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启发俱乐部

学习的快功和慢功

今天晚上10:43,万维钢老师带来的《精英日课》第五季就要开始更新了。在过去的一周,已经有超过3万多名同学提前加入了第五季的课程。很多同学甚至是从第一季一直订阅到了第五季,可见“万维钢”这三个字的魅力啊。

新一季的《精英日课》,会继续向你介绍全世界最新出版的书籍和思想。但是,万维钢老师说,他提供给你的不仅是一个读书专栏,更是一个探索专栏。当今那些活着的科学家、思想家和企业家,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取得了哪些新的洞察和进展,万维钢老师都会在《精英日课》第五季里和你同步。

今天的精选,我想邀请你复习下《精英日课》以前的内容。什么是学习的快功和慢功?哪种学习方法更有效?为什么只有遭遇困难,才是真正的学习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一听万维钢老师是怎么说的。

今天我们继续讲《范围》这本书。咱们还是先来思考一个问题。

从前有个年轻人叫小林,一心想要成为武林高手,前往名门正宗 —— 华山派 —— 拜师学艺。华山派正在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对新收弟子搞了个随机分班,小林被分到了岳师父门下。小林学了一阵就感觉师父教得很慢。岳师父总爱讲一大堆理论,还爱东拉西扯,甚至聊什么“武侠文化”;课程的针对性也不足,明明上午讲的是一个招式,下午考试考的却是另一个招式。可是隔壁师叔带的那个班就进度良好,每次考试的成绩都比自己这组高。特别隔壁有个小师妹,据说还是岳师父的女儿,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般连贯,真是漂亮。

小林心怀怨恨,他认为岳师父不教真功夫。可是大师兄对他说,咱们这一组练的是慢功,隔壁是快功:快功进度快但是缺乏内涵,咱们慢功也许输了现在,可是一定能赢得未来。

你觉得大师兄说的对吗?世界上真有这种输了现在赢得未来的功夫吗?

这个故事当然是我编的,但是它有坚实的研究基础,代表一个普遍的学习规律。2017年,美国教育经济学家格雷格·邓肯(Greg Duncan)领导了一项大规模研究,专门提出了一个儿童早期教育的问题,叫“凋零效应(fadeout effect)”。

这个规律是如果你快速给学生灌输一些知识,的确能让他们迅速获得一个成绩优势 —— 但是,这个优势总是保持不了多久就凋零了。别人终归也会学到那些知识,而你这边后劲不足。其实这个凋零效应我们专栏前面讲过,而且它不仅限于早教,所有的教育都有这个效应。

那这是为啥呢?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能突击灌输的知识,都属于“封闭式”的技能 —— 也就是说都是一些按照规定动作操作的流程。这种知识包教包会,但是缺乏累加作用,不能成为后面继续进步的基础。要想让人没那么容易赶上你,你需要掌握的是“开放式”的技能 —— 这种技能能跟别的知识发生连接,有复利效应。

但是开放式的技能学得慢。这一讲我们要说四种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慢。你会意识到,输了现在赢得未来的功夫,才是真功夫。

美国空军学院是个很大的教学机构,每年培养很多学员,教学严格而且非常系统化。学员都是军人,但是要学非常正规的高等数学以及科学和工程各方面的课程。所有这些课程的基础是两个学期的微积分,一个叫“微积分 I”,一个叫“微积分 II”。有经济学家,专门对空军学院教微积分的方法做了一番研究。

空军学院先把学员随机分成几个班,每个班讲课的教授不同,但是考试题目和评分标准是完全一样的。而且上完微积分 I 之后还会再随机分一次班,再上微积分 II。这个制度特别容易看出来哪个老师教得好,哪个老师教得不好。

这些老师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老师特别善于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他把课程讲得很顺,知识点有板有眼,解题操作流程清清楚楚。学生完全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得到了什么,练习非常有针对性,考试的时候也是充满信心。第一类老师教的,是快功。

而第二类老师教的却是慢功。他经常给学生们讲一些规定内容以外的东西,比如把微积分思想和物理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他希望学生对微积分能有更深入的理解……而这些都不能直接用在考试上。学生听了课,回去做练习题,都得自己现场想办法解决,因为老师没有搞针对性的套路训练!可想而知,这些学生的考试成绩就不怎么好。

学生们给第二类老师的评分也不高。也许学生想的是我们都是军人,又不是想当数学家,你为什么不能把课程讲得顺溜一点呢?学生们普遍更喜欢第一类老师。

但是,经济学家用数据证明,喜欢给知识建立连接的第二类老师,教的才是真功夫。研究者关心的不是学生们在“微积分 I”中的考试成绩,而是他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微积分 —— 而这体现在学生们在后续课程,比如微积分 II、以及会用到微积分的科学和工程课程中的表现。结果非常明显,第一类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在后续课程中遭遇了困难;而那些第二类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在后续课程中反而表现很好。

这个现象并不仅仅发生在空军学院。意大利的一个大学也做过类似的研究,研究者观察了1200个大学生,发现那些被学生评价不好、没有让学生考高分的大一课程的老师,他们教出来的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反而表现更好。

有的老师教应试技巧,有的老师教真功夫……连学生都喜欢第一类老师,他们是不是已经忘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

对有经验的老师来说,想要让学生学得又快又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那是比较容易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练习:教一遍操作规则,然后马上用这个规则去做练习。

比如今天讲的是数学,那就分析一种题型,总结一个解题套路,讲完课马上让你做十道相同题型的练习题。你会做得非常得心应手,第二天马上测验这个题型你的成绩肯定好。

可是我们想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是这样的吗?比如你今天下午会在工作中遇到一个难题,你能先在上午学学这方面的套路吗?不可能。问题都是猝不及防的,有的是你从来没见过的新题型,你需要的不仅仅是怎么操作哪一招,你先得能判断该用哪一招才行!

正确的练习方法是混合练习。每次练习中都应该是混合的题型,每做一道题都得临时判断该用哪个套路,这才有点学以致用的意思。

爱泼斯坦举了个例子。比如你想学习欣赏著名画家的画作,你希望拥有看到一幅画就能判断它是哪个画家的作品这种能力。一个方法是你依次学习每个画家的作品,比如先连续看 10 幅毕加索,再看 10 幅塞尚,再看 10 幅勒努瓦;另一个方法是把这几个画家的画混在一起,一个一个分别判断。第二种方法会让你出很多错,但是它更能加深你对不同画家风格差异的认识。

美国海军防空兵训练搞过一次研究。学员分成两组,第一组是直接分块练习,也就是先教一个套路,然后猛练这个套路。第二组是混合练习,每次练习都是混着练,今天教的套路和今天练的套路很可能不一样。

在每天进行的测验中,我们可以想见,第一组的成绩总是比第二组好,因为他们所练即所学,所考即所练。但是在所有训练项目结束之后的结业大比武之中,因为问题都是新的,你必须自己决定用哪一招,第二组则是击溃了第一组。

这个道理有点反直觉但是同时又符合直觉。把课程分成若干块,每次学什么就练什么,这难道不是最自然的学习方式吗?真不是。混合穿插训练才是最自然的学习方式。

甚至有研究发现,连练钢琴都应该使用混合方法。比如我们现在要学一个高级技巧:在0.2秒之内,用左手跨越15个琴键做一个动作。研究者规定每人可以回家练习190次。有的人回去把这 190 次就只练这个动作,而有的人则是交叉练习了跨8个、12个、15个和22个琴键……测验结果发现,用混合练习的这组人的掌握程度明显更好。

有句格言叫“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东西都是钉子”,其实说的就是那些只会演练自己那有数的几个套路而不知道变通的人。混合练习,每一次都现场判断该用哪一招,能帮你克服这个弱点。

建立连接和混合练习这两个方法都是教你如何活学活用,下面我们再说两个如何加深记忆力的方法。

心理学家有个说法叫“有利的困难(desirable difficulty)”,意思是说它看起来是个困难,但是你想要这个困难,因为它能让你深度学习。有困难,才是真学习。

要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一个办法是先测验后学。这个知识点你还没学过,上来就测验肯定很容易答错,但是这就对了,犯错能让你的印象更深。特别是如果你的自信心特别强,你越是相信那个是对的,结果发现它不对的时候,你的印象就越深,你就越容易记住这个知识。

另一个方法有意识地设置时间间隔。这个我们以前讲过 [1],不要追求在几天之内突击学完一个课程。你是可以做到,但学完之后你的印象不深。最好的办法是同时学几门课,今天学完这个,故意放一两天不学它 —— 可以称之为“刻意不练习” —— 间隔一段时间之后再学。

几天之后回来,当你提取这段记忆的时候,你会感到有点困难 —— 有困难就对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那个“有利的困难”。克服困难才能深度学习。

*

学习,真是一个有意思的活动啊。一说起来人人都知道逆境可以让人学会新东西,什么“吃一堑长一智”、什么“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 可是真要学习的时候,人们还是希望老师把什么东西都弄好,让你顺顺当当地考个好成绩。

殊不知“吃一堑长一智”这句话用在战略上是不可行的。一般人通常不会从自己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我们都喜欢把失败归咎于别人……其实这句话应该用在战术上。你需要的是小失败、小挫折、小错误,你需要练习中的困境,你需要“有利的困难”。

2007年,美国教育部搞了一次大规模的研究,调研了很多老师和学生,想弄清楚到底什么学习方法是真正有效的。结果经得起科学验证的方法只有这么几个:间隔、测验、和建立连接。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这些。

也许后发才能先至,也许慢功夫才是真功夫。也许练别的也是为了练这个,也许不练习也是为了练习。也许犯过错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你想想这个原理是不是特别有意思。遭遇困难才是真的学习,这大约也是学习的门槛。因为有这个门槛,才能把行的人和不行的人分开。如果你是行的人,你会很高兴门槛是这样的。

内容听完了,我是罗胖。

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第五季今晚10:43就要正式开始更新了。这是我们得到第一个更新到第五季的年度课程。而且前四季,每季都吸引了超过10万名同学的学习。这个数字,扎扎实实地证明了这门课程的价值。

《精英日课》有一个目标,叫做“帮你和全球精英大脑同步”。如果你想拥有精英的见识和第一流的做事方法,推荐你在得到App首页搜索“精英”两个字,加入《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五季。

今天晚上10:43之前加入,还有40元奖学金。1043,是这个课程的幸运数字。过了今晚这个时间,奖学金就没有了。机会难得,推荐你不要错过。

好,罗胖精选,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