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头条

279|“夜校热”:什么是成年人的学习方法?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抖音收获130万云学生。第二个是,清醒梦装备,面临商业化落地。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前段时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今年已经88岁的金涌教授,在抖音上火了。老先生在抖音上讲化工知识,没成想,短短几天就收获了130万云学生。这件事本身挺值得敬佩。但同时,它也反映了一个最近大半年的现象,这就是之前热搜说的,很多人开始在快手、抖音、小红书之类的平台上夜校。

根据《2023抖音公开课学习数据报告》,过去一年,抖音上高校直播课观看总时长,超过7350万分钟,相当于1.68万节课。

在这还得特别强调一句,给咱们自己打个押韵的广告。假如你也想上夜校,特别欢迎你来得到。

好,回到正题。你看,大家在心态上都很上进。但是,你也知道,

学习不仅得有心态,也得讲点

技巧

今天,正好借着这个话题,咱们就说说,成年人的学习技巧。

去年,咱们得到上线了一门课,刘澜老师的《学习力30讲》。里面就提到几个要点。

第一,

成年人学习,首先得把标准答案思维,切换成参考答案思维。

这个道理你可能听过。但是,说到成年人的学习,这个话题无论如何绕不过去。因此,咱们还是要说两句。

标题答案思维,就是觉得所有问题都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参考答案思维相反,认为凡事都得看情况。

情况不一样,解法不一样。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关键是,怎么确保自己一直按照这个方式思考,始终不跑偏?

刘澜老师给了一个简洁的模型,叫做“三步回答一切问题”。

第一步,回答“看情况”。对,先把这三个字撂下。第二步,回答“这一般分为下面几种情况”。第三步,回答“现在,我们来看看你的具体情况”。最后,对问题做分类探讨。

你看,这个框架其实很简单,但是以这个框架为约束,就能把我们的思维掰过来。比如,有人问你,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重点提升哪方面的能力?你不能直接回答,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等。而是,第一步,回答“看情况”。第二步,回答“这一般分为下面几种情况”,比如说,你可以把管理者分为基层、中层、高层,三类。第三步,回答“我们来看看你的具体情况”,比如,对方是中层管理者。那么,对他来说,做好基层和高层的衔接,可能就是最重要的能力。

成年人学习的第二个要点,叫,学会洞见式分类。按照参考答案的解题思路,凡事都要看情况。那具体怎么个分法?刘澜老师说,

不能按照事物表面的特征分类,而要按照事物最本质的特征分类,也就是“洞见式分类”。

比如,假如问你,怎么激励下属?那就需要对下属分类。怎么分类?可以按性别、年龄、工龄、学历等等来划分。但是在激励这件事上,男性和女性有本质的不同吗?本科学历的下属,和研究生学历的下属,有本质的不同吗?很显然,这种分类没有切中要害。

那应该怎么分类?我们得找到影响激励的本质特征。比如,可以按员工的需求分类。按马斯洛需求金字塔,把员工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然后提出相应的激励方式。

再比如,假如问,团队应该怎么加强交流合作?那就需要对团队做分类。比如,团队可以分成棒球队模式、橄榄球队模式和篮球队模式。

棒球队的合作模式里,团队成员基本上各自为政,合作很少。大多数的销售员团队就是棒球队。

橄榄球队的团队成员需要密切合作,而且一切合作听指挥。一个交响乐队,严格遵循指挥的指示,就是典型的橄榄球队。

篮球队的团队成员既要密切合作,同时又要求即兴发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合作,就像篮球队。你看,这种分类方式,把合作模式的本质展示出来了,就属于洞见式分类。

再来看第三点,学会互动式学习。有的人可能觉得,是不是跟其他人有一些互动交流,就叫互动式学习了?还真不是。咱们来看两个场景。

场景一:你听课的时候,没听明白,向老师提问。老师给你解释,你听明白了。你跟老师之间有互动。

场景二:你听课的时候,老师讲的A,你想到了另外的观点B。有一个同学跟你不一样,他想到了观点C。然后你跟这位同学讨论,到底是B更好,还是C更好?

请注意,场景一不叫互动式学习,场景二才叫互动式的学习。

互动式学习,不是人和人之间的互动,而是观点和观点之间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至少具备两点。第一,你通过自主思考,产生了新观点。第二,你跟别人的观点发生了交流碰撞。

没错,说到这,我们就牵扯到

一个学习的本质。这就是,不停地搜集模型。

就像统计学大师乔治·博克斯说的,所有的模型都是错的,但有一些是有用的。

你看,咱们前面说的三个方法,建立参考答案思维、学会洞见式分类、掌握互动式学习,本质上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展开的。因为

每个思维模型都有它的特定前提,因此我们不能只抱定一个终极答案,而是得兼顾每一个参考答案。

同时

为了快速找到这个模型的应用场景,我们需要给眼前的问题做分类,找到它们的本质。最后,因为每个模型都有它的局限,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搜集新模型,不断与其他观点发生碰撞。

最后,关于成年人的学习方法,假如你想了解更多,向你推荐刘澜老师的

《学习力30讲》

。开年第一个月,这门课很适合拿来学一学,也为我们今年的学习,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上个月,美国的一个初创公司,叫Prophetic,推出了一款名叫Halo,也就是光环的产品。这是个头戴设备,它的功能很好玩,据说能让你进入清醒梦,也就是,你明知道自己在做梦,但偏偏还可以不醒过来。据说这个光环产品,不仅能让你进入这个清醒梦状态,还能让你控制自己的梦境。

至于效果到底怎么样?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用户反馈,但是,这件事背后的那个大趋势是确定的。这就是,世界各地的研究者,都把睡眠当成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今天,借着这个话题,我们就来说几个,跟睡眠有关的新研究。

第一个,是由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牵头的一项跨国研究,去年11月发表在《生理与行为》期刊上。这个研究主要针对一个问题,这就是,假如睡眠不足,怎样才能快速恢复精力?

按照世卫组织的建议,成年人最好每天睡7到9个小时。但是,根据最近的数据,全世界大概有40%的人达不到这个时长,怎么办?

这就要说到这回的研究成果了。研究人员发现,假如你头天晚上没睡好,那么,第二天最好做一点运动。至于运动量,大概是骑20分钟的单车,这就能让你的认知能力,恢复到接近睡眠充足时的状态。当然,你也可以把骑单车,换算成跑步、跳操、爬楼梯。

研究人员认为,这很可能是因为,运动促进了血液流动,并且增加了人体的摄氧量,这些都能帮助大脑提升认知水平。

第二个研究,来自英国的拉夫堡大学,成果发表在去年9月的《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期刊上。说的是,睡前学习,你能记得更扎实。没错,同样是学习,睡前效果也许更好。

研究人员招募了77名志愿者,把他们分成两组。第一组在早晨学习,包括做题、学网课、阅读材料等等。第二组在睡前学习,内容一模一样。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两组志愿者接受测试,测试内容也一模一样。结果发现,睡前组的得分,要明显比晨间组高。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

人在睡眠过程中,更容易沉淀长期记忆。也就是,你学完就睡,不受任何打扰。大脑就会带着新接收到的信息入睡。这个时候,新知识就更容易沉淀到大脑里。

而早上学习,在学完之后,你这一天还得接收别的信息。这些信息跟你早上学到的东西混杂在一起,东西一多,你记得就没那么扎实。

下一步,研究人员还打算把这个成果推广到英国的小学跟中学。没错,假如这个推广成功,那么学生的作息时间,可能会发生不小的变化。以后的晨读,没准就变成夜读了。

第三个研究,是由美国、英国和意大利的学者共同完成的,成果发表在去年3月的《睡眠》期刊上。这个研究主要针对的是,眼罩的作用。我还特地查了一下,确定不是眼罩公司的广告。

咱们直接上结论。研究人员发现,假如你睡觉的时候戴眼罩,那么,你第二天的记忆力和精神状态,都会更好一点。研究人员招募了89名志愿者,让他们先戴着眼罩睡一周,然后接受记忆力测试。之后不戴眼罩再睡一周,再接受第二轮记忆力测试。注意,这可都是同一批人。结果发现,在戴眼罩的那周,这些人的记忆力得分明显更高。

研究人员认为,这很可能是因为眼罩屏蔽了光线,而光线被屏蔽后,你的慢波睡眠会被延长。慢波睡眠,也叫正相睡眠。具体的概念咱们就不展开了。总之,适度延长慢波睡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睡眠质量。

因此,假如你感觉最近睡不好,也许可以试试戴个眼罩。假如不习惯,也可以给卧室装一个厚点的窗帘,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好,刚才我们说了三个关于睡眠的新研究。这三个研究,可以概括成三个建议。一是,保持运动。二是,睡前学习。三是,减少光线。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成年人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把标准答案思维,切换成参考答案思维。同时,对周边的元素做洞见式分类。最后,经常与周围的人发生观点层面的互动。

第二,关于睡眠的新研究。这部分刚刚说完,在这就不重复了。最后,祝你今夜好梦。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