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头条

199|苹果发布会,非开不可吗?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苹果召开发布会后,市值持续下跌。第二个是,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正式落幕。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就在上周,9月13日,苹果召开了秋季发布会,新款iPhone15正式亮相。本来,这是苹果一年一度大喜的日子,他们还把发布会的主题确定为,好奇心上头。

发布会的具体细节,咱们就不多说了。单看结果,似乎不是很好。就在发布会当天,苹果市值下跌了1.71%,第二天又下跌了1.19%,加起来上千亿美元。按照《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苹果在两天内,跌掉了1.8个索尼。

那么,发布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目前市面上的分析,普遍提到了这么两个原因。

第一,是产品本身升级不够。马斯克还在社交平台X,也就是原来的推特上说,他一直搞不清楚iPhone到底哪升级了。而回到产品本身,很多人都说,这回的新iPhone,也就充电线是个亮点。新机终于把充电线换成了type-c接口,跟安卓统一了。至于别的地方,尽管使用了最先进的3nm芯片,而且CPU多了一个核,但性能上据说只提升了20%。

而且从长期看,这个技术的加速度,大概率上还会继续放缓。因为

在科技研发上,一直存在一个反摩尔定律。

注意,是反摩尔定律。摩尔定律说的是,新一代晶体管的元器件数量,会比上一代翻倍。这看起来好像是个好事。但问题是,

在技术初期想翻倍容易。但是等技术成熟之后,你再想让技术水平翻一倍,你的成本可能要翻四五倍。

这就跟考试一样,从60分提高到80分,也就是踮踮脚的事。但要从80到100分,每提高1分你都得付出几倍的努力。

这个投入增速,要远大于产出增速的现象,就叫反摩尔定律。

从这个角度看,除非你在最底层的技术逻辑上获得突破,改变了现有的技术范式。否则,在现有的技术路径上卷,只会越来越辛苦。

第二,是苹果面对的外部竞争加剧。这个竞争,具体指的就是华为刚刚推出的Mate60Pro。但是,手机本身还不是重点,关键是里面那颗芯片。假如华为已经搞定了芯片问题,就意味着未来几年,它还会接连不断地出新机。要知道,苹果现在在中国手机市场里的份额占比,是16.8%。就在今年8月,库克还在一次活动上说,截止到2023年第二季度,iPhone在中国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中国是苹果最大的市场。

但这是在华为连续三年没有在手机方面发力的情况下。根据Wit Display的首席分析师林芝的说法,估计到今年年底,华为可能会从苹果手中夺回600万到1000万部手机的市场份额。假如看长期,苹果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回到2020年的水平,大概是10%左右。

好,刚才我们说的是,市面上对于苹果发布会的分析。苹果面对的内部挑战是,技术升级速度放缓;外部挑战是,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

当然,也有人说,苹果新机上市后,会迎来一个迷你超级周期。为什么?按照美国韦德布什证券的一位分析师,叫丹尼尔·艾维斯提供的数据,目前全世界有12亿iPhone用户,其中有四分之一,已经四年没有换过手机。时间越长,他们换机的意愿越强,而这回新iPhone上市,很有可能把这拨人给炸出来。

但是,市场归市场,回到这场发布会,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就是在当年的乔布斯之后,苹果的发布会,关注度好像越来越低了。原因咱们先放在一边,至少从结果上看,它好像确实不像以前那么受关注了?

说到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发布会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向市场发射一枚信号弹吗?告诉大家,我拿好东西来了,你们赶紧往这看。假如这枚信号弹打出去,根本没什么人看,为什么还要发射它呢?

换句话说,发布会,到底有什么用?是不是非开不可?

接下来,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结果,发布会,就算看的人少,该开,还是得开。为什么?关于发布会,我们主要需要知道两件事。

第一,假如把一个公司、一个品牌,比喻成一个人,那么发布会,就相当于成人礼,过生日。你看,为什么人要过生日?难道不过这个生日,你就不长这一岁了吗?当然不是。

人过生日,是为了在自己的成长曲线里,给自己打一个印记,打一个坐标点。既是告诉别人,也是告诉自己,我在这天长大了一岁,我变得跟过去不一样了。

说白了,

一个产品要想做长,它也需要给自己的成长打记号。不管这个成长是快是慢,你都需要一个记号。有了这个记号,你的成长就有了清晰可见的记载,你心里才知道自己到底干得怎么样。

第二,发布会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倒逼一个公司做好自我管理。你看,发布会一旦定下来要办,就等于在告诉自己,我在这天之前,一定要拿出一个结果。至于采取什么方法,另说。但至少,时间定死了。这就是一个硬边界,我必须得汇集所有的关键资源,把这个最重要的结果拿出来。

说白了,

发布会,也是一个公司聚拢资源,倒逼创新的抓手。这也是为什么最近这些年,发布会这个形式越来越流行。

同时,从这个角度看,发布会不光是给别人办的,更是给自己办的。要不它为什么不叫推广会,而是叫发布会。你看,推广会,是有清晰的对象的,就是站在台下的人。你的推广会成不成功,取决于台下的人接不接受你的推销。但发布会,注意,发布这个动作,它的最后一个环节不在别人那里,而在你自己这儿。我来了,我把我认为重要的事情说了,发布就算完成了。你看,从始至终,它的所有环节都在你自己手里。

换句话说,

发布会到底是什么?对站在对面的观众来说,发布会是一枚打出去的信号弹。而对举办者自己来说,发布会是你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你写给自己的行动方案,也是你为自己的成长举办的一场成人礼。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9月中旬,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在江苏常州举办。大会前后一共4天。主要目的,是探索新的能源方案。也就是,怎么用上更清洁、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新型能源。同时,大会期间还举办了2023未来能源科创大赛,全国的很多科研院所和科技公司,都拿出了新方案。

这些方案,有从材料入手的,比如,有人研究的是新型聚酯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还有从辅助设备入手的,比如,有人研究的是光伏面板清扫机器人。其中还有一类研究很开脑洞,这就是从碎片能源入手。比如,有人研究的是余热回收。

你可能会说,这能搜集到多少能量,能收回成本吗?其实这个问题,科学家也在想办法。而且碎片能源的回收利用,一直是能源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今天,借着这个话题,咱们就说两个最近出现的,碎片能源方面的新研究。

第一个研究,刊登在今年6月的《iEnergy》电力能源汇刊上,是清华大学联合中科院一起做的,主要针对的是,雨水发电技术。

注意,这个雨水发电的技术设想,其实早就出现了。大概原理是,下雨的时候,水滴流过物体表面,会因为摩擦产生电荷。而所谓雨水发电,它的基本原理,就是把这个摩擦产生的电荷搜集起来。而且早在2014年,有人就已经做出了相关的设备,叫摩擦纳米发电机。

但问题是,这个摩擦纳米发电机功率很小。你要想大规模地搜集电荷,就必须把一堆设备并联在一起。到这一步,就出问题了。因为一旦并联在一起,这些发电机就会互相干扰,功率还是上不来。

而这回,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的团队,解决的就是这个干扰问题。他们设计出了一种新的架构方式,能够让发电机协同工作,但又不互相干扰。按照这个设计,雨水发电的效率,大概跟太阳能面板差不多。这个技术可以用在雨季较长的地区。这么一来,不管有没有太阳,都可以实现清洁发电。

目前这个技术还处在实验室阶段。但距离实际应用,已经越来越近。

第二个新进展,是前段时间一个英国的初创公司,叫Heata做的。他们的方案是,回收CPU产生的热量。

听到这,你可能会说,CPU就算再发热,热量也有限啊。这点热量好像什么都干不了。没错,个人的家用CPU,发热确实有限,但假如是服务器级的专业主机,发热量就要大得多。比如,谷歌的数据中心,2022年为了冷却CPU,用掉了197亿升的冷却水。能填满31850个游泳池。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得是多大的热量?

而Heata的方案就是,把这个专业的服务器,分别布设到居民家里。就相当于把一个大机房拆开,设备分开放到居民家里。一方面,这些设备组成了一个远程互联的运算网络,依然可以协同运算。另一方面,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还可以直接被回收到居民家中。

目前,按照Heata的设计,每户居民可回收的热量,至少够全家烧热水用的。

其实,除了能源,在其他资源上,科学家也在研究类似的回收技术。比如,就在今年7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还在《自然》上发表了一项新成果,研究的是一种新的,从空气中过滤水的技术。他们找到了一种叫MOF的新材料,能把空气中95%的水分都过滤出来。说白了,就是他们找到了一个特别合适的筛子,网眼不大不小,恰好能把空气中的水分子给筛出来。而且这个装置全程使用太阳能,即使在不通电的沙漠地区也能运行。目前,一台设备,一天能从空气中过滤出285g,也就是大概一杯水。

其实,

前面说的几个技术,还都在量变期。也就是,研究人员都在努力提升效能。假如能够把它的效能提升到,足以覆盖成本,并且还能有额外的剩余收益,那么,这个技术就会跨过质变的临界点,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发布会到底有什么用,以及如何开发潜在能源。假如你的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