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头条

169|妙鸭相机,会“杀死”照相馆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妙鸭相机持续火爆。第二个是,英国慈善机构发布报告,称去年有七分之一的英国人处于饥饿状态。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我们从一个最近很火的应用说起,这就是,妙鸭相机。火到什么程度?它在7月底的微信指数,达到了1605万。什么概念?相当于1.6个巅峰时期的《王者荣耀》。虽然上周,妙鸭的热度开始下降,但是,纵观大模型火爆这半年,这应该是第一个,国内团队做出的,现象级的爆款应用。

妙鸭相机,简单说,就是个虚拟照相馆。费用是9块9,你提交21张照片,就能给你生成一个数字分身。然后你就可以套用妙鸭提供的模板,生成不同主题的照片。包括职业照、证件照、古装写真,等等。可选服装跟一般照相馆比起来,只多不少。据说应用最火爆的时候,由于算力限制,用户提交照片之后,需要排队七八个小时,才能获得数字分身。

那么,妙鸭相机的火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呢?今天主要说三件事。

第一,妙鸭相机为什么会火?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一个奇怪的现象说起。按理说,从去年GPT-3破圈,国内的大模型创业,已经浩浩荡荡持续了将近300天,这可是第一个爆款应用。按说应该有很多人出来分析才对。但是,假如你看过关于妙鸭的分析文章,你会发现,居然没什么可分析的。

因为这个应用太简单了。它的基本逻辑,跟国外爆火的AIGC应用MidJourney一样。不讲大道理,不讲商业故事,不玩什么迂回的流量变现,就是你花9块9,我给你拍个照。模式简单,路径极短,当场闭环。

你看,这么简单的商业模式,有什么可分析的?

再看技术,妙鸭属于阿里系,是优酷内部的创业项目,目前隶属于阿里大文娱事业群。创始人叫张月光,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妙鸭使用的技术,是基于LoRA模型的微调。咱们先不深究什么是LoRA模型,总之,这并不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应用。在大模型领域,门槛最高的是算力和训练。也就是打地基的部分。而应用层,也就是盖房子的部分,并没有那么难。根据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沈阳的观点,这类基于深度学习训练之后的图片生成技术,从国际上来看,门槛不算太高。

这也是为什么,据说在妙鸭相机发布没多久,就有不少AI创业者捶胸顿足,恨自己怎么没早点做妙鸭相机。

你看,商业模式和技术,看起来好像都不复杂。但是,我觉得,“不复杂”这件事,本身就值得琢磨。它是在告诉我们,什么事别想得太复杂。找到一个需求,然后解决它,收点钱。说白了,越是简单,越是能快速闭环的商业模式,越是好模式。

第二,说完产品本身,咱们再看它的社会反应。关于妙鸭主要的探讨,集中在两点。

其一,是妙鸭会不会占有用户数据。咱们抛开产品本身的协议不说,就在前几天,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已经正式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就规定,产品不得非法留存能够推断出用户身份的输入信息,不得根据用户输入信息对用户做画像,不得向他人提供用户输入信息。这个规定将从2023年8月15日起实施。因此,用户隐私方面,是有更高一层的规则来保证的。

其二,市面上讨论得最多的,就是妙鸭相机一类的AIGC应用,会不会替代线下的照相馆。毕竟,一张形象照,在照相馆怎么也得200元起,这比9块9贵太多了。

但是,我问了身边做摄影的朋友,他们告诉我,这个技术对他们影响,并不大。

首先,去照相馆的,一直都有两类用户。第一类是奔着功能去的,纯粹就是为了拍个形象照。这类用户,其实早在几年前,就被美图秀秀之类的修图软件分流了。现在去影楼的,普遍是第二类用户,他们不是奔着功能,而是奔着体验去的。包括自己挑选服装,专业的化妆师为自己化妆,摄影师指导你怎么摆造型,等等。比如海马体,他们把自己的服务流程,分成了三十几个与用户之间的触点。他们卖的是这个触点上的服务体验。而对用户来说,他们买的是拍照的仪式感。

这就跟企业拍广告差不多。我听一个做广告的朋友说过,你在拍摄现场,往往能看到很多摄制组的工作人员。但事实上,大多数忙前跑后的人,是灯光和场务。他们是整个剧组里最便宜的部分。十个场务加在一起,未必顶得上一个厉害的摄影师一天的劳务。他们在现场的主要作用,是烘托氛围。甲方公司一看,现场来了这么多人忙来忙去,觉得这个钱花得值,体验很好。你看,跟影楼的逻辑是不是有点像?主要卖的,是一个情绪价值。

第三,我们把视角再放大一点,看看整个大模型创业圈,过去大半年过得怎么样。

从结果上看,早前6月初的数据显示,国内已经有79个10亿以上参数的大模型。假如抛开参数规模,根据《经济观察报》的统计,截止到7月中旬,中国公司一共做出了106个大模型。其中,北京企业占了54个。排在后面的,是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

从类型上看,目前的大模型,主要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做自研的通用大模型,也就是直接对标GPT。比如阿里的通义千问。这类大模型的特点是,门槛高、周期长,可一旦做成,收益巨大,能够成为其他AI应用的基座。第二类,是做垂直大模型。也就是基于现有的大模型,做微调,来解决自己行业的问题。第三类,是直接拿现有的大模型微调,直接做成面向C端客户的应用。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轻便灵活,能够快速试错。妙鸭相机,就属于这一类。因此,也有人说,这类应用是大模型领域里的,低垂的果实。

好,大模型领域的当前情况,我们先说到这。后续的进展,我们会为你持续关注。

最后,回到妙鸭相机本身。我觉得最大的启发就在于,闭环意识。妙鸭是阿里系的产品。我记得早年间听过一个说法,阿里在创业时有一个标准流程,是针对销售岗位的。不管什么级别,但凡与人洽谈,最后一句话,一定是个标准话术,叫,咱们把合同签了吧。你看,这就叫闭环意识。这是一个最小化的确定性,也是一门大生意的关键基础。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我们从一个有点让人难以置信的新闻说起。这就是,英国的一个慈善机构,叫特拉塞尔基金会,在前段时间发了一个报告。里面显示有14%,也就是大概每七个英国人里,就有一个吃不饱饭。而且不是因为节食,是因为经济因素,说白了,就是没钱。

后来,也有人指出,这个报告的统计方式未必可靠。他们的统计方法是,对英国的食物救济机构周边的民众做调查。总共调查人数,不到7000人。有人就说,这个样本未必平均。

但是,这个新闻倒是给我们提了个醒。就是,最基本的粮食安全,非常重要。而且你能明显看到,今年很多机构,都在这方面下功夫。今天,我们就说其中的一个,特别的技术分支,这就是,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是温室大棚的进化版。它的基本模式是,通过计算机、传感器,还有各种农业设施,对植物生长的一切环境,包括土壤、水分、光线、温度、肥料等等,做智能化控制。中国的第一个智能化植物工厂,早在2009年,就在长春农博园投入运行了。

之所以说这个技术特别,是因为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为现在准备的,而是为遥远的未来。因为它一直在试图打破农业种植的,最底层的约束。

第一个,是土地约束。用地紧张,一直是锁死农业发展的底层限制之一。但是,植物工厂就要改变这个稀缺性。比如,用高楼种植,这是最基本的操作。再比如,也不一定非要把植物种在土里,现在水培、海绵基地等等无土栽培模式已经很成熟了。还有更先进的一种方式是,雾培,不仅不需要土,其他底座也都不需要了,植物的根系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用喷雾装置在空气中喷洒雾化的养分就可以。

这么一来,植物工厂就可以把种植这件事,延伸到过去农业到不了的地方,比如海岛、极地、空间站,甚至是月球和火星。

植物工厂突破的第二个限制,是自然节律的限制。

传统农业除了依赖土地,同样依赖季节、气温、降水、光照这样的自然条件,植物生长,基本上得“靠天吃饭”。而植物工厂要做的,就是通过人造科技,减少植物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比如,人造光源技术,可以根据物种,针对性地设计光照的强度和周期。再比如,人工环境技术,可以通过调控温度、湿度、植物密度,给工厂设置一个植物生长的最佳参数。

这样的人造环境可以把植物的生长周期缩短一半多。原来收获番茄需要三四个月,植物工厂只需要两个月。原来大棚里一年最多种三茬蔬菜,植物工厂一年可以种十多茬。美国最大的植物工厂公司AeroFarms,据说已经能实现蔬菜16天收一次,年产量是传统农场的390倍。

话说回来,既然植物工厂这么厉害,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大规模铺开呢?

很简单,太贵。比如,《证券时报》曾经报道过一个智慧牧草工厂项目,占地面积大约1万平方米,需要投入5000万元。其次,人造环境的能耗远远超过自然环境,光源、空调还有各类设备的运转成本非常高,植物工厂种植一斤生菜,要消耗5度电,光能源成本加起来就要30块钱。而生菜已经是性价比最高的工厂植物了,其他植物,只会更贵。

不过,嗅觉灵敏的从业者,也给它找到了应用场景,那就是在先天条件特别差的地方,小规模铺开。比如,山东寿光市的一家公司,就把蔬菜工厂,开到了耕种环境比较极端的沙漠国家。去年的卡塔尔世界杯期间,我国农业科学院也把集装箱搬到了卡塔尔,给球迷提供新鲜蔬菜。

当然,植物工厂最主要的目标,并不是当前的商业应用,而是为遥远的未来做准备。这就跟芯片有点像。2022年,台积电已经把2纳米的制程提上了日程,但其实,今天的电子产品,用7纳米芯片已经绰绰有余。2纳米芯片的性能远超今天的需求,但它是在为未来的电子产品做准备。

我们可以把这个现象,称为技术的预设进化。也就是,在遇到问题之前,我假设,将来可能会出现这个情况。然后,提前把解决方案准备好。就像技术思想家布莱恩·阿瑟说的,技术有它自己的进化方向,人类社会早晚会与它相遇。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妙鸭相机的产品逻辑,以及植物工厂的技术方向。假如你的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