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精选

万维钢:中年最大的危机是社交封闭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的内容来自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第六季,我们要回答一个所有人都特别关心的问题。这就是,在35岁危机这个岔路口,我们应该怎样走向那个向好的方向?什么意思呢?咱们就拿运动员来说,你看,运动员年轻的时候个顶个的生龙活虎,但是往往是在中年以后就出现了分化,少部分特别厉害的成了教练,继续在这个领域风光,而剩下的大多数要么转行,要么退出。

按照万维钢老师的话说,这也许预示着,在咱们这一代人的前方有那么一个非常重要的分叉,中年之后要么一路向上,要么一路滑坡。而今天我们要听的,就是中年之后怎么找到那个向上的路径。

来,话不多说,咱们有请万维钢老师。

你好,这里是万维钢精英日课的第六季。

今天的题目是,中年的最大危机是社交封闭。

你注意到没有,社会对老年人的评价正在变得越来越负面。以前一提老年人都是被尊敬的对象,都是充满智慧的、慈祥和善的形象,有大事必须请老人家拿个主意。现在自媒体视野中的老年人往往是拙劣骗局的受害者,是不讲公德、无理取闹的人,而且还不听劝。

有人认为这一代人本来素质就不高,现在只是“坏人变老了”。但我想更大的可能性是每一代人老了都变得有些不堪,只是以前没有自媒体报道而已。如果你敢承认变老的不仅仅是身体机能,是人的认知能力也在退化,那就是他们不是坏,只是老。

从某一年开始,你将拒绝使用最新的技术,你只想要“经典”的服务和支付方式。你的思想会变得保守,你整天谈论养生,你喜欢转发阴谋论。你慢慢地对生活琐事也不敢做主,希望什么都给你安排好,什么都不变。大多数人都会如此,只是这样的事迹不值得记录,直到自媒体出现……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如此。有些人就是老当益壮,思维强度甚至工作效率都不比年轻人差。而且他们比以前的自己更有见识,连思想都更新锐。他们是当仁不让的话事人,走进哪个房间都立即成为焦点。

作为一个中年人,我感到这个前景特别可怕。我们都被传送带拉着往前走,而前方只有两条路:大部分人在走向失能,少部分人在变成超人。简直就是曾国藩说的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所有球员都会退役,其中只有少数人转型为教练和官员继续影响比赛。每个科研团队都是一两个老年带领一大群中青年。那其余的老年呢?他们在另一条路上。

可是这两拨老人原本是一个团队的啊。从中年到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如果你坚持到中年才开始耗尽灵气,你已经是社会进步的案例。鲁迅小说《故乡》里的闰土可是才四十来岁,就已经从少年时那个充满灵气的、“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的输出者,变得“像一个木偶人了”。

麻木很早就已发生。你观察一下身边的某些中年人。跟年轻人相比,他们的价值观已经焊死,他们谈论的话题越来越单一,他们的思维模式高度可预测。有什么新东西出来,他们总是用自己固定的那一套观念去理解 —— 如果实在理解不了,就宣布这东西是危害社会的异端,不值得理解。

在成长和安全之间,他们坚决选安全。他们身上不但没有朝气,而且没有灵气。

鲁迅把闰土的麻木归咎于社会,“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 可是现代中年人也可以说自己是负重前行。收入只有这么多,上有老下有小都在指望你拿钱。工作压力又大,又有年轻人在竞争。身体机能在下降,真有点干不动……就好像是登山一样,有的人是轻装上阵,有的人是背负着好几个沉重的包袱,他们掉队难道不是正常的吗?

这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现实是那些保留了灵气的中年人比麻木中年人更*忙碌*,而不是更清闲。他们要处理的事物更复杂而不是更简单,他们背的包袱更重。

一直到老年,大脑都是可塑的。

我们专栏早就讲过中年人大脑的特点 [1]。中年大脑有两方面的性能是下降的。一个是计算速度,也就是所谓「流体智力」,比如下围棋、做数学题这些事情,你到中年再练就太晚了。另一个是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中年人确实爱分心。

但中年大脑的优势大于劣势。像模式识别、空间想像力、逻辑推理能力,这些能力不但没有下降,而且还上升了。而且中年人积累了大量知识,「晶体智力」是我们的特长。尤其中年人控制情绪的能力越来越好,办事稳稳当当,主打一个可靠。

并不是所有中年人都变成了闰土。鲁迅小时候似乎还没有闰土灵,可却是越老越犀利。

那迅哥儿和闰土,到底是如何拉开差距的呢?

我认为「坏人变老」模型和「负重登山」模型都不对。这里我提出一个模型,大概可以叫「喂料不足」。简单说,是社会在一直进步,知识一直在更新,而闰土没有吃到足够多的训练素材。

小学生把中学生视为大人,中学生把大学生视为榜样,研究生把教授视为神明。如果你能保持学习速度,你就是可以每过几年就让自己刮目相看。可为什么有些45岁的人不如25岁的人?因为他们的知识停留在自己25岁那一年,而那一年的社会知识水平不如这一年。你不必退步,你停下就是落后。

有研究表明,人到了老年会更愿意依赖自己年轻时代 —— 更具体的说是18岁左右的时候 —— 形成的刻板印象处理问题,不再做复杂的思考,更愿意把问题给简单化、标签化。如果你18岁时生活在一个讲种族主义的社会,你有可能一生都是个种族主义者。哪怕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那么想了,你还是会那么想。

人想停在自己的年轻时代可能是因为年轻时代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我的生活还不错,我有一份体面工作,我的经验足够,所以我对世界的探索已经结束。现在这些连手机支付都搞不明白的老年人,年轻时候何尝不是独当一面的能手呢?

尤其过去绝大多数工作岗位不需要持续学习。下面这张图描写了1960到2002年间,美国的工作岗位对不同技能的需求 ——

社会对那些例行公事的、程序化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需求都在减少,而对非程序化的脑力劳动、特别是需要跟人互动的技能需求越来越大。我相信中国也是这个趋势,但是我没有数据。

这也就是说,1980年上班的年轻人,主要从事的是程序化工作。他们只要按照上级指令、用固定的流程做事就行。他们还有啥可学的?然而今天的社会已经不是那样的社会了。

好消息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的年轻人将来老了也不至于太笨,坏消息是喂料不足是个普遍现象。哪怕是非程序化工作,大部分人也只需要凭经验应付。你不会有太强的学习动力,你的头脑会变得封闭。

现在人人都爱说“开放”,咱们最好先说明白什么叫「开放的头脑」。不是说允许中国地铁用英语报站名就叫开放。

心理学家有个标准化的「积极开放式思维(Actively Open-minded Thinking, AOT)」测试,用来评估人的头脑开放程度。这个测试最关键的就是看你是否允许新事物改变你的旧观念。

也就是说你有没有贝叶斯精神:新的证据出来了,你的信念能不能做出相应的改变。如果事实跟你的信仰冲突,你是回避事实还是重新考虑你的信仰?

年轻人无所谓,信念还没有固化,可以被事实修正。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人们越来越不愿意改变。下图中这个研究表明,积极开放思维得分随着年龄一直在下降。

特别是在40岁和70岁,有两次剧烈的下降,正好一次是中年一次是老年。

这可能跟认知能力老化有关。比如中年人注意力难以集中的话,对新东西可能就看不太懂,也就懒得改变观点。但我们还是要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

各种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开放头脑得分就越高,也越能坚持终身学习,他们的思想不容易封闭。健康状况、爱不爱锻炼也很重要,另外整个社会的风气,以及有没有方便的学习渠道,这些都有关系。

但我调研发现,

影响学习动力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社交圈。

2019年,有9个在南极考察站生活了14个月的科考队员,回来接受了德国科学家的测试。这14个月的封闭生活改变了他们的大脑。他们海马体上的齿状回(dentate gyrus)—— 这个脑区主要负责形成新的记忆 —— 平均缩小了7%。他们的智力测验成绩和空间距离感都下降了,他们的注意力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集中。

长期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里生活,对大脑很不利。你缺少新鲜的互动,你的信息输入太少,你喂料不足。哪怕你号称是在那里做“科学考察”。

然而很多中年人就是在走向与世隔绝。年轻人因为上学和上班,总在认识新人,会有很多朋友。人到中年的普遍趋势是不再愿意认识新人。你会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家人、老朋友和老同学身上。这些熟人的问题是他们知道的信息你也早就知道。你们在共同的舒适区里玩耍。

慢慢地,连这些熟人也会离开你。有一项中国的研究,考察广东省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现他们是因为社交圈封闭而处于身陷「信息茧房」的状态。研究者用下面这张图描写了信息茧房的运作过程 ——

孩子已经离开家了,老人大部分时候只跟很少的人接触,于是迷上短视频,寻求情绪价值。短视频的推荐算法是专门推给你*喜欢*看的东西 —— 而不是你*应该*看的东西。而你喜欢看的是你熟悉的东西,于是信息茧房。

然而短视频提供的是虚幻的社交,那并不能解除孤独感。就好像吸毒一样:特别想吸,但是吸了又感到空虚。短视频让老人更孤独,乃至于抑郁。解决方法是家人多给点亲情陪伴,减少孤独感。

美国的数据是45岁以上的人有超过三分之一感到孤独;65岁以上的人中甚至有将近四分之一,不仅是孤独,而且是跟社会隔绝(socially isolated)。社会隔绝会让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增加50%,心脏病的风险增加29%。

他们也是更封闭、更固执、更不愿意继续学习的人。

有些精神世界丰富的人宁可选择独处,那不叫孤独。有孤独感才叫孤独。

人到中年很难有动力主动去学什么新东西,但只要你有个丰富多彩的社交圈,跟各个年龄段的人打交道,你潜移默化就能跟上社会进步的节奏。

我们专栏讲过到八九十岁还脑力充沛的「超级老年人」[2],他们有个特别不一般的共同点是「社交蝴蝶」:他们就算退休了也要继续工作,哪怕是去社区做志愿者,哪怕是多参加休闲活动。他们没有从社会退出。

这要求你始终有一股积极主动的劲头。那些接受“岁数大了脑子就不好使”这种刻板印象的人学习动力就低,那些有积极主动人格的人学习动力就高。终身学习者都是主动找事儿做,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冒险,主动社交。

最后我们重读一遍《故乡》中鲁迅先生的话:

「我又不愿意他们……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注释

[1] 精英日课第一季,

中年的大脑更厉害

[2] 精英日课第五季,

普通老年人守旧,超级老年人求新

好,内容听完了。

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第六季现在已经正式开始更新了,此刻加入还可以享受早鸟价优惠,原价299元,现在只需要249元,优惠截止到5月22日。同时,现在订阅还能够获得一份40讲的《万维钢·高手修炼手册》,这个《高手修炼手册》算是《精英日课》前五季的精华整理,非常适合收藏。

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

万维钢

”三个字,就能看到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第六季的订阅入口,推荐你现在加入。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下周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