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头条

397|高考作文的“万能模板”,今年为什么失灵了?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2024高考落幕,各家AI纷纷交卷。第二个是,618大促在即,多家出版社抵制平台低价促销。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这周一,2024年的高考正式落幕。先做个预告,后续我们会推出更多的高考专题,包括报志愿专题、大学开学专题等等。而今天,咱们先从一个距离更近的话题说起,这就是,高考中的AI。

毫无悬念,今年的高考,成了各家大模型的竞技场。几乎所有的国产大模型,都把高考题目当成了跑分工具。那么,这些AI表现怎么样呢?前两天,搜狐科技和量子位等几家媒体做了个统计。

在数学上,得分前三名是百度的文心一言、字节的豆包,还有科大讯飞的星火。这三个大模型并列第一,答案正确率都是63%。而剩下的几家大模型,答题正确率都没有超过51%。

在物理上,阿里的通义千问和讯飞的星火并列第一,正确率都是71.4%。排在后面的是Kimi、海螺和腾讯元宝。

但是,估计多数人最关心的,还是AI的作文考试。今年的作文题,估计很多人都看过了。

比如,新课标1卷的题目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更快获得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新课标2卷的题目是,随着嫦娥四号探月和天问一号出发,人类的脚步正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那么,在这些题目上,AI完成得怎么样呢?按照满分60分算的话,AI的分数普遍在50分上下。各家大模型的差距并不大。这些AI作文我也请专业的语文老师看了。按照他的说法,这些作文给人的感觉,就像在吃各式各样的、形状不同的馒头。没错,尽管形状不同,但你懂的,大概就是那个差不多的味道。你挑不出什么毛病,也找不出太大的亮点。去年我们曾经让AI写过2023年的高考作文,现在一年过去,AI的进步确实有。只不过,这个进步的点在于,馒头比去年更精致了,但馒头还是馒头。

有人认为这是大模型进展不够快,也有人觉得是高考题目难度大。关于今年的作文题,我特地请教了北京十一学校语文教研组的组长,史建筑老师。史老师有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在作文方面更是专家。从他那,我获得了一个很特别的角度。

史老师说,他觉得今年的高考作文,是不好用难易来评判的。

今年的变化,不是难度上的变化,而是命题思路上的变化。

今年的作文题,在整体的思辨,以及逻辑思维的考察上,要比往年有强化。

这是个很有价值的转变。正在慢慢纠正那些只讲气势,堆大词,不讲逻辑的文风。

按照我的个人理解,

这背后那个本质的转变其实是,

作文考试,正在从资源导向,转变成能力导向。

所谓资源导向,就是不停地往上堆资源。就像炒菜做饭,追求的只是把珍贵的食材凑齐。而体现在作文上,就是不停地堆要素。比如,情感充沛、成语丰富、引经据典。既然这些都属于加分要素,我就把这些要素堆上去,就能拿到一个不低的基础分。

据说在网上,还流传着一个万能作文模板,叫做,我的爷爷。

比如,前年的作文题之一是,围棋中的本手、妙手、俗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那么按照这个爷爷模板,写出来就是,看到围棋中的本手、妙手、俗手,我想到了我那爱下围棋的爷爷。爷爷这一生怎样怎样。

再比如,去年的作文题,其中有一个是,故事的力量。按照爷爷模板,写出来就是,看到故事,我就想起了我那特别喜欢讲故事的爷爷。爷爷这一生是怎样怎样的。

再比如,20多年前我高考那年,作文题是《诚信》。就可以写,我那一辈子特别讲诚信的爷爷啊,这一生是怎样怎样。

当然,这个万能模板只是个玩笑,但它其实也展示了一个可能性。这就是,假如一件事是纯粹的资源导向,那么它就有可能走到这个高度同质化的死胡同。

怎么办?这就是高考作文这几年正在做的转变,从资源导向,转向能力导向。也就是,考察的重点,不是学生堆大词、背成语,发表感叹的能力,而是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

你之所以觉得这两年AI写的作文一般,就是因为AI的写作方式,还停留在堆资源的阶段。但实际的作文题,已经越来越多地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思辨能力上。

在早前发布的消息中,也强调了这个变化。比如,在高考最卷的省份之一山东,今年的高考命题,按照教学专家的说法,是强调四个无。分别是,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综合,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这些说的都是高考命题将越来越看重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以及解决真实挑战的能力。

比如今年的作文题,AI能回答越来越多的问题,那么人类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你看,这个题目要想拿高分,靠堆大词肯定不行,而是要有特别的思考。

好,关于高考作文,咱们先说到这。其实,

跳出高考这个话题之外,你会发现,很多领域的变化,都遵循着相似的过程,从资源导向,转向能力导向。

比如,新闻传播学。去年张雪峰说新闻学是天坑专业,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论。为什么会产生这个争论?本质原因之一,是传播领域发生了一个关键变化。它正在从一个资源导向的行业,逐渐变成能力导向的行业。

为什么说传播领域以前是资源导向?因为早些年,传播资源非常稀缺。电视上的频道就那么几个,市面上也没有互联网。而当年只要上一回电视,没准就能改变一个普通人一生的命运。你看,在传播资源这么稀缺,这么珍贵,这么威力十足的情况下,假如你要培养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没错,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培养他们深刻认识、小心驾驭、谨慎对待这些资源的能力。包括,怎么建立一套严谨的流程,怎么做好极其细致的前期策划,以及了解这个行业的过往历史,等等。

但是最近十几年,自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快速普及,传播资源变得不再稀缺。这时,传媒行业的价值也发生了转变,而部分学校的传播学专业还没来得及完全调整,因此争论就发生了。

原来传播行业的本质是,比原来广。也就是,它的主要价值在于,让一个信息比原来传播得更广,被更多的人知道。

而现在传播行业的本质是,比原来好。也就是,一个信息大家都知道,但我能让它变得比原来更有价值。要么是变得更简单易懂,更好吸收。要么是变得角度独特,更有深度。

这时,考验的就不是从业者守护资源的能力,而是创造性地使用资源的能力。

换句话说,

能力和资源的关系,也许跟我们想象得不太一样。

过去很多人觉得,这两个因素的关系是此消彼长,只要资源充足,能力差点没事。反过来,只有资源不足,才会倒逼能力成长。但事实上,这两个因素很多时候是正相关的。资源越充足,越需要强大的能力驾驭。

就像高考作文一样,当大家都掌握充沛的成语、典故和写作套路时,要想拉开差距,就要看谁更能用强大的思考能力,来驾驭这些资源。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本月初,磨铁图书全面停止对京东发货,登上了热搜。这是多家出版社集体抵制618事件的延续。你可能也听说了,从今年5月开始,就陆陆续续有出版社发声。包括北大出版社、清华出版社、人大出版社在内的8家出版社,还发布了联合告知函,反对618期间平台上的超低折扣图书大促。那些动不动二折三折的图书,就属于这一类。

但是,说到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按照我们通常的想象,618促销,商家大概率上会支持,出版社为什么要反对呢?

前段时间,《正解局》发了一篇文章,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

这背后,主要有这么三个原因。

第一,出版社与平台方,牵扯到的利益权重不同。显然,

对出版社来说,卖书就是它的全部收入来源。而对于平台来说,图书低价,只是众多引流手段之一。平台并不指着图书赚大钱。

借用一句歌词,我都用青春赌明天了,你怎么也得拿出个真情换此生的架势吧?但目前看,出版社把卖书当成生死攸关的主业,而平台只是把卖书当成广告,还是众多广告之一。这个利益权重严重不对等,因此图书行业就有意见了。

但是,话说回来,大促期间打折的类别有很多,为什么不见别的行业抵制,偏偏是图书行业在抵制呢?

这就要说到第二个原因,图书这个品类很特殊。除了极少数蹭热点的书,大多数图书都没有时效性。比如,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达利欧的《原则》、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常年在销量榜前几名。这其实从侧面说明,图书的销量在全年没什么大波动,几乎不受时效影响。我今天看和明年看都差不多。这就导致,假如你的读书频次不是很高,对题材又没有特别的偏好,那么就可以平时不买,只等着促销的时候买。按照这个逻辑,618期间假如折扣太低,反而不利于出版社长期经营。

在图书市场,有两个关键指标。一个叫码洋,也就是我按照图书定价出售,能够获得的理论收入。另一个叫实洋,也就是我实际卖出获得的收入。

假设一本书定价48元,实际五折出售,卖24元。其中,48就是码洋,24就是实洋。而根据《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的码洋,同比去年增长了4.72%,实洋反而同比降低了7.04%。

简单说,就是书的定价更高了,但卖得反而更便宜了。原因之一,就是出版社跟平台之间的撕裂。一来,平台为了促销使劲打折,降低实际售价。二来,出版社为了保住收入,只好抬高定价。

那么,既然出版社一直赔本赚吆喝,为什么往年不见抵制,偏偏是今年开始抵制呢?

这就要说到第三个原因。按照《正解局》的分析,这主要是最近几年的图书销售渠道变多了,尤其是直播带货。因为图书是个内容属性很强的商品。你怎么让人感受到内容?很明显,真人讲解要比图文介绍效果好。说白了,图书这个品类,天然就很适合直播带货。而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自建直播渠道。

好,关于出版社和电商平台之间的事,咱们先说到这。注意,我们要说的重点,可不是谈论对错。这件事中有谁错了吗?好像并没有。只不过是彼此之间的利益发生了撕裂。而出版社解决这个撕裂的方式之一,就是建立自己的渠道。

你看,商业世界的逻辑,是不是就像《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皇帝的一句台词,叫做,

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高考作文正在发生哪些转变?最核心的变化之一,是从资源导向,转向能力导向。过去有考生习惯堆资源,堆大词,但未来,考试的重点将转向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

第二,出版行业为什么抵制平台618?主要是因为,图书这个品类很特殊,导致在618这样的大促中,出版社与平台方的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致。而出版社的解决方案之一,是摆脱资源依赖,建设自己的渠道能力。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1. 高考作文正在发生哪些转变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