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前沿新闻

今天人们怎么装修房子?

这里是《蔡钰·商业参考》第二季,我是蔡钰。

有位建筑设计师朋友,在我上次搬家的时候给了我一个建议。他说,你给新家买家具,第一年拿5000块钱的总预算就够了,不用买太好的东西。这笔钱和这一年时间,其实是用来让你明确自己在新环境里的家居需求和生活动线,所以你只管买,只管试,不舒服就换掉。这一年里你会逐渐地摸清楚,自己需要沙发还是需要圈椅,在哪里应该摆个大柜子,在哪里应该摆个小架子,不同的房间怎么去配合采光和配色。每确定一件事,再把对应的测试家具换掉,换成你真正想要长期拥有的。

我这个朋友名叫童咏,他这个建议我记了很多年。

最近我和「好好住App」的研究分析师洪杉聊天,洪杉又跟我说,中国居民们的家居观念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新一代的居住者认为,家是住出来的。

什么意思呢?

70后和年纪更长的居民们大多认为,房子这个东西,就应该在装修阶段尽善尽美,把硬装软装都弄好了,家电和家具也都买齐了,再住进去。入住之后就不要再折腾房子了,住个10年20年,也会一直保持它当初装修好的样貌。

但80后、90后这一批人开始认为,家是住出来的。

这句话包含三个意思:

第一,房子不是神圣不可折腾的既定空间,它是一个要跟我们长期相处的产品,是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造的。

第二,房子不是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折腾的产品,我们作为用户自己动手改造也很自然。

第三,作为产品的房屋好不好用,应该由住户而不是业主说了算。所以哪怕是租房住,也有越来越多的房客会主动跟房东商量,说自己想要重新装修。就算房东不同意,房客们至少也要自己换换地毯,换换窗帘、沙发。

你看,洪杉观察到的这个变化,跟童咏当年给我的建议,其实是一个意思。这个事情就好玩了。童咏作为建筑设计师,他有这种对产品的测试和调整自觉是很自然的。而照洪杉的话来讲,中国的新一代居住者们已经普遍拥有了这种设计师级别的意识。

所以我抓住机会请教洪杉说,「家是住出来的」,这是个系统性的观念转变,那有什么具体的装修偏好和消费趋势,是能够印证这个观念在生效的呢?

这一问,我问出了几个必须告诉你的家居环境消费趋势。

 

为设计付费
第一个,今天的居住者越来越认可设计的价值,愿意为设计服务,甚至产品的设计感付费。

在以前装修,一般设计服务都是装修公司免费赠送的,设计师不太上心,通常就按照户型套路给业主几个备选的套路方案,或者照搬一些流行图片。这也加剧了居住者的观念:设计就是不值钱。

但是这几年,居住者越来越认可设计的价值了。这一方面体现在,越来越多人愿意为设计师的户型改造能力和软装布置能力单独付费,甚至付费聘请独立于装修公司的第三方设计师。因为大家从越来越多的案例里面看到,好的设计不是让房间更漂亮而已,而是在空间功能上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把有限的空间规划得更符合居住的需求。

人们对设计价值的认可还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以前我们给家里买桌椅柜子,大多是去逛家居大卖场,逛逛宜家,最多再刷刷淘宝。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居住者,开始专门去寻找和收集独立设计师的家具家电作品,为产品的设计感和背后的设计理念付费。像深泽直人的正负零吸尘器、云影的全身镜、拿了红点设计奖的椅子,都是这一届居民的心头好。

洪杉说,好好住这几个月正在流行一款画境电视,这台电视机长得像画框一样,可以摆在电视柜上,也可以用落地支架架在地上,像一幅真正的油画。这台电视还挺贵的,55寸得8000多块钱。那它是有多高的技术含量吗?并没有,它甚至都不是4K屏的,真要架在地上还非常占地方。但很多人就是愿意买它,还特意在家里为它清出一个特别的角落,来给家里增加艺术气息。

 

消灭客用空间
第二个有意思的趋势是,居住者们开始在家里减少甚至消灭客用空间,重新表达居住主权。

怎么做呢?家里人少的话,客卫取消掉。客房这个东西在以前很主流,只要家里有富余房间的,主人总是习惯性地留一间房当客房,不管它的使用率有多低,也要在房里摆一张双人床。

但现在,房间更多被用来解决主人自己的需求,当书房、健身房,甚至电竞游戏室都可以,最多留一张折叠沙发床或者翻板床,真有客人留宿再展开。

除了客卫和客房,传统意义上的客厅也在消失。老一代的家居环境都讲究客厅要大,要摆上大沙发大茶几待客用,还要摆一台越大越好的电视当作家里的门面。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直接把客厅改造成书房,或者孩子的活动场,或者放一张巨大的长桌,变成全家人的共读共处空间。就算有客人来,也引到这张长桌上来,喝茶聊天。

新一代的主人们开始重新意识到,「我家」这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一个家明明是我们自己的,却要留出一个客厅、一个客房、一个客卫,来招待并不经常存在的客人,这件事没必要,应该把家里的这些非主体功能剥离掉,让它真正服务于自己。

 

追求整合与收纳
第三个趋势,新居民们对收纳和空间整合的要求也在变高。

有多高呢?好好住用户买得最多的一个小产品你肯定想不到,是万向轮。就是我们经常只在旅行箱的脚上见过的那种小轮子。住户们买那种粘贴式的万向轮,贴在小桌子小柜子、花架、落地灯底座,甚至电饭煲底下,用的时候拉过来,用完了推走,把空间腾出来。

我还没震惊完电饭煲加万向轮的事,洪杉又跟我说,你肯定知道衣物收纳、图书收纳、工具收纳这些收纳流派,这些都不新鲜了。好好住用户们的收纳狂热已经蔓延到了数据线这么细分的品类,而且他们不满足于去买现成的收纳盒,很多人在社区里晒自己的攻略,有人用卷纸筒在抽屉里隔出20多个数据线小隔间,有人上拼多多买来100个自封口的零食袋,这些攻略下面都一堆人抄作业。还有一个大聪明用必品阁速冻饺子的分格盘来装数据线,他的这个攻略被480多个人收藏了,留言里还有人说,我现在就去翻垃圾桶,把饺子盘捞回来。

我听洪杉说到这儿,我又关掉了万向轮电饭煲的页面,又搜起了必品阁。

万向轮和饺子盘都是零打碎敲的收纳了。而正在装修的住户们,更是开始直接在装修设计环节就有意识地规划单独的储藏间,或者专门放水桶、手套、吸尘器的家政柜。

 

扩张清洁功能区
你看啊,这一届住户,给客人预留的客房、客厅、客卫都取消了,还特别讲究收纳和空间整合,那腾出来的空间,有什么新用处呢?留给猫吗?

我们要是讨论留给猫的空间,那就太俗气了。洪杉又给我讲了一个奇特的小趋势,她说:新一代的居家环境里,清洁功能区正在前所未有地扩张。

怎么说呢?首先是,新住户们对洗衣功能的需求越来越重度。在以前,一般家里通常一台洗衣机就足够解决全部问题了,普通衣服连洗带甩,完了晾到阳台上。大毛毯和羊毛衫就送到楼下的洗衣店里去。

现在呢?新住户们觉得,晾衣服这件事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太奢侈了,不如让洗衣机带上烘干功能,或者干脆单独配一台烘干机。

这还不算,有些家庭开始配置三台洗衣机。最大那台十几公斤的容量,用来洗出床单被罩毛毯这类大床品;中间一台七八公斤,用来洗日常衣物;这之外还要安排一台两三公斤的壁挂洗衣机,用来洗内衣或小宝宝的衣服。洪杉在走访用户的时候,见过最讲究的一家人,家里有4台洗衣机,这家人照前面说的,配置完3台洗衣机之后,家里的旧洗衣机也还留着,用来洗抹布和拖把。

三四台洗衣机,你想想得占多大地方,看来人们对卫生的需求也并不相通啊。但在新一代住户看来,这是支撑全家干净卫生的后台系统,占用一些空间非常合理。

有的住户家在二三线城市,空间没有那么紧张,还会干脆围绕洗衣机来设计一个万能家务区,跟厨房一样,三四平米。在这个万能家务区里,住户可以一口气把洗、烘、晾、晒、叠衣服的工作都做完。前面说的清洁家政柜,也可以整合在这里。这两年扫地、拖地机器人不是很流行么,新一批装修房子的住户们,在装修的时候也开始专门给这类清洁机器人预留空间和电源,甚至预留上下水管道了。

 

这是我从好好住的居住研究分析师洪杉那里听到的,新一代居家环境的四个变化趋势:取消客用空间,主动为设计付费,追求空间整合与收纳,扩张家里的家务功能区。

我听了很感慨。我自己就是把房屋当作专业产品和贵重资产来看待的,充满敬畏之心,钉个钉子都要犹豫半天。但新一代的住户们,平视房屋这种产品,会充分去开发它的功能价值和情绪价值。这么一想家居行业还挺幸福的,他们的目标用户竟然在主动替它们分析和洞察自己。

而这类需求区别的不断出现,不就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中国大市场作为资源的价值所在么。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