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头条

399|周其仁:你的客户,就是你的“宏观”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释放加息预期。第二个是,美国多地出现劣质肉毒毒素注射事故。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在一次采访中,再次释放了关于美联储的加息预期。他的原话是,他认为没有人完全放弃加息,尽管加息的可能性很低,但他并不想排除任何可能性。早前他也表示过,美国的官员们应该等待更多证据,表明通胀正在降温,然后再降息。

好,这个消息就摆在这。注意,我们的重点不是要解读这个消息本身,而是想请你体会一下,你看到这个信息时,是什么感觉?

我大胆盲猜,美联储、预期、加息,这些字眼摆在你面前,肯定有人会觉得,这个事感觉很重要的样子。但是,具体哪里重要?跟咱们有什么关系?好像又说不清。

假如你正好有这个感觉,那咱们今天得好好唠唠。因为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不是美联储加息之类的信息本身。而是另外一个,跟咱们自己关系更密切的话题。这就是,不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企业,我们应该怎么跟这些宏观信息打交道?是挨个分析,搞懂为止?还是看不懂的就直接忽略?

要说最懂得分析宏观信息的,当然是经济学家。因此这个问题,咱们还是得听听经济学家的意见。今天,我们挑选其中的一位学者的观点重点说说。这个观点来自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周其仁教授。最近一个月,不管是在企业家中,还是在学者当中,周其仁教授都非常受关注。

那么,在周其仁教授看来,个人应该怎么把握自己跟这类宏观形势之间的关系呢?就在去年,周其仁教授受《正和岛》邀请,去烟台做了一场针对企业家的分享。也就是,去年在网上流传很广的周其仁烟台夜话。里面谈到了很多话题,比如,宏观形势、出海、企业创新等等。

接下来,我们就从中挑几个重点来说说。

第一,关于怎么理解宏观形势?你看,一提到宏观形势这四个字,就比如前面的美联储加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竖起耳朵,生怕遗漏了半点细节。但是,周其仁教授却做了个反问,宏观形势对我们做企业,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

注意,周其仁教授不是说宏观形势不重要,他要说的重点是,宏观形势里包含的信息那么多,是不是每一个信息都能被企业家理解?每一个信息都能指导行动?

你看,一旦具体到这一步,我们是不是就要琢磨琢磨了。周其仁教授说,

企业真正要关心的,是跟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有强联系的变量。

那么,跟企业有强联系的,最关键的变量是什么?很明显,是客户。借用任正非的话说,办企业都是在花钱的,要给员工工资,要给供应商付钱,唯独客户是给你钱的。企业动用的所有资源,归根结底都是从客户那来的。

从这个角度看,周其仁教授认为,

对做企业来说,什么叫宏观?什么叫形势?你的客户就是你的宏观。你的客户就是你的形势。

比如,美联储加息。看到这个信息的时候,企业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搞懂这件事的全面影响,而是应该想想,这件事对自己的客户有没有影响?假如有影响,会到什么程度?是影响很大?还是可以忽略?借用周教授的话说,新闻总是一惊一乍,但你要搞懂那是做给谁看的。除非你搞金融,否则我们可以少关注那些处理不了的信息,把时间和精力用来提升自己的理解、思考和分析能力。很多宏大叙事,跟你我之间隔着千山万水。

周其仁教授还说,关于国际局势,假如说非要看透些什么,那么他认为,理解一点就够了。这就是,

竞争无处不在。好的企业家应该努力做的,就是始终围绕客户,研究客户的动向、需求和变化,在竞争中增强自己满足客户的能力。

我理解周其仁教授说的,就是

我们得重点关注那些,在自己的能力圈、理解圈和收益圈之内的信息。把自己从好奇视角,切换到作战视角,这是把事情做成的关键。

第二,企业为什么一定要出海?假如一个企业的商品卖得不错,远销世界各地,那么它还有出海的必要吗?先说答案,有。

关于这个问题,周其仁教授讲了一个真事。佛山有个科达公司,主要做的是瓷砖加工设备。随着销路越来越广,他们就把生意做到了土耳其。你看,到这步,科达公司的厂房和供应链都在本地,成本质量都可控,同时又能把商品卖到土耳其,赚国际市场的钱。看起来这已经是理想状态。

但问题是,他们总不能一直靠低价走量吧?因此,他们就想提升品质,把设备卖给更好一点的工厂。而客户的规格越高,要求也就越多。很多客户不仅要检验你的设备,还要你在当地有维护团队,还要检验你的厂房。你看,这时,假如别人的厂房就在土耳其本地,而你的厂房远在中国,你觉得客户会更倾向哪个?

同时,出海还有一个作用,能提高客户的购买力。你看,假如你想把东西卖到世界各地,总得当地的人有购买力才行。说白了,就是你的客户得有钱。但是,假如这个地方还是农业社会,收入不稳定,就没有足够的购买力。这时,假如你出海在当地建厂,帮当地人把收入提上来。这么一来,既为当地政府解决了就业问题,又提高了当地居民的购买力。越南之所以很欢迎中国企业到当地办厂,就是这个原因。

换句话说,

出海在很多时候,既是计划,也是结果。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到这一步。

最后,关于企业应该怎么做创新?周其仁教授认为,创新分成两种。

其一是,看到了做,也就是,我看到别人做出了什么东西,就照着学。只要我能把成本做低,就能赢得市场。这属于有标准答案的创新,也叫应试式的创新。因为有确定的路径,因此走的人就多,就容易内卷。

其二是,想到了做,也就是,我并没有确定看到某个现成的成功先例,我只是觉得,这个东西应该做出来。这属于没有参考答案的创新。

比如,有个企业叫远大空调,主要是做中央空调的。创始人是两兄弟,张跃和张剑。他们最开始创业,是因为当年发生了不少锅炉爆炸事故,他们就想造一个不爆炸的锅炉,结果研究出了安全性更高的无压锅炉。后来他们又得知,空调里的氟利昂破坏臭氧层,就开始研究不用氟烃类制冷剂的非电空调。现在他们又在做建筑材料,是因为他们认定,目前建筑物用的钢筋混凝土不可回收,一直积累下去会给地球带来负担,因此他们就开始研究一种叫芯板的板材,也就是空心的不锈钢板。因为不锈钢可回收再利用,就不容易造成废料堆积。

周其仁教授说,至于芯板以后能不能做成,谁都不知道。但是,他能明显感受到,这家公司有执念,有新想法。我们经常说的独到性,有时不就来自这些最初看起来稀奇古怪的想法吗?

最后,借用周其仁教授的一句话。说的是,不要认为民企是私人的,就天然具有生命力。事实上,民企的生命力是靠死亡的教训才逐步增强的。向死而生,没有死亡,哪来求生的愿望、能力和业绩?

换句话说,

也许一个企业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做了一件从来没人做过的事。只要起手,就有价值。做成了,那是一条通往新方向的路。哪怕失败,那也是一盏照亮暗处的灯。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前段时间,美国疾控中心发布了一个消息,美国目前已经有9个州,出现了因为注射劣质肉毒毒素,导致有害反应的病例。

本来这个新闻离咱们很远。但是,毕竟,肉毒毒素这个东西在医美应用很多,其中有什么风险咱们总得知道。我就顺手查了一下,结果发现一个非常意外的数字。你知道每年,全世界的医美机构加起来,要用掉多少肉毒毒素吗?

一吨?一公斤?100克?都不对。是几毫克。没错,全世界的医美行业加起来,每年只用掉几毫克的肉毒毒素。确切说,这还不是消耗数字,只是生产数字。真正被用掉的,还要更少。

这主要是因为,肉毒毒素这个东西,太毒了。它的毒性强到什么程度?大概一勺纯晶体形式的肉毒毒素,6克重,就足以杀死2亿人。这个东西的口服致死量是多少呢?十亿分之三十一克。什么概念?对人体有剧毒的铊金属,致死量都得要0.6到1克。

那么,这么剧毒的东西,按照通常的想象,咱们躲还躲不及呢,怎么会想到把它用在医美上呢?

这段故事很有意思,从中我们还能看出一个关于创新的真相。前段时间,英国的一名博客作家,安东尼·华纳,专门分析了肉毒毒素的前世今生。

人类是怎么发现肉毒毒素的?源于18世纪末,发生在欧洲的“香肠中毒”事件,一名比利时科学家发现了导致香肠中毒的核心细菌,把它命名为肉毒杆菌,就是拉丁语“香肠”的意思。

科学家发现,肉毒杆菌,只在特定条件下生长,而那些没好好储存的加工肉类内部,就是它生长的理想环境。这个毒素在20世纪初相当棘手。当时,食品罐头行业刚刚发展起来,杀菌技术不太成熟。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主要靠加热。这种毒素不耐高温,85摄氏度煮5分钟,就能破坏毒素,罐头食品加工时,内部温度到121摄氏度,就能破坏肉毒杆菌。同时,在pH值低于4.5的酸性环境中,也长不出毒素。换句话说,要想解决,要么加热,要么加酸。

当时的厂商为了保险,往往会对罐头食品做猛烈的加热和酸化,当时的很多罐头里,都有一股烧焦的金属味,酱汁也带有刺鼻的酸味儿。

当然,到这儿,肉毒杆菌毒素,还是食品中偶然产生的一种致命毒素。但是,紧接着,另一个问题就浮现了上来。这种毒素能不能工业规模生产?生产其实不难,但关键是,生产出来做什么?总不能干坏事吧?

这种毒素,最开始,确实被打了一些坏主意。比如,用作病毒武器。二战时期,传闻不少国家都打算生产这种毒素。好在事实证明,这种毒药很难武器化。

真正找到它的用武之地,要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化学家和医生开始把肉毒毒素的麻痹作用,用在医疗中。比如用非常微量的注射剂,缓解患者的眼睑抽搐、肌肉痉挛等症状。只要用量控制得当,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很有用的肌肉松弛剂。

那么,肉毒杆菌后来又是怎么用于医美的呢?这是几名加拿大医生偶然发现的。当时,一名眼科医生,叫卡拉瑟斯,据说是她有一次不小心把肉毒毒素打进了患者的额头里。结果,这名患者发现,额头皮肤变光滑了。而且更巧的是,这名卡拉瑟斯医生的丈夫,正好是皮肤科的医生,他当时正在研究怎么除皱纹。

这么一来,后来的故事就顺理成章了。人们开始通过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来除皱。唯一的副作用是,毒素有麻痹作用,打完之后,有可能会影响面部表情。但是,这不妨碍一个十亿美元级别的市场快速生长。到2017 年,全世界面部肉毒杆菌注射,超过了700万人次,市场规模是23亿美元。这是前几年的数字,今天这个数字还要更高。

你看,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肉毒杆菌毒素,从世界上最致命的毒素之一,变成了医美行业的硬通货,并且还催生了一个十亿美元级别的市场。从中我们能看出,

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不仅包括不断的发现有用的东西,也包括把那些没用,甚至有害的东西,变得有用。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周其仁教授是怎么理解趋势的?周其仁教授认为,企业真正需要注意的,不是穷尽宏观趋势,而是只关注那些,跟客户有关的趋势。客户是企业最关键的宏观。同时,创新的关键,不仅在于做低成本,更需要独到性。

第二,肉毒杆菌是怎么成就医美生意的?从中我们能看出,技术发展的过程,不仅是在发现新资源,也是在把那些原本不是资源的东西变成资源。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