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精选

怎样打通知识变现的路径?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我们得到最近推出的一个重磅线下课,叫《做课的方法·线下精讲班》。这门课已经在北京、深圳、成都还有杭州陆续开班,有200多名同学参加了学习。当然了,做课这个事是我们得到的看家本领,得到的CEO脱不花老师也说过,这门课算是我们把压箱底的手艺全拿出来了。

而且还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在报名的同学中,专业的讲师跟培训师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多数人的行业看起来跟做课这个事儿好像没有直接关系。显然,他们之所以报这门课,是因为这套方法不仅是关于做课的,它一定也能够迁移到生活中的其他场景中。

那么,这个迁移是怎么发生的呢?以及做课这门手艺在其他方面又有哪些应用呢?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得到知识管理部的鹿宇明老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鹿宇明老师曾经也是得到高研院的教研长,现在他是这门课的主讲老师之一。接下来,就有请鹿宇明老师来给你讲讲,不同领域的人都能从这门《做课的方法》中学到哪些有用的东西。

来,咱们有请鹿宇明老师。

你好,我是得到知识管理部的鹿宇明。今年4月份,得到开设了一个线下课程,叫做《做课的方法》。一听名字就很清楚,这是一个教你设计课程的产品。但是,作为主讲老师,我在课堂上有一个发现,来报名学习的同学非常的多元化,这里面有专业讲师、培训师,但更多的行业看上去跟做课这件事没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有律师、博物馆设计师,有电影营销专家、美业品牌老板、餐饮连锁企业老板,还有MCN,也就是通常说的网红达人孵化的专业机构,它们的操盘手。 听起来,这些同学的主营业务,都跟做课、搞知识变现没有直接关系。那他们为什么来学习《做课的方法》呢?多数同学给我的答案是:他们想带走的能力,是一套做优质内容的工具和方法。

其实这也不奇怪,现在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大概率绕不过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等这些平台,因为你的用户就在这里。你要在这里通过好的内容跟用户完成沟通。用知名投资人黄海老师的话说:“完成一次消费行为的五个环节:产品定义、传播、决策种草、导购下单、用户反馈。这几个环节,现在都在被新的内容能力重塑。”

所以,当我们再去看,就是什么是知识变现?恐怕要把思路打开,

知识变现不只是把自己的知识变成课程卖出去,而是要借用产出优质内容的工具和方法,给自己的主营业务打开一条新的通路。

今天,我会给你分享三个同学在这方面探索的案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第一个同学是深圳从事医美行业的王坤,得到的老用户可能对王坤同学有一定了解,他也是得到新商学在深圳的合作伙伴。他在参加完《做课的方法》学习后,马上就把学到的工具跟AI做了结合,实现了快速提炼产品卖点。具体怎么做的?我给你展开说说。

他的门店有一种产品叫黄金超声炮,是一种医美设备,美容顾问要向用户推荐这个项目,要怎么说?传统的做法就是收集业绩好的老员工的经验,然后给其他人做培训赋能。现在有了做课的方法,又有了AI,这个事情在王坤那里就变成了四步:

第一步,信息输入:把黄金超声炮的所有产品信息导入AI资料库,再把这家公司过去所有的知识资料也导入AI资料库。

第二步,发出指令:请以“黄金超声炮”为主题,用“不是,而是”造句100条。

注意,这里的关键是为什么要用“不是,而是”造句,这就是得到研发课程的关键方法。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想给别人输入一个新观念,就必须先推翻一个旧观念。比如,我要告诉你,怎么打造老板IP?我会先说做老板IP不是打造网红,不是一味追求流量的最大化,而是要跟用户建立信任关系,跟你的业务深入地嵌入。你看,我必须先说出它不是什么,然后才能说它是什么,从而完成一个颠覆,这才更有可能改变别人原有的想法。

做课程的目标,跟做内容营销本质上很相似,都是要改变别人原有的想法。

回到王坤的案例。当他给AI输入指令之后,他得到了100个关于黄金超声炮的金句,比如:

1. 使用黄金超声炮不是仅仅为了外在美,而是更深层的年轻化。

2. 该设备的使用不是无规律的,而是有科学的间隔和方案。

3. 使用黄金超声炮不是替代其它美容方法,而是与其它方法结合更有效。

有了这些金句,接下来是第三步,让业务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从100个金句中筛选出30条,反向再问AI工具:“假设这30条是销售话术,客户在问出什么问题时,销售会回答这些内容?”

梳理这30条问题及金句,延伸出了30个顾客提问场景,这样,围绕着产品的销售场景及对话场景就生产出来了。

接下来是第四步,把用户画像给到AI,然后向AI提问:假设以上的问题和答案,是客户与销售的对话,请按照【传统企业家、职场精英、全职太太、网红、公众人物】五大类用户画像,基于以上问答内容,给每一类用户画像,输出一个成功销售案例或者销售故事。

你看,利用做课的方法,加上AI的高效,一个围绕着产品的“人、货、场”完整的知识库就被快速梳理出来,而且还可以持续升级迭代。

王坤告诉我,过去他在使用AI的时候,难点是在于怎么设计指令。我们现在把AI称为第二大脑,但要用好AI,还需要我们的第一大脑不能躺平,要持续迭代。我看过一个关于GPT的研究,据说GPT的底层逻辑,是尽可能地去模拟人类世界这个“大模型”,从人类的经验中学习和进化。而广义的内容产品,包括我们熟悉的影视剧、广告、文学、评书、还有得到擅长做的课程,它们的底层逻辑,都是经过了人类经验的反复验证,是对人性中普适性的规则最大程度的适应。所以,无论技术怎么发展,行业怎么变化,生产高质量内容的方法都值得你放进自己最重要的收藏夹。

我分享的第二个学员案例,是一位来自成都的律师,她叫杨帆。我是在6月初深圳的课堂上见到她,我问她,成都7月份就要开课,为什么不报名成都班?她说等不及了,因为6月15号她的团队要交付一场律师IP流量训练营的课程,她希望在这之前完成学习。后来她告诉我,用新学到的方法改进了课件,课堂效果确实变得更好。但这不是我要给你分享的重点,我想说的是杨帆所处的律师行业,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近期正在发生哪些重要的变化。

杨帆是一位年轻律师,拿到执业资格不过6年多时间,她跟大多数年轻律师一样,起步非常难。为啥难?没有案源啊,客户在哪里啊?一个年轻律师刚刚执业,基本上不可能通过线下的渠道获取到案源维持自己的生计。而律师这个职业特别依赖经验值,你想想看,你需要购买一个律师服务的时候,如果是一个带着学生气的年轻人坐在你对面,你心头肯定是一颤。就好像要做台大手术,结果来了个实习医生,你心里受得了吗?怎么办?没办法,传统的方式就是要日拱一卒,有朝一日才能熬出头。但是这个过程,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有资本能够熬到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杨帆当时也是陷在这个困局里,但是这个时代不一样的就是出现了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律师也可以做自己的IP,从网上获得流量,再去做转化。杨帆所在的律所,就成功打造出了一个律师IP,这位律师通过线上转化的创收,达到了每月10万元。这个时候很多想要发展新媒体的律师看到杨帆团队的能力,就想来学习。有的律师不是没有案源,但是厌倦了参加饭局酒局去拓展业务的方式,更喜欢单纯的在网上输出价值。这个时候杨帆发现,也许自己可以尝试跟传统律师不一样的发展路径。

接下来,她的团队就招募了一个新媒体运营伙伴,他是做医美赛道的,你看,跟律师八竿子打不着,但跟杨帆的专业结合起来,就跨界催生了一个新产品,就是律师IP的课程培训,来帮助律师在互联网上实现拓客。到现在,已经有全国各地400多位律师参加了杨帆团队的课程。这些律师来学什么?学习怎么向用户讲清楚专业的法律问题,怎么讲好一个案例故事,怎么抓住用户的注意力,怎么让用户决定购买自己的服务……这些都是我们所说的内容能力。

你看,无论是杨帆,还是她做律师IP的同行,都在探索一个全新的个人崛起的模式,这个模式不是靠日复一日的经验积累,而是要主动做价值输出。如果用一个形象的画面来描述这个模式,我认为是一个涟漪,一颗石子投到水里,泛起的一圈圈涟漪。这颗石子,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内核,这个价值不见得马上会激起千层浪花,但会首先影响到周边的人,然后影响的范围再一圈圈扩大。

对杨帆来说,她的价值内核就是成为律师IP打造的培训专家。在《做课的方法》课堂上,我们还有电影营销专家,有核电领域的专家,据我了解,他们都开始打造自己垂直领域的专业课程。这些持续的内容输出,能给自己尽早地带来真实的用户,而有了真实的用户,你就和这个市场有了真实的价值交换,就有机会再去打磨自己的产品。哪怕刚开始用户数量很少,但真实的用户反馈,是打磨自己产品最好的试金石。

有同学问我,现在做课程,做短视频,是不是已经错过了风口?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但我确定,无论是不是在风口上,这个事情必须要做。无论你是不是能产生爆品,能不能迅速蹿红,这件事已经成为今天大多数商业形态的基础设施。

对于个体来说,拥有完善的内容创作和内容表达的能力,不是对网红的要求,而是我们每个人的标配。

我要分享的第三个同学案例,是跨年演讲罗老师讲过的那位张瑞,就是带着大家走戈壁的那位创业者。张瑞创办了一家文旅公司,主营业务是敦煌戈壁徒步旅行。5月底,他带着得到新商学的伙伴走完戈壁,回到深圳就来到《做课的方法》课堂。其实对张瑞来说,他曾经上过得到高研院,也参加过得到新商学的课程打磨,他对做课的方法已经有所掌握,而且把这个方法迁移应用到了他的徒步旅行产品里。

其实,在敦煌徒步旅行不是一个新的商业项目,很多企业、商学院都会通过戈壁挑战赛来搞团建。你不难想象,这个市场竞争一定很激烈。要想不跟着卷,就要把产品做出差异化。张瑞的思路,是把产品定义为“时光雕刻师”。比如,同行都会确定行程,但张瑞会算好日出的时间,让每一个徒步的人在最后一天抵达重要地点的时候,正好看到第一缕阳光。再比如,他会刻意把一个家庭的成员拆开到不同的小组,而在抵达终点时,让他们体会到重逢的幸福。还有,他会在营地篝火晚会上,突然播放一支来自家人的祝福问候视频,而这个视频是他们提前偷偷录制的。

其实,这些说出来好像也没什么,无非就是做好体验设计,提供情绪价值嘛。

但我跟张瑞探讨这个思路底层逻辑的时候,他给我的说法非常有启发。他告诉我,他实质上提供的不是文旅产品,而是内容产品。这怎么讲?你看,通常文旅产品基本就是由一条旅游线路,一个体验流程,一套服务体系来构成,但是张瑞的想法,是用做内容的思路去颠覆原有的产品形态,这个思路就来自得到做课程的方法,就是“挑战+解决方案”。

一次4天3晚的戈壁徒步行程,其实是给参与者设计了很多挑战,让参与者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有的是在挑战你当下的感受,比如面对体能的极限要不要坚持?有的是在挑战你过去的习惯,我们早就习惯了城市精致生活的成年人,还能不能适应10个人睡一顶帐篷的旷野生存?有的是未来的人生里你大概率要经历的挑战,比如一个人在路上,没有伙伴,只有面对自己的孤独思考。再比如,在亲子徒步项目里,张瑞会安排让孩子们单独组队,然后第一个出发。爸爸妈妈们则站在出发点,看着孩子稚嫩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地平线。因为,和自己的孩子完成分离,这是每一个父母未来都要经历的挑战。当参与者走完了全程,所有的问题也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张瑞用做课程的思路,把一个文旅产品,变成了“挑战+解决方案”,每一个参与者得到的就不只是物质和精神上的体验,而是在探索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的英雄之旅。你看,

这就是内容逻辑的力量,它不是一篇文案、一个视频、一节课程,本质上,它是一个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用户心智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三个学员的案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在AI时代,我们对个体的价值会产生动摇,智能发展如此,人将去向何处?其实,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是能量利用和信息处理的跃升,在这两个维度,机器遥遥领先。但是,怎么定义一个好问题,怎么讲好一个故事,怎么给别人构建出一个意义,这些是属于每个人心智的产物,我称之为内容。

人和人之间真实关系的维系,靠的是内容的共振,而不是蓝牙和数据线。

在文章的结尾,我想再提一下这个课堂上一群特殊的学员,他们是深圳龙华区一个公益项目“文化点灯”的志愿者讲师。这个项目的教务组长是得到高研院深圳校友会会长范红利。他们来到这个课堂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打磨好自己的公益课程,给深圳青年职工,提供生涯规划、社会交往、展示自我等方面的培训辅导。

内容能变现,做课有价值。但就像金融也必须普惠,知识也应该到达每一个需要它的人。知识的价值,贵在一个真,重在一个善。希望我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改变我们能改变的事,去呵护我们内心的那份贵重。

感谢你的收听,期待在学习的路上,我们一起走得更远。

好,内容听完了。

最后再提醒一句,《做课的方法·线下精讲班》现在正在招生,8月份我们将在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开班,我们已经把课程的报名链接放在文稿中了,可以点击文稿中的图片去报名。

同时,你也可以在得到首页搜索“

做课的方法

”,也能够看到这门课的报名入口,有需要的同学建议你现在加入。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