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头条

394|大公司逆袭录:为何跌落谷底?又怎样重回巅峰?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端午假期,长沙步步高梅溪湖超市迎来客流高峰。第二个是,第11届奥莱领袖峰会,在南京举办。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这个假期,长沙步步高梅溪湖超市成了新晋的网红打卡点。步步高超市,是湖南本地的老牌超市,但过去由于经营不佳,2023年净亏损18亿元,处在破产边缘。但是从今年“五一”开始,步步高超市却成为热门打卡点。

这主要是因为,今年3月底,胖东来接手了步步高的帮扶改造,胖东来计划用3个月,把步步高改造成胖东来的样子。

比如全线梳理产品结构,砍掉低价劣质商品,提高生鲜产品的质量。再比如按照胖东来模式,设计更好逛的超市动线,大量增加可以试吃的品类。再比如,仿照胖东来的员工政策,门店总体营业时长缩短2小时,员工工资上调三成以上。

从结果上看,改造的第一天,步步高客流量就翻了一番,从平时的2000人增加到4000多人。到了五月初,与改造前相比,门店的销售额增加了1500%,客流量增加了785%。这也带动了步步高的股票上涨。

先巨亏再转盈,是很多企业走过的路。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家企业,是怎么跌落低谷,又怎么重回高峰的?换句话说,能够穿越历史活下来的企业,都做对了什么?

咱们可以把视线拉长多一点,把历史上那些顶级大企业当作样本,来学习他们的经验。最近,我看到自媒体《锦缎》,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

一个公司能完全高枕无忧地度过几十年,在历史上属于少数。早年间的畅销书《基业长青》中提到的公司,也只有一半实现了持续增长。换句话说,对大公司来说,衰落才是常态。

衰落是怎么发生的?主要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创新停滞,失去先进优势。比如作为胶片统治者的柯达,巅峰时期占据70%的市场,但也因此停止了技术创新。结果先是被富士用更先进的胶片抢走市场,后面更是在数码时代跌入了谷底。

第二种,是决策错误,点错了技能树。比如,上世纪60年代,市值增长最快的科技巨头IBM,全力发展硬件,押注大型计算机。但是,后来的主流趋势是软件,这让IBM错失了PC时代。

第三种,是机构臃肿,导致效率低下。也就是很多人说的,企业中年危机。比如,能源巨头通用电气,曾经在能源、金融、消费等很多领域同时发展,导致组织庞大,机构臃肿。市场遇冷时,不得不低价贱卖资产。

其实,这些例子咱们都不陌生,但是放到一块,你就能感受到,

一家企业即使再优秀,它面临的风险都是恒定的。它都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失去竞争力。基业长青,比想象中更难。

但是,反过来,咱们也可以看看穿越周期的优秀企业,都做对了什么?按照《锦缎》的总结,最关键的步骤有三个。

第一,先做自我否定。你看,企业凋落的关键诱因,就是曾经的优势,现在过时了。曾经先进的,现在落后了。这意味着,这家企业大概率出现了决策失误。而决定它走向的关键,就是能否及时纠偏。

比如前面提到的IBM,虽然在大型机上点错了技能点,但它至今依然是巨头企业,能够维持70亿美元左右的净利润。除了技术方面的深厚积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能够及时纠偏。比如,20世纪90年代,IBM果断抛弃了重资产、高库存、难变现的大型机业务,瞄准正在兴起的电子商务,推出了软硬件服务一体的新产品。

再比如,日化巨头宝洁,2000年全面推进全球化扩张,导致业务线过于繁杂,效率低下。之后,宝洁推翻了这项花费20亿美元的改革,放弃了复杂的业务单元制度,聚焦核心品牌,挽回了危机。

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自我否定,也就是,

一旦发现问题,就果断放弃沉没成本,快速转轨。

紧接着,就是度过低谷的第二步,

校准航向,也就是重新选择业务方向。

像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研究过的成功企业,还有欧洲、日本的一些长青企业,包括博世、惠普、松下、西门子、沃尔玛、迪士尼、德州仪器等等。它们在遇到危机时做的决策,不外乎这么两类。

一是聚焦主业,断尾求生。也就是,剥离非主要业务,聚焦自己最有优势的市场,把现金流最大化。

二是对外并购,也就是,当企业自身的主线业务萎缩时,趁着手上还有强大的资本积累,快速买入其他有潜力的新公司。比如,强生和迪士尼,这两家大厂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遭遇了技术冲击,短期内很难完全转向新技术,但他们都通过对外并购,在市场上站住了脚。

好,这是第二步,重新选择业务方向。第三个关键步骤,是寻找外部背书,重塑市场认知。

对于处在低谷期的企业来说,外部信心和内部能力一样重要。要想稳住市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行业里具有话语权的人,用他们来维持自己的影响力。

比如,通用电气,2008年陷入危机,在不被市场看好的时候,他们找到巴菲特来做背书。通用当时准备发行120亿美元的股票来筹集资金,而巴菲特购买了其中的30亿优先股。这不仅给通用提供了一笔稳定的现金流,也提升了市场对它的信心。尽管十年后,巴菲特清仓了通用电气,但不可否认,当时的背书,给了通用喘息的机会。再比如,福特汽车,在低谷时期聘请了拯救过波音的穆拉利;苹果在低谷时期,请回了创始人乔布斯。这些动作都是为了在低谷期,重塑市场对企业的信心。

总结一下,前面介绍的,是一部分大企业穿越低谷的方法,包括及时认清失误,重新校准业务,以及寻找背书重塑信心。其实,这些方法都指向同一个核心问题,这就是,

企业如何对待自己曾经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巨头的立身之本,但也可能成为发展的阻碍。关键在于,该坚持时坚持,该放弃时放弃,要驾驭优势,而不是被优势绑架。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上个月底,2024年的奥莱产业经济论坛在南京开幕。这里的奥莱,泛指所有奥莱模式的折扣卖场。而这个论坛要做的,就是交流过去一年来,国内大大小小的折扣卖场,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根据会上公布的数据,中国的奥莱模式卖场,过去几年发展很快。2010年中国折扣卖场的总规模是565亿元,2021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1.62万亿元,占全年社会零售总额的3.5%。但这个比例,跟全球10%的平均值还有差距。换句话说,我国的折扣大卖场,或许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当然,要想做好折扣卖场,难度不低。原来折扣店主打的是低价,而低价的实现方式可能是临期、尾货清仓、缩减供应链成本等。但今天的竞争已经升级,不仅要低价还要质优。具体怎么做?我们今天就看一个这方面的案例。

这是一个来自德国的折扣卖场,叫奥乐齐(ALDI)。很多人可能不熟悉。目前,奥乐齐在中国,只在上海开设了50多家门店,名气不算很大。但是,咱们看国外,根据美国零售联合会(NRF)发布的2024年度“全国零售50强榜单”,奥乐齐的营收排在第4位。根据美国询公司Market Force Information的调查,奥乐齐在美国的顾客满意度常年排在前几名。在2019年和2020年,奥乐齐被英国消费者评为“年度超市”。

你看,原来折扣店一直有一个痛点就是,很难兼顾口碑和低价,但奥乐齐就做到了。那么,它用了哪些方法呢?前段时间,自媒体“轻盈话零售”做了分析。其中有这么几个关键动作。

首先,塑造低价形象。比如,北美地区的奥乐齐,一直采用购物车押金模式。咱们国内的物美之前也用过这个模式。取购物车,必须拿一枚硬币放进购物车的锁扣里,才能解锁。同样,要想把硬币拿回来,就需要把购物车还回原处。奥乐齐强调,这个设计是为了节省人工成本。

再比如,在广告营销方面,奥乐齐总部既没有新闻部,也不设立公关部门,而且还专门推出了一个原则,除了必要的公关活动,其余时间禁止所有人接受媒体的采访。据说也是为了提高门店效率。这些动作看上去不大,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外释放信号,我很省,我真的很省,就为了把成本降下来。

而为了塑造这个低价的形象,奥乐齐还有第二个关键设计,这就是,降低必需品的价格。像牛奶、鸡蛋、面包、饮料这类必需品,所有超市的质量都差不多,而且消费者往往心里最清楚它们的价格。说白了,这些单品是消费者感知价格最关键的窗口。因此,优先把这部分必需品的价格做低,消费者就很容易产生感知。再比如,面粉、奶酪、花生酱这些商品,奥乐齐直接把沃尔玛当成参照系,号称要把这些东西都卖得比沃尔玛更便宜。

据说奥乐齐还一度促使欧美的商超集体降价。根据澎湃新闻的调研,2006年,已经进入德国9年的沃尔玛,迫于奥乐齐的竞争压力,退出德国市场。再比如,今年,英国连锁超市阿斯达宣布,全面对标奥乐齐的价格,牛奶、面包、奶酪、茶、咖啡和新鲜肉类商品,平均降价17%。你看,阿斯达把奥乐齐当成对标对象,几乎是变相承认,奥乐齐确实挺便宜。

换句话说,

奥乐齐的所有动作,都是对外喊话,我的商品真的很便宜。而且我一直在努力,让它变得更便宜。它塑造的不仅是低价,还有低价感。

也就是,让用户认为它很低价。你看,这是不是很像我们经常说的,商业的终极战场,其实是用户的心智认知?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经历过低谷的大公司都是怎样逆袭的?关键在于,把核心资源,都放在确定性更大的地方。给现有的优势,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口。驾驭优势,而不是被优势固化。

第二,奥乐齐是怎么做折扣卖场的?它同时做了两件事,一来,把价格做低。二来,通过对标竞品之类的方式,向用户喊话,让用户认可它很低价。也就是,一面争夺市场空间,一面争夺用户心智。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