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精选

宋朝人为何如此热爱生活?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的内容来自得到听书,在过去的半年当中,听书团队又为你解读了不少好书。而今天我们要听的这本书,在上半年的得到同学最喜爱的听书中,排在前三名。书名很有意思,叫做《宋朝人的日常生活》。怎么样?是不是一听书名就有种穿越感?假如能够穿越到那个时代,看看宋朝人的一举一动,是不是很有意思?

你看,这正是得到听书这个产品有趣的地方,它不仅给你提供思想的武器,还给你提供精神的田野。

好,话不多说,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得到听书,去看一看宋朝的老百姓是怎么生活的?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陈子昂。

今天这期听书,我想为你分享的书叫《宋朝人的日常生活》。要我说,这就是一本玩转宋朝生活指南。

在这本书里,作者侯印国带我们深入两宋时期的繁华市井,并用一种探店博主的眼光,为我们发掘历史烟尘当中那个属于芸芸众生的精彩世界。

我们都知道,在过去,时代的聚光灯总是打在那些帝王将相身上,我们聊到一个朝代,往往率先想到的也是关于他们的故事,不管是英雄霸业,还是文士风流。相比之下,市民阶层的生活总是显得暗淡无光。我们不了解他们,甚至会误以为他们的生活都是无趣的、枯燥的、千篇一律的。

但是,在这本书里,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早在两宋时期,中国的普通民众就已经过上了类似于今天的生活。当然,作者并不是说宋朝民众就能够和我们一样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种种福利,他的意思是,我们当今用以享受生活的各种事物,在宋代大都能找到对应的“平替”。

换句话说,

工具虽然在不断迭代,但人们体验生活的方式在那会儿就已经初步成型。

因此,了解宋朝人的生活方式和市民文化,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还能让我们在古人的生活当中去照见当下。我们可以一边围观宋朝人的生活日常,一边回过头来思考,“何为普通人的美好生活”。

好,那接下来,就请你做好准备,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朝人的世界。

请你想象一下自己穿越到了宋朝的街头,此刻,我就站在你的身前。我的身份是时空旅行的导游,接下来的时间,我将带你玩转宋朝。咱们的安排是,先吃,后逛,最后去撸猫。

走吧,咱现在先去找吃的。

说到吃,我就不得不给你狠狠推荐一波这边的夜市了。在宋代市民的眼里,夜市是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过,在宋以前,夜市可是一个很罕见的存在。我们都听过一个词,叫“宵禁”。讲白了,就是大晚上不许你上街。这是从先秦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下来的规定。

如果你熟悉三国,你可能还会记得这么一个故事:就是曹操年轻的时候在洛阳当官,曾乱棍打死了一个权宦的叔叔,以此树立自己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人设。那这个权宦的叔叔犯了什么罪呢?原来,人家就是无视宵禁,大晚上了还跑出来晃悠。

到了唐朝,宵禁依然是很严的,到点了,大街上就会出现一批巡逻人员,专门抓捕那些夜里跑出来溜达的人。市民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被允许在夜里外出,比如说特定节假日,或者遇到一些特殊且急需处理的事情。

不过,请你放心,没人会来抓你,因为你穿越到的是宋朝。

在宋朝,宵禁的政策从一开始就是很宽松的,而且很快就成了一纸空文。《东京梦华录》里就记载,在东京汴梁,那些最繁华的闹市区,夜市是彻夜不休的,而就算是相对偏僻的地方,那儿的夜市也得到三更才会打烊。当然,夜市并不是汴梁的“专利”,像北宋时期有个日本僧人去了杭州游学,他也记录下了杭州当时大路小路上都有夜市的盛况。

那么,为什么宋朝的夜市可以那么繁华呢?书里告诉我们,这跟当时坊市制度的瓦解有关。所谓坊指的是居民区,市就是商业区。唐朝的时候是坊市分开,你人住一个地儿,要消费就得去另外一个区域。但宋朝就不一样了,在宋朝,坊市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我在我住的地方就可以开个店面。于是,夜市就突破了空间的限制,等于说是全面铺开,到处开花了。

哎,对不起,咱这都光顾着跟你介绍历史了,聊了这么久还没吃上东西。咱马上来看吃的哈。

说起吃的,夜市这个地方,有一个好,就是性价比高。它这儿东西不贵,但门类非常齐全,从面点、卤味、腌菜、小吃、冷饮到水果,你要吃什么基本都有。

我随口给你报一下菜名,你可以感受一下。光一个普普通通的州桥夜市,就有:

獾儿/脯鸡/野狐肉,鲊脯/旋煎羊白肠,

爊肉/滴酥水晶鲙,批切羊头/鸡头穰,

姜辣萝卜/辣脚子,夏月麻腐/梅子姜,

细粉素签/煎夹子,金丝党梅/香橙元,

沙糖冰雪冷元子,刀紫苏膏/荔枝膏……

当然,我报的这些只是夜市美食的冰山一角。总的来说,宋朝的夜市在吃这方面真的是应有尽有,你可以慢慢挑,慢慢品。

如果你要让我给你推荐,我会强烈推荐你去吃一下一种叫“水饭”的特色小吃。什么是水饭呢?它有点像我们现在喝的粥,但它经过了发酵处理,口感偏酸甜,而且往往会在冰水中过凉,比较适合夏天吃。我知道你可能会觉得这玩意儿听着平平无奇,但人家可是宋代的全民美食,就连那些士大夫也会在摆席的时候把水饭当作一道餐后的必备甜点。所以,不妨体验一下。

毕竟,咱来宋朝一趟,除了“逛吃逛吃”之外,最要紧的,就是要感受一下人家宋朝人的市井文化。像夜市这种地方就是最能感受宋朝普通市民生活的场所之一了。在这儿消费的主要就是普通老百姓。书里说,很多市民经常光顾夜市,也习惯了在外头用餐,因此,他们也就不怎么在自己家里做饭了。

当然,夜市里也不是只有这些平价的小店小摊。如果你身上带的盘缠比较足,咱还可以去体验一下这边的酒楼。

酒楼的服务会更加周到,但人家的价格确实要贵上不少。

北宋时期,酒楼的人均消费在两百文上下;而到了南宋,由于物价上涨,人均消费也相应提高,需要五六百文。乡村酒店的价格会比较亲民,但是,即使在价格最低的时候,你要在一个乡村酒店里吃饱喝足,预计也需要准备个一百文左右。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在宋代,普通打工人一天的收入往往也就是一百文左右。也就是说,对于普通民众来讲,在很多时候,吃一顿酒楼,就得花掉你好几天的收入。

除了贵之外,酒楼的讲究也非常多。你都还没开吃呢,一大堆的规矩就摆在你面前了。

首先,是称呼上的讲究。

对于酒楼里负责迎客接待、为客人送茶送酒的服务人员,咱得尊称人家为“茶饭量酒博士”。这可不是说人家拿了个博士学位,在古代,博士是个官名。宋元时期的劳动者们之间喜欢用“博士”来互相称呼,这在当时成为一种时尚,像茶坊、酒坊、染坊等场所的师傅们,也统统会被称为“博士”。

其次,是点菜环节的讲究。

一般来说,大酒楼里的菜单就是个摆设,因为如果真让你自己拿着菜单来点菜,估计你会非常抓狂。像南宋《梦粱录》里就罗列了一份当时酒楼里的菜单,足足有240多道菜,单是一味羹就有数十种之多。

那会儿没有什么点评软件,你也很难知道点什么菜是合适的。这个时候,“茶饭量酒博士”们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们会依靠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来判断客人的身份和财力,然后有选择地给客人报菜名。这样的话,就能帮助客人简化点菜的流程。当然,你可能会觉得有点不舒服,毕竟,这似乎是一种字面意义上的“看人下菜碟”。

需要注意的是,在你还在点菜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眼前已经端上来一些菜了。但你不能急着动筷,因为这些菜叫“看菜”。没错,这些菜就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吃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一个设计,但毕竟这些菜也确实不是你点的,不给吃也合理。如果这个时候你贸然动筷,身边的人就会看你笑话。

总之,就是规矩很多。如果你嫌烦,咱也可以换个地方吃。

哦对了,还有一点得提醒你。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个喜欢吃肉的人,那我得跟你简要说说宋朝的肉价情况。

整体来看,在宋朝,最贵的是羊肉,其次是猪肉,最便宜的是牛肉。你没听错,牛肉是最便宜的,那是属于底层民众的美食。

那为什么牛肉可以这么便宜呢?原来,这是宋朝官府拼命压价的结果。其实一开始,官府是禁止屠杀耕牛的,但无奈效果不明显。于是就有人支了这么一招,说可以把牛肉价格压低,让那些卖牛肉的人赚不到钱。这样一来,耕牛就可以得到保护了。这个办法最终并没能完全阻止民间宰杀耕牛,但客观上导致了牛肉的价格被压得很低。

所以,如果你看《水浒传》,你会发现梁山好汉们大部分时候吃的都是牛肉。毕竟,在当时,买一斤羊肉的钱,差不多都可以买十斤牛肉了。

《水浒传》当中还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回,宋江、戴宗、李逵三个人来到一个叫琵琶亭酒馆的地方喝酒吃饭,宋江看李逵吃得快,就跟酒保说,我这兄弟看来是饿坏了,你再给我们上两斤肉。酒保回答说,我们这边只卖羊肉,没有牛肉,要肥羊倒是有。结果李逵勃然大怒,拿起手中的碗就朝酒保泼过去,淋了酒保一身汤。

如果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读者可能会觉得这个情节设计得莫名其妙。实际上,李逵之所以暴怒,就是因为羊肉在当时是“贵族”食品,酒保这句话,让他觉得对方在讽刺自己吃不起羊肉,只能吃牛肉。所以李逵才会跟戴宗抱怨说:“叵耐这厮无礼,欺负我只吃牛肉,不卖羊肉与我吃!”

好,关于吃的部分,我就为你介绍到这儿了。

一顿饱足的美食之后,咱们的旅程也将转向下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所——瓦子。

所谓瓦子,也叫勾栏瓦肆。我知道你可能听到过这么一种说法,说“勾栏”指的是风月场所。但我必须跟你澄清一下,咱要去的绝对是个正经的地儿。将“勾栏”与风月场所画上等号,这得是到明清时候的事儿了。在宋代,瓦子指的就是一些面向市民的娱乐场所。而勾栏跟瓦子的关系,就有点像咱现在的门店跟商场的关系一样。一般来说,一个瓦子内部会分布有多个勾栏,而所谓勾栏,讲白了就是棚子,它的结构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大剧院,是一种固定的演出场所。

在那些规模比较大的瓦子当中,各个勾栏的分工会非常明确,比如说,这个勾栏是专门说书的,那个勾栏是专门唱戏的。当然,除了说书、唱戏之外,勾栏里面的娱乐活动还有很多种,比如猜谜、演杂技、讲段子、表演魔术等等,如果你要往下细分,那么唱戏这个大类又可以细分出十多种表演形式。

宋代的瓦子拥有如此丰富的娱乐形式,这无疑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竞争。为了吸引观众,有些勾栏会依靠知名艺人来增加吸引力。比如说南宋临安的北瓦里面,就有两个专门说书的勾栏,坐镇这两个勾栏的知名说书人有三位,分别叫乔万卷、许贵士和张解元。乔万卷估计取的是“读书破万卷”的意思;许贵士呢,则是“尊贵”的“贵”、“士大夫”的“士”;张解元,古代科举考试当中乡试环节的第一名就叫“解元”。你听听这三个名号,一个比一个直白,反正意思就一个:我有文化,我专业对口,主打一个浅显易懂好传播。

早期的瓦子是不收门票的,但到了南宋晚期,想要进入瓦子就得交门票钱了。当时形成了一个规矩,看表演必须付钱,在你观看表演的时候,会有专人过来负责收取赏钱。从这个角度上看,瓦子还有点像今天的线上直播间,因为在那会儿,有不少人会去为自己喜欢的艺人疯狂打赏。

总的来说,瓦子在宋朝的民众当中是非常受欢迎的,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都不会影响人们前来这儿游玩的热情。在很多大城市里,瓦子几乎是昼夜开放、全天候营业的。也正因如此,不少商贩从中嗅到了商机,纷纷跑到瓦子里头做起了买卖。于是,瓦子又变成了热闹的开放百货集市。

所以,跟夜市一样,瓦子也是一个体验宋朝市井文化的绝佳场所。

当然,如果你还想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宋代民众的生活日常,那除了瓦子之外,还有两类地方我非常推荐你去:一是茶肆,二是寺庙。

咱先来看茶肆。茶肆也叫茶坊或茶楼,是宋代街头最常见的公共空间。

你可能会说,茶肆不就是个喝茶的地方吗?有什么好看的。欸,你可别这么想,宋代的茶肆可远远不只是一个喝茶的去处。

首先,不少茶肆的店家在卖茶之外还搞了很多“副业”。

事实上,单靠卖茶水是很难支撑起一家茶肆的日常运营的。因此,很多茶肆在卖茶的同时,也会售卖一些其他品类的饮料,比如盐豉汤、雪泡梅花酒等等。当然,如果只是到这一步,那证明这位茶肆老板的思路还没有完全打开。你想想,茶肆最大的优势在哪?就在它巨大的人流量上。所以,那个年代的很多茶肆老板也都思考起了“流量变现”的问题。他们有的会自己卖货,兼职销售一些商品;有的会把场地提供给商人使用,帮他们组织一些临时的售卖活动,比如组织一场拍卖;还有些茶肆老板会利用自己的场地和人脉优势来提供各种市场中介服务。

其次,对于市民来讲,茶肆最主要的功能不在于卖茶,而在于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空间。

当时,很多行业协会把茶肆当作进行商业交流的场所,士大夫们也会将茶肆视作跟朋友相聚的去处。因此,想要去探听来自各行各业的八卦,茶肆就是一个很合适的地点。毕竟,这里会有各色人员往来,消息非常灵通。有人会利用茶肆的这个特点来进行消息的搜集,比如说秦桧他们家的猫走丢了,寻猫启事在哪儿贴的?就在各家茶肆那儿贴的。还有人会利用茶肆来进行消息的扩散,挑起舆论,比如南宋的时候就有人为了对付政敌,跑到茶肆里去恶意诋毁政敌,结果呢,这些话还真的很快就扩散了出去。

可见,在宋朝人的公共生活当中,茶肆扮演的是一个何其独特的角色。与其说它是个卖茶的,不如说它是一个集休闲、娱乐、社交和商业于一体的场域。

好,说完了茶肆,咱再来说说寺庙。

跟茶肆一样,宋代的寺庙在社会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远比我们大多数人想象的还要复杂。一般来说,我们会觉得寺庙就是一个信仰的空间,或者是一个旅游的景点,但在宋代,寺庙更像是一种社会服务中心,它承担了很多的社会公共事务,是非常世俗化和生活化的。

比如,我猜你可能不会想到,寺庙里会提供洗澡服务。

在当时,不少澡堂是开在寺庙里面的。我们都知道北宋的著名宰相王安石,相传他老人家比较不讲卫生,所以有一次,他的同事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硬是拉着他去洗了个澡。在哪里洗呢?就在寺庙里洗的。像陕西有个很有名的寺庙叫法门寺,在当时也是有提供洗澡服务的,澡堂的地点就在寺庙的东南角,每天来这儿洗澡的人可多达千余人。

除了洗澡服务之外,很多寺庙还会提供住宿服务。著名诗人陆游就曾在寒山寺住过。

寺庙的住宿是要收费的,它们收费的标准跟当时的旅馆差不多,像北宋的话,住一晚一般不会超过十文钱。南宋贵点,作者推测应该得十几文。咱必须说,这个价格还是比较亲民的。

不过,以上只能代表大多数情况,凡事总有例外。比如说,有些寺庙本身地理位置就极其优越,同时又是个著名景点,再加上遇到特殊时期住宿需求增加,几层buff叠下来,整个住宿的费用就会变得高到离谱。像南宋临安有个报恩光孝寺,每到科举考试的时候,考生们都非常愿意住在这儿,于是,这个寺的住宿价格也就水涨船高,最高可以冲到一晚上十贯,换算成文的话,也就是一万文。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当然,宋代寺庙所提供的社会服务远不止这些,我还可以给你列举出很多。比如,有些人会选择在寺庙中养老,有些人会去寺庙里看病,还有些人去世之后就葬在了寺庙。在重要的节日庆典期间,寺庙也会为活动提供场地和设施。例如,元宵节时,佛教寺庙就是观赏花灯的最佳场所;而在重阳节,一些寺庙还会组织舞狮表演。

所以,茶肆和寺庙,这两个地方你可千万不能错过。等会儿逛完瓦子,咱就去找个附近的茶肆和寺庙,去分别体验和感受一下。

好,关于游玩的部分,大体也就是这些内容了。在逛完这几个地方之后,你可能会感到有些疲惫。那接下来的行程,我们就去朋友家里休息休息,顺便撸撸猫,放松一下身心。

这里多说一句,你不用担心说,自己对猫表示出了过分的亲近,会导致宋朝人把你看作异类。可能跟我们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宋朝人自己也撸猫,而且还会把猫当成儿子养,所谓“养猫如养儿”。在古代,很多人养猫就是为了抓老鼠,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把猫当成纯纯的捕鼠工具。

比如说,在宋朝,人们就非常重视与猫的关系。在市集上,你可以买到专门的猫粮、猫窝,甚至还有逗猫棒、猫薄荷。除此之外,你还能找到一些专门为猫提供美容服务的宠物美容店。由此可见,宋朝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重视猫的颜值了。

当然,在我看来,宋朝人养猫,要说最夸张的,还得是他们那个把猫迎进家门的充满仪式感的过程。

首先,他们要为此选定一个良辰吉日。

其次,他们要签订一份正式的纳猫契约。这份契约会写明纳猫的日期、猫的样貌外形,甚至还会罗列对猫的各项要求,比如说,“无息鼠辈从兹捕,不害投牲并六畜,不得偷盗食诸般,日夜在家看守物,莫走东畔与西边”,翻译成大白话,大概就是要积极抓老鼠、不得伤害牲畜、不得偷盗食物等等。

最后,宋朝人还会让东王公和西王母来共同为他们的纳猫契约做个见证。

不过,你别看这个契约写的,对猫的要求一条条的可严格了。但实际上,宋朝人与猫的关系远比这些要求要来得复杂。有些人看重猫的捕鼠能力,希望它们能积极消灭家中的老鼠;有些人则更在意猫所带来的精神陪伴,他们享受与猫相处的时间,并不要求猫一定要抓老鼠,如果自家的猫不怎么抓老鼠,他们顶多也就抱怨几句;还有些人对猫抓老鼠这件事并不抱有任何期待,他们就是将猫当作纯粹的家庭宠物来养。

接下来,我想跟你分享的两个例子,虽然都是文人的故事,但其实很能代表宋朝人对猫的态度。

第一个例子,是北宋诗人、初级猫奴黄庭坚。

黄庭坚对自家猫是真的爱,他专门为小猫写过一首诗,说:“养得狸奴立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一箪未厌鱼餐薄,四壁当令鼠穴空。”这里的“狸奴”说的就是猫,在这首诗里,他把自家小猫狠狠地夸了一遍,说这个小家伙把老鼠都赶尽杀绝了,真的是大大的有功。当然,黄庭坚的爱是建立在这猫能抓老鼠的前提下的,所以只能说他是初级猫奴。

有初级猫奴,自然就有顶级猫奴。咱要聊的第二个例子,就是一位顶级猫奴。他是谁呢?他就是南宋诗人陆游。

陆游也喜欢给猫写诗,他是怎么写的呢?他说:“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这是在说,我家里比较贫困,导致小猫也要跟着受苦受累,惭愧啊,我既没能让它有毛毡坐,又没能让它有鱼吃。他还写过:“问渠何似朱门里,日饱鱼飧睡锦茵。”这大概是在说,要不是自己把小猫带回家养,小猫现在应该睡在大户人家华丽的锦茵上,并且有着吃不完的鱼餐。这口吻,你听听,简直就是一位在自责和心疼自己孩子的老父亲。

除此之外,陆游还写过很多其他的诗,从多个角度记录了猫给予他的陪伴以及他对猫的喜爱。“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说的是外头很冷,家里很暖,我就躲在家里跟我的猫一起,不出门了;“昼眠共藉床敷暖,夜坐同闻漏鼓长”,则描绘的是小猫不离不弃日夜陪在他身边的温馨画面。

不过,在我看来,最能表现陆游对猫的宠溺的,还得是这一句:“执鼠无功元不劾,一箪鱼饭以时来”,这是在说,就算你不抓老鼠了,我又能拿你怎么办呢,我这不也是得按时来给你投喂鱼饭吗?这简直就是一句充满爱意的牢骚。

所以,假如你生活在宋朝,你会不会选择养猫呢?如果养的话,你觉得你会更像陆游,还是更像黄庭坚呢?

好,到这里,我们就已经吃完、逛完且撸完猫了,那么,咱这段旅程也接近尾声了。在旅程的最后,我还为你藏了一个小彩蛋,我会带你去简单了解一下宋朝人的星座文化。

没错,宋朝人也是聊星座的。在现代,星座作为一种流行文化,是社交场合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很多人都以为,星座文化传入中国,应该是一个很晚近的事情。其实不然,早在唐代,十二星座就已经开始在国内流行起来。

早期的星座文化是跟着佛教一块传进来的,佛经中就有将十二星座称为第一羊宫、第二牛宫、第三男女宫、第四蟹宫、第五狮子宫、第六女宫、第七秤宫、第八蝎宫、第九弓宫、第十摩竭宫、第十一瓶宫、第十二鱼宫的记载。

到了宋代,儒释道三教合流,道教吸收了星座文化,把十二星座变成十二个神,分别叫天秤宫尊神、天蝎宫尊神、人马宫尊神、磨竭宫尊神、双鱼宫尊神、宝瓶宫尊神、白羊宫尊神、金牛宫尊神、阴阳宫尊神、巨蟹宫尊神、狮子宫尊神、双女宫尊神。

不知道听完佛教道教对这些星座的命名,你能不能将它们跟今天我们流行的十二星座的叫法给一一对应上呢?

对了,我还想跟你分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那就是苏轼曾经抱怨过,自己命不好,容易招惹口舌,一定是因为自己的命宫是摩羯的缘故。由此可见,在宋朝,人们就会根据自己的出生时间来将自己与某个星座对应起来。这也算是宋朝的一个很有趣的文化现象了。

那聊完了星座,咱这一趟宋朝之旅也就告一段落了。最后,咱们再回到《宋朝人的日常生活》这本书本身。

读这种古人生活史,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历史当中那些不被聚光灯所照到的、原本模糊陌生的面孔,一下子变得亲切可感了起来。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

宋朝的普通百姓是如何有意识地追求休闲、享受生活的。市井小民的生活虽然平凡,但他们热爱生活的态度却让人感动。

书中有一个小细节,我前面没有来得及与你分享。那就是在宋代,无论男女老少,他们都热衷于簪花,也就是用花朵来装点自己,“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尽管他们可能并不富有,但他们懂得如何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并充满仪式感。

所以,读宋朝人的日常生活,其实也是在读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如果在这趟旅程当中,你收获了什么对生活的感悟,那就请把它带回你的现实生活当中。愿你我永远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好,以上就是我想为你介绍的全部内容。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好,内容听完了。

要特别提醒的是,得到听书不仅有每天的好书解读,在最近一年还推出了几项增值服务,包括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名家讲书,以及视频版的好书精读等。

而且这些增值服务通通不需要额外付费,只要你是听书会员,就可以直接畅听。

假如你对这个产品感兴趣,那么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

“会员”

两个字,就能看到得到听书会员的订阅入口,推荐你现在加入。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