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怎样解释大萧条?

今天我们选择从两个话题,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布,二是美国宇航局“行星防御”实验获得初步成功。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10月10日,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得主是三位美国经济学家,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菲利普·迪布维格,他们因为“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而获奖。这三位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人民币642万元。其中第一位获奖者,本·伯南克你一定不陌生,他在2006年接替格林斯潘成为美联储主席,并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全过程。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说起金融危机,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影响时间最长、对经济打击最大的危机,就是1929—1933年大萧条。学界对大萧条的成因有很多解释,比如“投机泡沫论”,认为大萧条本质上是由狂热投机导致的泡沫破灭造成的,类似历史上的荷兰郁金香事件;还有“需求不足论”,认为大萧条是当时美国社会严重的贫富分化导致的需求不足造成的,我们都在课本上学过资本家倒牛奶的故事;等等。

而这次获奖的两位学者,戴蒙德和迪布维格则提出了一个新解释,“银行恐慌论”。也就是,核心原因不在经济基本面,而是市场信心崩塌形成的连锁反应。信心崩塌导致银行挤兑,挤兑导致银行大规模倒闭,银行倒闭导致流动性全面紧缩,流动性紧缩导致更多企业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于是市场更加恐慌,从而形成了一个不断恶化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我们知道,按照古典经济学理论,市场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经济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来自我调节,无需外部力量干预。但是,在“银行恐慌”的传导机制下,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失灵了。必须要借助外部力量干预,为市场注入额外的信心,才能打破不断下滑的恶性循环。

那么,当时有能力做这件事情的人是谁呢?伯南克认为,如果当初美联储能够站出来,给银行体系注入大量资金,就不至于出现银行连锁倒闭的局面,也就不会引发后来大量企业破产、大批民众失业的惨状,大萧条的悲剧可以避免。只可惜,当时的美联储啥都没做,任由恐慌蔓延。伯南克在他的老师,米尔顿·弗里德曼的90岁生日会上发言时说,“美联储应该为此受到谴责”。

有意思的是,这位谴责美联储的经济学家,后来当上了美联储主席。更巧的是,就在伯南克走马上任后不久,就发生了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一次,美联储在伯南克的带领下反应迅速,在第一时间通过购买国债、开启贴现窗口等形式,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并大幅降低利率。后来大名鼎鼎的“量化宽松(EQ)”政策,就是由伯南克首先开启的。

业界普遍认为,伯南克对大萧条的深刻理解,以及面对危机时表现出的“行动的勇气”,让美国以较小的代价迅速走出了2008年金融危机,成功避免了本可能发生的又一次“大萧条”。这次诺贝尔奖经济学奖颁给伯南克等三位经济学家,表明,“银行恐慌”以及由此带来的流动性危机,成为学界认可的对大萧条的主流解释。

不过接下来,我还想给你介绍一种对大萧条的非主流解释,它和前面的观点针锋相对,这就是由日本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提出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

前面说了,“银行恐慌论”认为,大萧条的根源是恐慌造成银行大量倒闭,市场上没人也没钱可以放贷了,也就是“贷款人消失”。这时候,需要中央银行出来担任“最后贷款人”角色,给市场注入流动性,就能消除危机。

但是,辜朝明在研究日本1990年代资产泡沫破灭时,发现一个悖论。日本央行在泡沫破灭后,是完全按照教科书式的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市场流动性充足,长期执行零利率,但日本就是迟迟无法走出萧条。这是为什么?

辜朝明进一步研究发现,真正的问题并不是“贷款人消失”,而是“借款人消失”。也就是,一夜之间,所有人都不愿意借钱了。金融市场崩溃之后,资产价格大幅缩水,导致很多企业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已经资不抵债。但其实企业的核心经营业务是健康的,有稳定现金流。这时候,如果你是企业经营者,你会怎么办?

你肯定不会大大方方地公布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因为一旦外界发现你资不抵债,银行就会切断你的资金链、供应商也会拒绝给你账期,企业马上就会陷入困境。所以,你会小心翼翼地掩饰企业的资产状况,同时不动声色地拼命埋头搞生产,把赚来的每一分钱都拿去还债,希望尽快修复资产负债表,把净资产由负转正。这个时候,你所追求的目标已经不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负债最小化。利率就算降到零,你也不想再增加一分钱的债务。

一旦所有企业都这样想,就会造成“借款人消失”,信贷持续萎缩。由借款人消失造成的经济萧条,就是“资产负债表衰退”。这个时候,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向银行注入大量资金,是没有用的。因为没人来借钱,这些天量资金只能躺在银行金库里,没法进入实体经济。这就是日本在1990年代资产泡沫破灭后的真实情况。

辜朝明进一步认为,大萧条也是一场“资产负债表衰退”,就算美联储出手救援,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当时美国缺的不是“最后贷款人”,而是“最后借款人”,也就是,需要有人把钱从银行借出来,花掉,让钱进入实体经济循环。后来的罗斯福新政,就是由美国政府出面担任了“最后借款人”,才让美国走出了危机。

再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当时美国、欧洲、日本的央行都实行了同样的量化宽松政策,为什么是美国最先走出危机?辜朝明认为,功劳不在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而是美国政府再一次出来充当了“最后借款人”角色,推行了积极的财政刺激计划。而欧洲、日本则在量化宽松的同时,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从而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迟迟走不出来。

当然,无论是“银行恐慌论”还是“资产负债表衰退”,都不是对大萧条的最终解释。伯南克曾在1995年写下一句话:“对大萧条的解释是宏观经济学的‘圣杯’,我们至今尚未找到途径染指这座圣杯。”这次诺奖的颁布,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家们已经找到了圣杯,他们仍然“在路上”。

今天的第二条,是彭天放老师带来的硬科技报告。

10月8号,来自哈勃望远镜的最新观测照片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行星防御”实验,获得了初步成功。

我先来给你报告一下,美国宇航局的“行星防御”实验是怎么回事。简单说,就是通过发射一枚叫做“飞镖”的航天器,高速撞击地球周围的一颗小行星,以改变小行星的轨道。如果将来有一天,人类面临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大灾难时,就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力挽狂澜。

“飞镖”是在2021年11月发射的,经过10个月的飞行,在今年9月26号晚7点,成功撞击到了它的目标——一枚距离地球1100万公里、直径160米的小行星。这个精度相当于从北京扔出一支飞镖,打中一枚在上海的硬币。

撞击全程由视频直播,当时,“飞镖”头部的摄像头拍摄到的小行星,从屏幕中央的一个小白点不断变大,直到铺满了整个屏幕。最后,屏幕突然一黑。指挥中心的科学家们纷纷站起身欢呼,庆祝这次撞击成功。

不过紧接着,科学家们还需要弄清楚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撞击真的“显著”改变了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吗?撞上只是第一步,要是之后小行星轨道改变不显著的话,那么这次“行星防御”实验同样是失败的。

负责撞击的“飞镖”航天器重量只有大概500公斤,大小跟家里用的冰柜差不多。而被撞击的小行星,是一个直径160米的大石头块。这个比例,相当于用一颗黄豆去迎面砸一个大活人。科学家担心,这种撞击会不会是蚍蜉撼大树,根本改变不了小行星轨道?

这就要提到,前面说的哈勃望远镜传回的照片了。我把这张照片放在文稿里了。

可以看出,这次撞击的效果从视觉上非常显著,产生的小行星碎屑飘散了大概1万公里。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周期,从原本的11小时55分钟,缩短了32分钟,产生了大约4%的显著变化,是科学家们之前估算的三倍。科学家猜想,可能是飘散的小行星碎屑带走了更多的能量,使得小行星的轨道变化比预想的还要显著。

另外,这次发射任务只花了3亿美元,并且一击命中。比起“一枪未发”就已经耗费上百亿美元的“阿尔忒弥斯”重返月球计划来说,简直堪称物美价廉。

你可能会问:小行星撞地球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也太低了,真的值得花上亿美元去满足科学家们的“个人爱好”吗?这种行星防御技术有什么现实价值呢?

军迷们可能听说过,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具备拦截卫星的能力,其中,能够拦截高度为几万公里的中高轨道卫星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一片区域,恰恰是很多高价值的导航定位、遥感卫星活动的范围,对一个国家有非常重大的战略价值。“飞镖”航天器能够一击命中1100万公里之外的小行星,拦截几万公里高的卫星更是不在话下。所以,这次实验与其说是满足科学家爱好的昂贵游戏,倒不如说是一次物美价廉的军事实力展示。

回到我国,在国务院发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提到计划建立一个“小天体防御系统”。另外,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在今年4月表示,中国正在制定小行星防御计划,可以用于使近地小行星偏离轨道。拦截小行星技术,正在成为大国之间一个新的竞争热点。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今天是周五,又到了“头条帮你问”时间。@que同学问罗胖:我们家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是个男孩,他喜欢深度阅读,最近几个月读欧洲史,几本书反反复复看了几十遍;前一阶段是dk系列,看了几十本。可是,学校里的文学经典类的必读书单他却不爱读。作为家长,我们是保护这种深度阅读呢,还是要求他读学校必读书单呢?

罗胖回答:

你好,首先要祝贺你和你家的娃。小学三年级能有这样的阅读面,实在是令人羡慕。反正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还只能读各种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呢。

不过,值得祝贺的,并不是阅读面本身,而是他无疑已经找到了在阅读世界里面横冲直撞的乐趣。这是很多人,甚至是很多知识分子一辈子也没有找到的东西。这种乐趣,有点像学游泳,学会了就永远不会忘了。所谓“食髓知味”,一旦品尝过其中妙趣,就会终身追随这根秘密指针的引导。

至于你提到的问题,到底是任他信马由缰地阅读,还是要读学校开列的必读书单,我的建议是不必管。如果非要介入的话,适当提醒以下三条即可:

第一,必读书单是个好东西。它是社会共识的产物。读书的作用不仅是求知,更重要的,是和他人建立共识。某些书,如果同学们都读了,他没有读,这种被排斥在外的感觉,会很不好受。爱默生说过:“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他们之间就有了一条纽带。”

第二,如果必读书单是个学校订立的规矩,学校自然会出手来捍卫这个规矩。如果不读,就一定会有某种后果,可能是一次批评,可能是某项分数不好看。总之,社会充满了规矩,不守规矩,就要承担后果。可以自己选。

第三,读书的乐趣,就在于遭遇“意外”,也就是看到和自己原来以为的不一样的东西。如果你不喜欢必读书单,翻翻看,其中有什么可能的“意外”,也是一桩趣事。

在阅读这件事情上,不要怕犯错,也不要怕屈从,只要超出料想,拥有意外,就是好事。

好,以上就是罗胖对于@que 同学的回答,希望对你也有启发。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下周见。

 

原创文章,作者:有价值分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zhba.com/1042.html

(0)
上一篇 2022-10-13 下午3:21
下一篇 2022-10-14 上午10:38

相关推荐

  • 171|芭比:怎样收割“多巴胺红利”?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电影《芭比》持续火爆。第二个是,海底捞发布盈利预告。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我们从一个最近很火的电影说起,这就是《芭比》。它火到…

    得到头条 2023-08-15
  • 401|为什么说“公司有一老,如有一宝”?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核科学专家钱积惠团队,完成3亿元C轮融资。第二个是,2024年度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落幕。…

    得到头条 2024-06-19
  • 国产电梯品牌怎样突围?

    今天我们选择两个话题,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中国智造”亮相G20峰会,二是“奶茶第一股”香飘飘经营业绩下滑。 来看今天的第一条。上周,G20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召开。在本次峰会期间,…

    得到头条 2022-11-22
  • 002|超级AI是怎么训练出来的?

    在今天最开始,我想先给你念一段话,是一段给咱们得到提的建议。是这么说的。怎么能让得到App更好?首先,继续提升得到App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优化App的界面设计,提高搜索精…

    得到头条 2022-12-19
  • 073|ChatGPT自曝:哪些工作“我”一定抢不走?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GPT们组团上线,大语言模型三月迎来爆发。第二个是,人民网旗下《中国经济周刊》发表文章,称房地产市场持续释放暖意。 先来看今天…

    得到头条 2023-03-24
  • 331|女性领导力:怎样发挥“刚柔并济”的力量?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福布斯中国发布2024年杰出商界女性名单。第二个是,商务部公布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 先来看…

    得到头条 2024-03-13
  • 217|数据出炉:今年长假,史上“花钱最多”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国庆8天长假旅游数据。第二个是,美职篮新赛季开启,球星巴特勒的发型成为全场焦…

    得到头条 2023-10-10
  • 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挣钱?

    今天我们选择两个话题,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可口可乐发布三季度财报,二是新能源车赛道迎来新玩家。 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可口可乐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业绩增长迅猛。三季度…

    得到头条 2022-11-09
  • 小心“文具刺客”!

    这里是《蔡钰·商业参考》第二季,我是蔡钰。 我在写这组稿子的时候,刚好看到李翔在微信群里发来的一段话,日本的民间工艺大师柳宗悦说的: 每天使用的器具,必须结实耐用。病态的、华丽的、…

    得到头条 2022-09-20
  • 394|大公司逆袭录:为何跌落谷底?又怎样重回巅峰?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端午假期,长沙步步高梅溪湖超市迎来客流高峰。第二个是,第11届奥莱领袖峰会,在南京举办。 先…

    得到头条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