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精选

新书首发:境界的三个层次是什么?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本最近重磅上线的新书,这就是吴军老师的《境界》,你看光听这个书名,就特别适合拿来在年底仔细的读一读。其实关于境界这个事儿,好多人都有一个固有的印象,就是好像一个人突然某一天想开了、顿悟了,境界一下就提高了。

没错,好多人都容易把境界的提高当成是一个突然发生,类似于灵光乍现的过程,但事实上,有点阅历的人都知道,这个过程哪里是突然发生的,这是一个长年累月的积累过程。这些年你看过的书,干过的事儿,认识的人,他们都会成为构建一个人境界的拼图之一。

关于这个问题,吴军老师还专门给咱们同学写了一封信,接下来咱们就来听听吴军老师跟你聊聊境界这件事儿。

你好,我是宝木,吴军的《硅谷来信》专栏的转述师。接下来,将由我代替吴军老师,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为你带来分享。

说到境界,大家不免会问一个问题,什么是境界?很多人觉得这个概念比较虚,又比较宽泛,似乎怎么解释都可以,而想要提高境界又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其实,境界并不抽象,提高境界也不难,它有规律可循。

讲到境界的本质,我首先会想到多年前看过的葛优先生主演的一部电影《大腕》。影片中的男主角通过扔几块石头,向女主角解释什么是境界。他先把一块小石头扔到脚边不远处,再扔一块石头到远一点的地方,最后使足气力,把石头扔得老远。然后,男主角指着三块石头讲,你能看这么远,我看得比你远,大师看得比我远,这就是境界。最后,男主角又补充道,佛看得无限远,意思是说,佛的境界最高。这个比喻很直白,却多少有些道理,因为

境界高的第一个表现就是看得远。

根据《说文解字·新附》对“境”字的解释,它是疆域的意思。界很好理解,是边界的意思。

一个人对世界、对人心、对历史和现实看得多远,就构成了这个人境界的第一层。

有些人只能看到眼前发生的事情,有的人能够预知未来,境界孰低孰高,就不言而喻了。

境界的第二个层次是看得透

对于当下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看得见,但是有人看得透,有人看不透。

境界的高下就立判了。我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经历了世界经济的几次起伏周期,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市场的几次震荡。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见证各种人对当时发生的事情的看法、态度和做法。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赶上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几乎所有人看到的都是当时欣欣向荣的景象,很少有人能看透表象下的危机,随便一只股票不问价值就敢投资。唯有巴菲特对泡沫化的互联网不以为然,大家都嘲笑他老了,跟不上形势了。随后很快就是互联网泡沫的崩溃,于是绝大部分人的看法又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再敢碰股票了。这时,巴菲特反而认定,真正好的资产并不因为股票的价格下降就失去了内在的价值,最后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到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绝大部分人觉得世界经济要完蛋了,不计损失地抛售各种资产,但巴菲特却在别人恐慌的时候显示出他的“贪婪”,大量购进优质资产。事实证明他又是对的。在此后的全球疫情期间,情况也大抵如此。今天,绝大部分人看到的世界和巴菲特是一样的,获得的信息一点不比他少,但是对金融市场就是看不透。在这些看不透的人中,有无数的聪明人,无数世界名校的毕业生,无数在市场上跌打滚爬了多年的老兵。但是,他们对于当下和未来依然看不透,这不是智力和学识的问题,是境界的问题。

境界的第三个层次是要看得开。

但凡要做成一些常人做不成的大事,就要有所舍弃,就要放下心中的一些魔障。

简单地讲,就要看得开。当代社会有两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对身边的事看不开。家长会因为孩子们一两次考试没考好着急上火;年轻人会因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上级的肯定从此心灰意冷;商人们会因为失去了一笔生意长期闷闷不乐;运动员们会因为一两次输掉比赛变得怯场。第二个问题是很多人太把自己当回事,其实世界上离开了谁都照样转。艺术家英若诚曾讲过自己的一个经历。他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个人一起吃。有一次,他突发奇想,要和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藏到了一个不起眼的柜子中,想等到大家到处找不到自己着急时再出来。但结果却是,大家谁也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吃完饭就各自离开了。最后他无趣地走出来,只能吃一些剩菜剩饭。

今天人们的生活环境比一百年前好很多,更不要说和古代相比了。但是看不开的人不仅没有减少,似乎还在增加,大家不妨看看身边的人,就不难发现我所言非虚。

但凡一个人能做到看得远,看得透,看得开,他的生活就不会差,他的事业也必将蒸蒸日上。反之,一个看不远,看不透,看不开的人,即便是腰缠万贯,学富五车,拥有无限的资源,也未必过得幸福,未必能做成大事。换句话说,境界比学识、财富和资源更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境界呢?

黑格尔把历史分为三个层次,自然的历史、反省的历史和哲学的历史,其中哲学的历史是最高的。所谓自然的历史,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历史,各种历史故事和事件都属于这一类。反省的历史是人类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我们说以史为鉴,就是指反省的历史。哲学的历史包括文明的历史、科学的历史、思想文化的历史,等等,这才是人类发展到现在最有价值的部分。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以及全部的知识,都在其中。在我读的各种书中,最有价值的当属历史上这类著名思想家的著作,以及关于那些思想家、哲学家的传记。这些书不会教人如何挣钱,不会直接帮人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却能教给人智慧,因为那些书中浓缩了人类文明成就的精髓和人类思想的结晶。人类历史上境界最高的一群人就是创造了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先哲们。

先哲们穷其一生探究做人的真谛、理解世界的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超越自我的修行。他们的智慧,经历了成百上千年无数人的验证,证明对我们是有益的,有用的,有效的。

从大学时代,我就开始系统地阅读这类哲学著作和思想家们的经典著作,并且在生活和工作中去体会他们的思想,将他们的思想作为工具理解身边的世界,解决日常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果没有从那些书中学到的思想,我能取得的成就可能连现在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2014年离开谷歌之后,我有了一些闲暇时间来阅读和思考。于是,我开始把过去读过的各种哲学著作重读一遍,对于那些过去只读过中译本的书,我也找来英文版本读——虽然很多哲学著作的原文并不是用英语写成的,但从其他欧洲语言翻译到英文,远比翻译到中文能更好地保持原意。为了把一个思想家的思想放在相应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中去理解,我又读了很多思想家的传记。在每日的生活中,我时常受到先贤们的思想和智慧的启发。

后来,我有了用通俗的语言将先贤们的哲学思想分享给大家的想法。而做这件事先要对那些思想做一个系统性的整理,但我总被工作中的各种琐事打断,一直没有去做。2020年全球疫情期间,我有将近半年的时间一直待在家里,这让我能够系统地整理自己的阅读心得,并做了充分的笔记。

正巧得到App邀请我开设“硅谷来信3”的专栏,于是我就把自己阅读上述书籍时记录的笔记,与过去思考的一些哲学和方法论的问题,以及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相结合,以专栏的方式呈现给了广大读者。“硅谷来信3”结束之后,我将这些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再创作,写成了《境界》这本书。

从最初的关注宇宙,到关注获得知识的方法,再到关注我们自身,哲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进化,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公元前有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犹太先知们;近代有关注哲学方法论的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休谟和康德等人;20世纪后,有关注历史、社会和人本身的黑格尔、叔本华、尼采和维特根斯坦等。

在《境界》中,我将这些先贤们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呼吸他们的气息,相信会对每一个努力提高自己境界的人大有裨益。当然,他们的思想博大精深,而我的水平又很有限,因此我只能将那些我理解得还算透彻,并且在我身上应验过的思想和智慧介绍给大家。我的这本小册子《境界》,只能算是一个入门的读物和心得的分享。希望它能够给大家打开一扇门,让大家看到一个由哲人组成,充满智慧的世界。

我很庆幸自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能够不断进步,这要感谢从他们身上获得的智慧。当然在这几十年里,我对他们的思想理解的也更加深刻了。我相信大家在接受了先贤们的智慧之后,会变成一个境界更高的人。

好,内容听完了。吴军老师除了《境界》这本书之外,还有另外一本新书叫做《卓越》,也已经同步上线。现在这两本书都已经正式开售了,假如一起购买的话,可以立省30元,同时,买任何一本书都可以同步附赠电子书。

同时还有一个提醒,得到双12促销特惠已经是最后一天了,全场的图书、课程都享受每满200减30的优惠,过了今天也就是12月12日晚上12点,活动就截止了。假如你有感兴趣的书或者课程,推荐你现在入手。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