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前沿新闻

科技怎样帮助渐冻症患者?- 徐玲

读者,你好

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患渐冻症的英国科学家斯科特-摩根去世,二是上半年餐饮行业融资报告发布。

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本月中旬,英国机器人科学家彼得·斯科特-摩根(Peter Scott-Morgan),在确诊渐冻症5年之后去世。下面为了方便起见,我把他称为“彼得”。彼得去世的消息引发了全世界关注,他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赛博格”存在的人。赛博格是英文cyborg的音译,指人的肉体和机械部件结合的半机械人。

彼得在2017年被确诊为渐冻症,当时医生说他最多还能活两年。彼得拒绝躺在轮椅上等死,他认为,“瘫痪是一个工程学问题”,他本人作为一名机器人科学家,愿意拿自己当“小白鼠”,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半机械人。

首先,彼得用机械装置替换了部分身体管道,包括胃、结肠和膀胱,并且自创了一个很学术的名词,叫“三重造口术”,彼得开玩笑说,这个名字比“重装体内管道”听起来更高级。这个装置可以让彼得的身体摄入更多营养,也有自动排泄功能,不需要全职护工守在旁边帮他上洗手间,能让他活得更有尊严。

接着,彼得趁自己面部还能活动、还能说话的时候,用面部捕捉、声音采集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世界还原了一个自己的3D虚拟形象,他称之为“彼得2.0”。后来,当他全身只剩下眼珠可以动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彼得2.0”自如地面对公众演讲。

具体方法是,彼得用“霍金同款”眼动追踪设备来表达想法,AI把他的想法进一步加工成自然语言,并用语音合成技术,用彼得本人的声音讲出来。同时,彼得2.0的虚拟形象会根据语音内容,做出相应的表情动作。于是,大家就会看到一个在数字世界里生龙活虎的彼得在做演讲。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用AI技术来辅助表达想法,彼得的态度与霍金不太一样。霍金希望AI一字不差地还原他的想法,老给AI纠错。而彼得很欣赏AI的临场发挥,觉得总能带来惊喜,他也并不要求“彼得2.0”完全像他本人,而希望2.0能有一点自己的个性。总的来说,彼得和AI的关系不是主人和仆人,而更像是导演和即兴演员。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彼得连用眼动来表达思想都做不到了,他开始接受英特尔的脑机接口技术,用意念来和AI沟通。彼得认为,未来作为“赛博格”存在的他死了,而这些年记录了他的全部生活数据、由他的思想驯化出来的人工智能,还将不断进化。它将作为“彼得3.0”,继续活下去。彼得留在推特上的简介是,“用一生去改写未来”。

说到这儿,我有一个感受。患上渐冻症,对彼得来说当然是不幸的;而在全世界渐冻症患者当中,彼得又是最幸运的。他可以用全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来逆天改命,他的一举一动受到全世界的瞩目。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普通的渐冻症患者,他们是不是也有机会获得科技力量的帮助呢?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用AI语音合成技术来帮助患者找回声音。彼得说,渐冻症晚期患者最痛苦的事情,不是不能行动,而是不能和外界交流。既不能说话,也不能打字,灵魂被困在身体里,只能用简单的表情传达最基本的需求。而现在,语音合成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只需要对患者之前的声音样本做少量采集,输入AI模型,针对他的声音特点不断地模仿训练,最后AI生成的语音就会具有患者本人的说话特征。这项技术,现在普通人也可以用了。

再比如,用AI实现“眼控智能轮椅”,也就是,患者只需要通过眨眼和转动眼球,就可以操控轮椅自由行驶。早在2019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团队就研发出了这样的轮椅,把它送给了渐冻症患者。目前,科技界正在研发“自动驾驶轮椅”,就像自动驾驶汽车一样,病人只需要发出一个指令,轮椅就可以自动到达目的地。彼得说,他理想中的自动驾驶轮椅,“能够快速通过障碍赛道,或者安全地通过瓷器花瓶陈列室。”

另外还有一个更厉害的技术,就是把AI视觉识别技术用在患者看护上。

你知道,随着病情的发展,渐冻症患者先是失去劳动能力,渐渐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到最后失去自主呼吸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一刻也不能离人。白天,看护人需要每个小时都帮助病人翻身、做按摩,以防褥疮;到晚上,看护人也不能放松警惕,需要时刻注意病人的生命体征,应对突发情况,只要一口痰呛住没出来就有生命危险。

为了及时发现异常并预警,不得不在病人身上插满各种监测仪器,来监测体温、心率、呼吸等,但是这些仪器长期贴在皮肤上,很容易引起溃烂。如果皮肤干瘪褶皱或者肌肉萎缩,监测结果就不准确。更麻烦的是,病人如果感到不舒服,也没办法主动呼救,只能硬撑着等人来。

针对渐冻症患者的特殊护理要求,人工智能企业商汤开发了一套AI智能看护系统,可以24小时“无接触”地看护病人。所谓“无接触”,就是不用往病人身上连管子、贴电极,只需要安装一个正对床头的屏幕。用AI视觉识别技术来捕捉识别患者面部表情的变化,并通过多光谱成像传感器来采集病人的体表温度辐射强度、胸腔起伏程度、吸气和呼气的温度差等信息,就可以发现体温、呼吸、心率的异常状况,及时报警。

病人如果不舒服,也可以通过事先约定的动作,比如连续三次张嘴加眨眼,来主动触发报警系统,而不再是无助地等待。同时,看护人也不用时刻紧绷神经,偶尔离开一会儿的时候,可以远程查看病人的情况。据商汤透露,这套AI智能看护系统在今年年初交付了首套,现在已经有北京、西安、延川、渭南、咸阳等地的多位患者在使用。

有人说,对于渐冻症患者,最难的不是死亡,而是活着。“AI的温柔,就是给他们不会疲惫、永不间断的守护。”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最近,餐饮老板内参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餐饮行业融资报告,从1月1日到6月17日,全国餐饮行业共发生45起融资。相比去年上半年的60起融资,今年餐饮赛道降了不少温,融资项目减少了25%。细分来看,获得融资最多的赛道是粉面、快餐类,共13家;其次是咖啡、茶饮类,共12家;预制菜也表现不错,有5家。

换句话说,目前的市场形势下,最被资本市场看好的是消费性价比最高的餐饮类别,也就是粉面、快餐类。就拿上半年获得了几百万元天使轮融资的“五味小面”来说,这是一家社区快餐连锁面馆,主打高性价比,能够在一线城市做到人均客单价25元,而且可以覆盖从早餐到夜市的全时段用餐需求。五味小面的创始人说,他们的定位是对标日本的罗森便利店和萨莉亚,为顾客提供“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消费体验。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说到萨莉亚餐厅,有人戏称它是“日本人开的意大利沙县小吃”。没错,这是一家日本人开的意大利西餐厅,在中国有300多家门店,主要开在一、二线城市高大上的购物中心里,价格却非常亲民,堪比沙县小吃。

必胜客的客单价是70—80元,萨莉亚是35元。意面只卖10—20元,比萨18元起,海带丝、烤菠菜、莴笋丝等前菜7元一份,连葡萄酒都有36元一瓶的,饮料8元无限续杯。一个人点上三四道菜,也不过是三四十元。有人说,“上学时唯一吃得起的西餐厅,就是萨利亚。”还有人说,“萨莉亚是一个能让工薪家庭的父亲对孩子说出‘随便点’的西餐厅,这就是它了不起的地方。”

甚至有人担心:“卖这么便宜,萨利亚真的赚钱吗,我不会把它吃倒闭吧?”放心,你多虑了。在疫情之前的2019财年,萨莉亚在上海和广州的店铺利润率为12%,必胜客才11%。2022财年,萨莉亚预计净利润将达到86亿日元,比疫情前的2019财年增长了70%。

价格比必胜客便宜一半,赚得一点也不少,看来,萨莉亚一定是成本控制的高手。

萨莉亚是最早采用中央厨房模式的西餐厅。门店拿到半成品后,只需要简单加工就能上桌。采用中央厨房模式,一是可以大大节约门店后厨面积,二是加快上菜速度,提高翻台率。萨莉亚的上菜速度非常夸张,点15道菜,在10分钟之内就能全部上桌。打开大众点评,有很多顾客评价说,萨莉亚比肯德基、麦当劳上菜还快。有人测算过,在日本,一家萨莉亚门店大约三十个座位,平均每个客人的停留时间为15分钟左右。这个翻台率别说其他西餐厅了,连沙县小吃也望尘莫及。

在门店管理上,萨莉亚专门设立了一个部门,来研究怎么提高门店效率。

在菜品加工环节,他们去市面上遍寻加热速度最快的铝锅,可以把焗饭的平均加热时间从6分钟减少到4分钟。他们还发明了番茄切割机,一个番茄一秒钟就可以切好;还有特制沙拉酱,挤之前不需要拼命摇,直接挤出来,这又省了两三秒时间。

在上菜环节,服务员上菜的时候不能用托盘,要直接用手端上去。托盘每次也只能端两道菜,一个人用手完全可以搞定。他们做过一项实验,同样一桌菜,不使用托盘的服务员,只花了18.2秒;而使用了托盘的服务员,花了26.8秒。

在清扫环节,他们给拖把装上自动加水器,只需轻轻一按,水就能从拖把里出来,这就节省了专门去打水的时间;他们还规定,拖地要按照“U”字形来拖,拖过的地方不重复做无用功。

在日本,萨莉亚甚至还量化了员工每一秒的价值:1秒=0.22日元。每位服务员每天节约10分钟,就相当于每天节省4300万日元的成本,一年就是157亿日元,相当于7.7亿人民币。

有人说,萨莉亚的钱都是抠门抠出来的,这倒也没错。不过,抠门也是有讲究的,抠门不是偷工减料,而是向效率要红利。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你一定学习过不少关于怎么开好会的知识点,像是要制定清晰的会议目标、设定明确的会议规则等等。不过,脱不花说,有一个开好会的要点你可能很少留意,就是设计好会议的环境。也就是设计好这场会在哪儿开,现场布置成什么样。一个会议的环境,可以传递非常丰富的沟通信号,从而影响会议的效果。

比如组织一场会,你没有预定会议室,而是在工位旁边开了一个站会,这就给参会者传递了很多信号:这个会议的时间会很短,要讨论的事是临时发生的,这件事很着急,得立马行动,等等。如果你组织全员坐上大巴,到郊区度假村去开会,这暗示的是,这场会不着急达成结论,大家可以敞开聊,甚至聊很多工作外的事情。

再比如,会议桌上都会摆放饮品。不同的饮品,传递的信息不一样。通常互联网公司,会议室里放的都是瓶装水或者一次性纸杯,这传递的是简单、随意的氛围。但是,如果参会的另一方是体制内的单位,矿泉水就显得不太正式了。这个时候,可以把瓶装水换成带盖的瓷杯。对方一进来,看到整整齐齐的瓷杯摆在这儿,立马就体会到了你对他们的重视。

最近,脱不花把管理沟通训练营体验课,进行了一轮大迭代,增加了很多管理场景和案例,现在在首页搜索“管理”就可以报名,还能获得14天听书会员。欢迎你来学习。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下周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