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头条

398|父亲节特刊:怎样拥有不缺席的力量?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2024年父亲节特刊。第二个是,离职博主,成为新晋流量密码。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这周日,是2024年的父亲节。其实,父亲节本来没有固定日期,很多地方的父亲节日期也不一样。比如,韩国的父亲节是5月8日,确切说,应该叫双亲节。相当于把父亲节和母亲节放在了一起。再比如,泰国的父亲节是12月5日,因为这天是被称为泰国国父的泰国第九任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的生日,这也是泰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

而全世界使用最多的父亲节日期,包括咱们中国在内,是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放在今年,就是这周日,6月16日。

谈起父亲节这个话题,好多人都特别容易沉重,好像不拿出点父爱如山的架势,这个话题就谈论不下去。但是今天,咱们稍微放松点。先不谈父亲这个角色的历史使命,也不说父亲给孩子一生的影响。这些宏大的话题先放一放。我主要想跟你分享一下,我最近看到的一句描述父母的话,是这么说的。

真正健康而美丽的人格,一定是雌雄同体的。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艺术品,莫过于英气逼人的母亲和温情脉脉的父亲。

注意,这句话说的,恰恰和好多人认为的父爱如山不太一样。它强调的,是父亲这个角色中,柔软的一面。

说这话的人,是武汉中德心理医院的创始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的副组长曾奇峰。这句话出自曾奇峰为一本书写的序。书名就叫《何以为父》。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位精神分析学家,迈克尔·J.戴蒙德。

按照曾奇峰的观点,一个好父亲,至少要满足这么三个条件。

首先,好父亲多少带点孩子气。你不用想着非得为孩子做点什么,假如做不了,就陪着孩子一起玩耍。

其次,好父亲未必严厉,他往往是温情脉脉的,就像前面说的,美丽的人格,都是雌雄同体的。

最后,好父亲一定不拧巴。

不是说一个人成为父亲之后,就必须得变成某个特定的样子。而是你在保持自我的同时,又承担了父亲的角色。

换句话说,父亲不一定非得严肃,不一定非得扮演大山。借用曾奇峰的话说,你看父亲的父字,就像一双手举着两根棍子。但是,注意,只是举着,那个棍子不是还没打下去吗?打下去,这个字就不念父了。说白了,父亲大可不必刻意严厉,不必整天说教。当爹的,不用强行塑造爹味儿。

那么,作为父亲,最重要的角色是什么呢?

按照《何以为父》中的观点,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都陪伴在孩子身边。没错,能做到不缺席,是成为一个好父亲最重要的前提。

有个法国记者叫马修·阿伦,他在跟踪调查一起入狱案件的时候,有一个意外的发现。他发现,在美国的监狱里,很多穷凶极恶的犯人,都特别看重母亲节这个日子。每逢母亲节,很多人还会想方设法为母亲准备一份礼物。但父亲节,压根就没人提,就好像这个日子不存在一样。

为什么?美国司法部在1988年发布过一组数据,有63%的自杀者,来自缺失父亲的家庭。70%的少年犯,来自没有父亲的家庭。当然,这是很久以前的数据,根据最新的统计,单亲家庭孩子在各方面呈现出的数据,已经与双亲家庭差不多。但是,父亲缺席造成的影响依然存在。加拿大有个组织,叫父亲参与研究联盟。他们早前做过一份统计,发现在父亲陪伴下长大的孩子,在耐挫力、抗压力,以及控制情绪的能力上,都比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要高一点。

但是,说到这,你可能会说,仅仅是陪伴就够了吗?这个要求未免太低了吧?假如你这么想,不好意思,你可能就把这个事给想简单了。

这个事的难度,不在于搞懂宏观道理,而在于,抗拒微观影响。也就是,道理层面我都理解,但是,具体到行动,总有一些很具体的微观影响,阻挡我实践这个道理。

比如,孩子出生的时候。多数孩子是在医院的产房里出生的。父亲不是第一时间在身边,在见到孩子的第一面时,很多父亲都不敢伸手去抱孩子。

再比如,在孩子的青春期,孩子会叛逆,会习惯性地跟父母抬杠。这个时期,同学朋友在他们的世界里占据更大的比重,他们想要自己独立的空间,想离父母稍微远一点。

再比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大概率会经历一个跌落神坛的过程。在童年时期,全世界最厉害的人是你。而到了叛逆期,全世界最无知的人也是你。你就想象这个状态,好多父母都会不知所措。既然不知道怎么办,索性就不办,干脆放手,不管了。你看,到这步,缺席是不是又出现了?

换句话说,

始终不缺席这事,难度比咱们想象中要高。总有千奇百怪的原因,阻挡你践行这个道理。

之前有位经济学家叫罗伯特·哈姆林,写过一本书,叫《好爸爸不缺席》。这个书名其实是一语双关,正着读,是好爸爸不应该缺席。反着读,就是只要不缺席,就算是好爸爸。

好,不缺席,这大前提就摆在这。接下来,具体到行动,这里有两个参考。

第一个,来自《何以为父》的作者迈克尔·J.戴蒙德。他说,跟母亲相比,

父亲最大的价值在于,他更能提供一个让孩子安全犯错的环境。

没错,与其说父爱如山,倒不如说更像地基。他的价值在于,能让孩子踏踏实实地尝试,能尽快走出一次次的失败和逆境。因此,

作为父亲,可以多鼓励孩子尝试他们不是很擅长的事,并且陪伴他们在逆境中成长。

第二个建议,来自咱们得到的CEO脱不花老师。

脱不花老师说,在子女的童年阶段,家里可以设立一个父亲日。父亲每周拿出半天或者一天,什么都不做,只陪着孩子,并且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

去游乐园、吃冰激凌、买好看的衣服,通通满足。这个方法,能让父亲和孩子快速黏在一起。

当然,跳出具体的方法之外,回到那个最高原则,最重要的还是陪伴。人类学家项飙老师曾经写过一本书,叫《把自己作为方法》。放在当父亲这件事上,或许也成立。把自己作为方法,你自己就是方法。始终陪在孩子身边,比什么都重要。

借用精神分析师孙平的一段话,是这么说的。

父亲们,活下来,活下去。在孩子童年,不死亡,不退场。熬过生活的艰辛,熬过妻子从对你向对孩子的情感转移,熬过孩子对你的亲近和依恋,熬过他们对你的理想化,熬过他们的愤怒,熬过他们的失望,熬过他们把你一会儿视为神和一会儿视为虫的戏剧性起伏。

最终在他们心中成为一个普通的却深爱着他们的老男人。你还站在那里,你还在坚韧地存在着,只因为你是一名父亲。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最近在抖音上,有个赛道特别火,叫离职博主。据说这已经成了2024年最拥挤的赛道之一。那么,离职博主主要做什么呢?

看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离职空姐分享日用好物、大厂离职员工告诉你职场潜规则、离职创业的365天、离职之后我才想清楚这8个人生道理、天知道我离职时HR对我说了什么,等等。据说在离职博主里,又细分成字节离职赛道、腾讯离职赛道、阿里离职赛道等等。

尽管看起来五花八门,但实际上,这些博主的主题不外乎分成这么三类。

第一类,提供爽感。你不敢辞的职,我替你辞,你不敢说的话,我替你说。说白了,就是当打工人的嘴替,替你宣泄心中的情绪。

第二类,提供信息差。主打揭露所谓的职场潜规则。但实际内容,跟一般的职场培训课很接近。只不过,顶着离职博主的头衔,这些信息就好像显得更真实。

第三类,讲创业故事。主打的是离职去创业,实际上以摆摊的居多。假如你早上7点或者晚上7点打开抖音,会看到很多早餐或者夜市摆摊的直播,其中有不少就是离职博主。

当然,这里面不排除有剧本,或者自导自演的成分。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倒不是离职博主本身,而是透过离职博主,你有没有感受到一个信号。就是现在的抖音赛道,都玩得这么野了吗?前段时间,我还看到一个类型,叫公交博主。也就是,坐着公交车去另一个城市。而且公交博主之间内卷到什么程度?以前是坐公交从北京去哈尔滨。现在已经发展到坐公交从北京去拉萨。

注意,前面这些,可不是什么凤毛麟角的尝试,而是已经有很多人加入,成为一个特定的品类,内容上已经形成特定的章法、流程和格式。

说到这,就引出一个问题。这么千奇百怪的设定,都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今天,咱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乍一看,这个事好像很依赖创意。毕竟,故事的创作天马行空,哪有什么规则?但事实上,

在编剧的圈子里,一直流传一个说法,故事的可能性,其实是有限的。

比如,

法国剧作家乔治·普罗第曾经总结过,他认为所有的戏剧,本质上都可以划分成36种模型。而你看到的所有的故事,不外乎是这36种模型的排列组合。

包括,不幸、壮举、复仇、人和神的斗争、恋爱一个仇敌,等等。

再比如,有个叫维多利亚·林恩·施密特的故事导师,也提出过一个观点,

认为所有的角色,不外乎就45种类型。没错,正派反派加起来,都跑不出这45种类型。

包括蛇蝎美人、救世主与毁灭者、神秘主义者与背叛者,等等。

尽管角度不同,但这些观点都指向一个结论。这就是,

故事不是纯粹的无中生有,它是特定桥段的排列组合。

比如,离职博主去创业,按照普罗第的分类,就属于鲁莽+壮举。再比如,离职博主diss前上司,就属于不幸+复仇。

从这个角度看,

生产创意其实有一个相对确定的路径,大概分成两步。

第一步,记录。

把你看过的有趣的桥段,全都记录在一个文档里。包括,有哪些有趣的角色、有哪些好玩的故事包袱。第二步,组合。也就是,把你记下来的桥段重新排列,没准就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创意。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们说了迈克尔·J.戴蒙德的观点。他认为,父亲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始终陪在孩子身边。父亲的角色与其说像高山,倒不如说更像地基,为孩子提供一个能安全犯错的成长空间。

第二,怎么创造有趣的故事点子?很多时候,故事的创作,并不是漫无边界的想象,而是基于特定模板的排列组合。关键在于,积攒足够多的零件,并且做出足够丰富的排列组合。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下周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