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头条

038|怎样让你的职业避免“被数字化”?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本月全世界将迎来首个AI律师出庭。第二个是,号称全世界首个人生搜索引擎,Rewind正式上线。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英国媒体《新科学家》报道了一件事。就在2023年2月,也就是这个月,美国的一个地方法庭,将针对一起超速罚单案件开展庭审。这件事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这回的被告辩护律师,是AI。这也是全世界首次由AI律师参加庭审。而且开发这个AI的公司,名字也很有意思,叫DoNotPay。翻译过来就是,绝不付款。从中你能读出一个信号,就是他们的目标,也许就是把以前需要付费的职业,变成人工智能,大家不交钱,也能用。

好,消息就是这样。我们看看能从中学到什么知识。

我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感觉是,这跟我们之前说好的不一样啊。人工智能到底能不能替代人,之前一直有一个普遍说法。叫,一切面对人的,为人提供服务的行业,比如医生、教师、律师,都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有个AI专家叫泰格马克,就是《生命3.0》的作者。他还专门做过测算,说当人工智能这场大水漫过来,律师这一行,至少在半山腰,没那么容易被淹没。但是这回,律师怎么就被替代了呢?

说白了,我们要讨论的,是一个很多人隐隐的担忧。就是到底怎么做,才能避免被数字化替代?

以前我们想的,都是怎么修炼自己的技能。但是就在上个月,一本叫《智能时代的九大生存法则》的新书,出版了。作者是《纽约时报》的著名记者凯文·鲁斯。这九个生存法则,听起来很多,其实核心就一件事,那就是,别把重点放在修炼技能上,而是,你要从日常做起,别跟机器活在同一套系统里。什么意思?我想先给你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一个国外短片,叫《Ulises》。

说的是,很久以前,欧洲一个小渔村附近的海上,生活着一只海妖。海妖很会唱歌,经常用歌声吸引附近的渔民。据说渔民一听到歌声,就会被催眠。然后主动向海妖走过去,最后被吃掉。这天,有一个大叔在海边散步,不巧一抬头,就看到了海妖。海妖心想,晚饭有着落了,就唱起了歌。大叔也很配合,一点点朝海妖走近。就当海妖张开大口,准备下口时。大叔突然抄起一块木板,一闷棍下去,就把海妖给打死了。

大叔为什么没被歌声催眠?很简单,因为他是个聋子。这个故事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不管对手有多强大,只要我跟你不在一个系统里,你就拿我没办法。

好,书归正传。所谓智能时代的九大生存法则,等说完你会发现,它差不多都是这个意思。那就是,从日常生活开始,就成为一个活在算法之外的人。

第一个法则是,成为意外的、社会化和稀缺的人。也就是,你要具备人工智能没有的三个特质,懂得制造意外、有高度社会化的能力,以及拥有一点稀缺的技能。而且关键在于,咱们得从日常就开始练习这三件事。

比如意外。你可以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突然买一束鲜花回家。还可以专门拿出一天时间来,去表扬身边的同事。总之,就是什么事想到就干,有点出人意表的劲儿,不用专门攒一个理由。再比如社会化,你可以时不时给多年未见的朋友打个电话,或者组织社区里的邻居,办一场小型聚会。再比如稀缺,这里的稀缺,指的是小众技能。因为这个技能小众,因此针对它开发人工智能应用就不值,也就自然没法被替代。比如,你可以拿出一点时间,读一本你认识的所有人都没读过的书,或者报名参加一点小众的技能培训。

第二个法则是,抵抗机器漂移。所谓机器漂移指的是,我们的爱好被算法给捆住了,算法漂到哪,我们就跟着漂到哪。比如,每天大家聊的热门话题都差不多,这就是算法推荐的结果。而作者的建议是,咱们得跟这个漂移对抗。也就是,故意关闭推荐算法,或者跟算法反着来。故意看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甚至是,有意识地驯服算法。比如我最近要研究养花,我就专门在小红书上看养花,且只看养花的内容。用不了一个小时,小红书就会被你驯化成一个养花小课堂。

第三个法则是,主动降级你的设备。这里说的是,要降低对数字化的依赖。比如把每天面对手机屏幕的时间,限制在2个小时以内。注意,这里的重点不是让我们放弃使用新技术,而是要夺回对注意力的控制权。也就是,当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时,我能忍住不看手机。已经有人为此做过专门的产品。比如手机监狱,也就是把手机锁进一个小盒子里,定个时间,不到点打不开。再比如国外还有专门的手机排毒度假村。也就是你要进入这个度假村,必须先放下手机。

第四个法则是,留下手印。所谓手印,就是只属于你的独特印记。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有个心理学家叫亚当·韦茨,曾经做过一个研究,说的是,人们非常喜欢背后有明显人类努力的商品。即使这些商品与机器生产的完全相同。比如,有人做过一个研究,给两组人发一模一样的糖果。告诉第一组人,这些糖果是有人专门为他们挑选的。告诉第二组人,这些糖果是随机挑选的。结果是,第一组,也就是被告知有人专门挑选的那一组,觉得糖果的味道更好。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在面对算法系统时,得有点亮出自己的胆量。比如我现在正在向你讲这本书,在讲书这件事上,很多人特别怕把“我觉得”三个字带进来。好像一旦加上“我觉得”,就是对作者不敬,不尊重原著。但事实上,放在一个更大的尺度上看,现在人工智能提炼一本书的重点,已经能做到了,你的价值在哪?你就在于这个“我觉得”吗?说白了,机器越厉害,人味儿就越有价值。

第五个法则是,不要成为端点。这里的端点,指的是一类特殊的网址。具体的技术细节我们就不多说了。端点的特点就是,被系统监督,被系统指派任务。因此,这里想表达的重点是,不要被系统监督。比如,写微信公众号文章,不要隔三差五就去盯数据。

这是这本书里介绍的前五个法则。后面四个法则,跟前几个意思有点相近,我大概说说。

第六个法则是,像对待一群黑猩猩一样对待人工智能。黑猩猩什么样?强壮,但也只是强壮。说白了,你可以驱使它们,命令它们,但是,不要迷信它们。怎么驱使?你得了解它。也就是,多少掌握一点人工智能的知识。毕竟,了解是驾驭的基础。

第七个法则是,建立大网络和小网络。也就是在工作网络之外,建立一个人际交往的小网络,比如社区聚会。第八个法则是,学习机器时代的人文学科。这里的人文学科,泛指一切社会化的能力,比如赞美一个人,让人获得情感愉悦,等等。第九个法则是,适当支持反抗者。也就是那些对新技术提出质疑的人。这里作者想说的是,凡事得观察到它的正反两面。

其实,前面这九条,你要是记不住也没关系,核心就是一件事。那就是,我们面对数字化,得有点课题分离的精神。工具有它的课题,而使用者,我们有我们的课题。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这也是一个跟数字化有关的消息。

就在去年年底,有一款叫做Rewind的应用上线,在国外很受关注。Rewind翻译过来,就是倒带。使用价格不低,一个月大概20美元。这个软件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它号称是全世界第一款,人生搜索引擎。也就是,它能准确记录你在电脑上的每一个行为,包括你都浏览过什么网站,听过什么音乐,在网上跟谁说过什么,全都能记下来。换句话说,就像过去给皇帝写起居注一样,这个软件就像你的一个私人网络起居注。把你在电脑上所有的操作,全都原原本本记录下来。等你需要时,可以随时搜索查看。借用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丹·西罗克的原话,使用Rewind,你可以找到任何你曾经看到的、说过的或者听到的。

比如,你最近对养花感兴趣,在网上看过很多相关的内容。那么你在Rewind里搜索养花,就会看到最近你分别在什么时候,在什么网站,看了什么跟养花有关的内容。哪怕是视频或者音频里提到养花这两个字,也能被搜索出来。

简单说,Rewind要做的,就是把你的全部记忆数字化。

你可能会说,隐私怎么办?至少根据Rewind自己的说法,这些记录全都存在本地,不用担心被别人看到。但是,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电脑能装下那么多数据吗?按照Rewind的说法,他们现在的技术,可以把数据压缩四千倍。原本10G的音频,压缩后大概是2.8M。按照这个比例,一台硬盘1个T的电脑,储存个几十年的资料,应该不成问题。

好,技术上的事,咱们先说到这。我之所以关注这个软件,是因为在它身上,恰好体现了数字化技术发展的两个脑洞。

第一个脑洞是,数字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比如,提供好用的工具。再比如,替代人的能力,等等。但是,Rewind创始人丹·西洛克的观点是,数字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强化人的能力。他自己20岁时失聪,30岁那年,第一次用上了技术足够成熟的助听器。这个失而复得的感觉,按他自己的话说,就像获得超能力一样。按照这个思路,他觉得所有的数字化技术,都应该用来增强人的能力。比如Rewind,目标就是为了增强人的记忆力。就像麦克卢汉说的,所有的工具,本质上都是人的延伸。

第二个脑洞是,数字化的终极图景是什么?你可能会说,是算法越来越懂人,越来越能理解人的意图。但是,顺着这个思路再往前延伸一步,数字化的终极图景其实是,在云端生成另一个你。有个科幻剧叫《黑镜》,里面有一集讲的是,有个女人,丈夫去世了,计算机就根据他生前在网上留下的记录,比如爱买什么东西、关心什么话题、跟什么人说过什么话、说话的习惯用语是什么,等等。计算机就根据这些记录,生成了一个软件,来模拟她的丈夫。妻子每天就跟这个软件聊天,最后居然有点分不清真假。你看,Rewind的功能,是不是就有点往这个方向上靠?

最后,我们再看一眼今天的两个话题。第一个说的是怎么做才能不被数字化替代?第二个说的是,技术怎样把人数字化?这两个话题连在一起很有意思。你能从中感觉到一种纠结。就是在数字化面前,拥抱也对,警惕也对。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有个英国学者叫雅各布·布洛诺夫斯基,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我们所有人都会为我们的信念、未来和世界担心。这是人类想象力的本质。但是,每个人,每个文明都因为参与了自己设定的行动而进步了。

换句话说,姿势是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只要你行动了,就会有好结果。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