、解释,还是预测或者干预,都必须符合这个标准。那么,心理学怎么才能真正帮助到人呢?

我先说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心理学对人的帮助,也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形容,分别是:定位,关联,接纳,改变。

先说第一个词,定位。很多人学心理学,首先学到的是用一个专业名词,来描述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但如果只是给事物起一个新的名字,并没有帮助的作用。有帮助的描述,是要让人从不一样的角度,对现象做出定位。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前两年全家从国外回来,遇到一个麻烦,就是他们家孩子在上小学,突然转回国内的教育,感到很吃力。尤其是数学,花了很大的力气还是跟不上,全家都很发愁。

你看,同一个现象,存在着有好几种不同的描述。但这些描述只是名字不同吗?不是的,核心差异在于,全家人在从不同的角度定位同一个现象。爸爸关注的是孩子的个性,妈妈关注的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孩子本人呢,把问题定位在语言能力上。

可是这几种定位,对他们都没有帮助。无论个人的性格和学校课程的设置,都很难改变,语言能力的提升也没法一蹴而就。

他们问我怎么看,我让孩子做了几道数学题,观察他的解题过程,我说我知道问题在哪了:孩子在解题的时候缺乏一种体验,叫做“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具体的定义,我们以后会学到。你现在可以粗略理解为,一个人在做一件事的同时,有没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

这是从什么角度定位的问题呢?不是孩子的个性,不是课程难度,跟语言方面的能力也无关,只是一种体验的缺乏。

这下问题没那么棘手了,因为体验是很容易制造的。我请爸爸妈妈给孩子布置低两个年级的题目,做题数量也减少一半,孩子每天只用20分钟就能轻松完成数学作业,几乎每次都是全对。这之后再把题目的难度升级,一个多月以后恢复到现在年级的水平,孩子的成绩也没有掉下去。

你看,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定位,就会有不同的描述。好的描述往往能把问题定位在更有功能的方面,从而带来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教科书上说心理学的第二个目标是解释,本质就是在不同的事件之间制造关联。一个人有某种心理特点,你发现它会受到其他哪些因素的影响,你就给这些因素制造了关联。

但是,不是每一个关联都对人有帮助的。比如说,有些家暴的人可能会辩解:“我童年受到过心理创伤,所以现在才情绪失控,我也是受害者。”

他说的对不对呢?他把自己的行为和童年经历建立了关联,科学上好像也说得通,但肯定是有问题的。施暴者的家人会感到很无力,他们不但遭受了暴力,还要反思自己怎么没有照顾好施暴者。

问题在哪里呢?一方面,这个解释只是在片面强调一部分的事实。一件事情往往跟千丝万缕的变量相联系,变量之间还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没有非此即彼的简单结论。就像家庭暴力,我也可以解释为:“这是因为他欺软怕硬,对于他的领导,他怎么就能控制住脾气呢?”

更重要的是,我们指出这些关联,不是为了找借口,而是要帮助人们更有力量去解决问题。

我给家庭做咨询的时候,经常遇到因为亲子关系前来求助的父母。他们学了一些心理学知识,觉得自己是孩子出问题的“罪魁祸首”,可是他们越检讨,就越是容易在跟孩子沟通时失去信心。

这时候我会告诉他们,亲子关系的问题更多是因为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有很多生理心理的变化,跟父母起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

这就建立了一个新的关联:亲子关系问题不只跟父母的行为相关,也是因为孩子到了年龄,体内环境有变化,父母只要想办法平稳度过这段时间就好了。这个视角会帮助父母减少自责,跟孩子相处起来也会更平和。

所以,心理学的解释并不是随便找一个原因,而是要在事件之间建立起有正面意义的关联,目的是为了给当事人赋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最后,我再说说接纳和改变。

我不喜欢用教科书里的预测和干预这两个词,因为我觉得它们否认了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心理学确实可以预测一些事件的发生概率,比如一个人适合从事哪一类的职业,一段婚姻会不会美满,或者一个孩子长大是否心理健康。科学的预测肯定比算命先生更可靠,毕竟它有统计研究的实证基础。

但这种预测有时候也限制了一个人的发展。有一些父母在气头上会骂小孩:“就你这样,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有的老师评论一个学生:“你的思维方式以后更适合学文科,不适合搞理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会在对方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本来他可能做到的事情,也许因为失去信心真的做不到了。

有人说,如果我们预测到一个人可能出问题,就可以更早地干预他,不让问题发生,这个想法同样也要慎重。

举个例子,我在大学里做过学生工作,有些不太了解学生工作的人就会想:如果老师通过心理学,判断出什么样的学生更容易有心理问题,比如父母离异的,经济条件不好的,有慢性疾病的,对他们就可以多一些重点关注。

我知道这是一片好心,但我会提醒他们:有些问题恰恰是因为“重点关注”带来的。甚至原本很普通的关心,就像:“听说你考试没考好,要不要聊一聊?”对方就会猜疑:你是不是害怕我想不开,来套我的话?因为刻意的“干预”,说不定本来没问题的事,反而有了问题。

所以我更喜欢的用词是接纳和改变。接纳我们主宰不了的事情,就像我们的原生家庭,无论我喜不喜欢,我都只能接受它带给我的历史。同时我也会想,现在的我可以做出哪些改变,让自己更好地生活?

所谓的预测和干预,究其本质,就是为了判断:应该接纳哪些方面,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多?

其实你会发现,心理学的改变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对问题更精准的定位,还是建立更有效的关联,或者接纳改变不了的方面,本质上都是一种改变,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好。

这就是我眼中的心理学,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而是用科学的方法,弥补我们每个人个体经验和直觉的不足,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专业的帮助。

在未来一年的课程中,我也想带着你,从这个角度重新梳理一遍心理学。你会发现,心理学这门学科概念繁杂、体系众多,方法和角度有无数种,甚至还可能互相矛盾。但是没关系,你只要在学习过程中记得最终的方向:为了提供帮助。不同的方法只是帮助人的不同路径。

留一个讨论话题:在你的人生中,有没有获得心理学帮助的体验?欢迎在留言区和我分享你的经历。

从下节课开始,我想先带着你快速地逛一逛心理学的世界。为了从不同的方向帮助人,心理学家做了哪些尝试?先从第一条路径,结构主义开始。

我是李松蔚,我们下节课见。

内容听完了,我是罗胖。

开一门“心理学通识课”,一直是得到的一个愿望,但这门课对老师的要求实在是高啊——

既要满足科班出身、名门正派,能带我们的用户俯瞰心理学整个学科,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人性有洞察,还要有传递知识的冲动,以及持续创作的经验和体力……找到这样的老师真的很难。

好在,我们等了几年,终于找到了李松蔚老师。以上条件,他都满足。

你在我们得到App首页搜索“心理”两个字,就能看到《李松蔚·心理学通识》的入口。邀请你现在就加入。一年下来,咱们看看,心理学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改变。

好,罗胖精选,明天见。

原创文章,作者:有价值分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zhba.com/4968.html

(0)
上一篇 2022-11-16 上午11:20
下一篇 2022-11-16 上午11:26

相关推荐

  • 罗胖精选 | 生命是一场创造的游戏?

    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念出这句话了。 从明天开始,这个栏目将改名为得到精选。我的同事李南南老师不仅要接替徐玲老师的岗位,主持得到头条,还要接替我,在得到精选继续为你服务。 如果你哪天想…

    启发俱乐部 2022-12-19
  • 刘邦年轻时候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向你推荐《熊逸讲透资治通鉴》第三季。 刘邦你肯定不陌生,汉代的开国皇帝。但刘邦年轻的时候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是不是史书上说的天生龙种呢?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只看汉朝的正史《汉书》…

    启发俱乐部 2022-11-19
  • 你快乐,别人就会帮你

    我们得到的双十一知识狂欢节开始了。为了表达诚意,我们发布了10大新品,有你熟悉的五大年度报告,也有新书和新课,以及新款的得到阅读器。每件产品,我们都给出了全年力度最大的优惠,推荐你…

    启发俱乐部 2022-11-01
  • 得到精选|怎样在红海市场发现创新路径?

    先说一个特别提醒,得到高研院第14期报名,将在今天晚上24点截止,今天是最后一天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将继续请高研院教研长鹿宇明老师,来说说高研院同学给我们的启发。 今天的主题是创新…

    启发俱乐部 2023-01-18
  • 印度,全球投资的下一个亮点?

    2022年,全球局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动。很多人在讨论,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位置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就拿我们最关心的几个国家,印度、美国、俄国来说。有观点认为,印度正在成为全球投资者…

    启发俱乐部 2023-02-08
  • 足球的正确打法只有一种?

    最近,世界杯的话题刷遍了朋友圈。如果你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聊到足球、聊到世界杯,希望不仅有话题,还能聊得很高级,那怎么办呢?推荐你在得到App上用关键词搜一搜,保准有收获。 比如说…

    启发俱乐部 2022-11-23
  • 怎样找到理想的工作?

    我们的双十一得到狂欢节只剩最后48小时了。我们的课程、图书、训练营都推出了每满300减50的活动,得到阅读器也给出了全年力度最大的优惠。如果你有心仪很久但是迟迟没有入手的一本书、一…

    启发俱乐部 2022-11-10
  • 得到精选|古埃及的科学成就有哪些?

    这几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大家出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过最近,随着情况的好转,相信很多朋友已经在跃跃欲试,制定旅行计划了。出行之前,我推荐你先看看吴军老师的这门《吴军来信·世界文明史…

    启发俱乐部 2022-12-31
  • 临时被点名发言,怎么办?

    今天推荐给你的是我们的《当众表达训练营》。 这个训练营的主理人徐昆鹏老师,原来是专业的主持人。加入得到以后,作为我们的表达导演,给上百位得到老师打磨过课程。这个训练营,就是想把这套…

    启发俱乐部 2022-11-13
  • 哪些“单项冠军”,值得我们骄傲?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得到App给你把宁南山老师请来了。宁南山老师是著名的制造业产业观察家,在制造业前沿工作超过10年,而且每年坚持高质量的内容输出,几乎篇篇内容阅读量都在10万+。 …

    启发俱乐部 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