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精选

汤君健:中层管理者如何有效减压?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假如你是一位企业的中层管理者,那么今天的内容你可要认真听了,就是为你准备的。我们今天要听的,是来自于汤君健老师最近刚刚上市的新书《带团队的方法》。

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这就是,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应该怎么给自己卸下那些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呢?

你看,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一边是业务骨干,同时又是信息枢纽,对上要承担越来越重的目标,而面对自己的团队,又要稳定军心,带头打仗。你看,这每多一个身份,压力自然也就多了一重。

那么,应该怎样有效缓解这些压力呢?汤君健老师的这本《带团队的方法》中都有确切的答案。

来,咱们有请汤君健老师给你讲一讲。

你好,我是汤君健。

从事管理咨询工作以来,我经常会跟客户里的中层管理者们打交道。他们时不时会跟我吐槽说,过去做业务骨干的时候,不知道有多风光,要业绩有业绩,要面子有面子,走到哪儿都是眼里有光,脚下带风。可自从带了团队之后,上级给的业务指标是一年比一年重,每年光讨论业绩增量就要吵半个月;下属呢,明明你花了几个小时,教了一遍业务怎么做,可一上手就是做得不达标,为数不多的几个业务骨干,还总动着心思要跳槽;一到复盘的时候,领导怪你带队无方,下属怪你争取资源不到位,“夹板气”吃了一个够。

可以说,每天的琐事干不完,大会小会不停开,时间总也不够用,压力大到掉头发,一身班味儿带回家。你说焦虑不焦虑?

如果你也是一名中层管理者,不知道你是不是对上述遭遇也有同感呢?

其实根据我自己的体验和观察,中层管理者大概率会遇到三类压力:

一是时间掌控不了,二是高频琐事太多,三是团队内耗严重。

那么有没有什么应对的好方法呢?在我看来,身处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想要完全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但是减轻压力的方法肯定还是有的。今天我想给你推荐三个减压思路,分别从找回时间、干掉琐事和建设团队入手,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管理者日历》里找时间

首先,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最大的压力莫过于,掌控不了自己的时间。只要你的日程上有空档,你的上下级就总有办法把它瞬间填满,什么对齐一下目标、复盘一下项目、张三和李四又吵起来了,等等。一天下来几百上千条信息需要你回复,看着就心塞,而像建立管理机制、梳理流程这些更重要的事却没时间做。你说是不是压力山大?

那这个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呢?

这就要说到我给你的第一个减压思路了,从《管理者日历》里找时间。

什么是《管理者日历》呢?

它是基于我写作《带团队的方法》这本书的总原则,从制定大方向、梳理工作流程,到激励团队、培养员工四个方向,把日常事务分类之后,在一周、一个季度,甚至一年的维度上做优先级排列而得出的专属日历。经过我多年时间管理的锤炼,很有效。这次,我把这套日历模版也附在了书里,毫无保留地送给你。

那么,具体如何制作一份属于你自己的日历呢?我给你一个三步走的招法:

第一步,按“先年度后季度,先理事后管人”的原则,锁定“大石头”。

我们都知道一年之际在于春。通常每年的第一个季度都是制定全年战略规划、拆解绩效、宣传贯彻目标、盘点人才的关键阶段。但这些大词儿你听着是不是就心烦,那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既然这些挡在你路上的“大石头”,躲是躲不掉的,那你不妨主动出击,提前干,让它们都落在纸面上,这样你短期的压力虽然有点大,但全年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

你可以在日历的一月份,找个日子固定下来,把跟“制定目标”和“梳理流程”相关的事情优先放进去,比如跟上级对齐全年任务、跟公司申请相关资源、跟团队讨论考核方案等等,这些内容可以是跟周会同步来做的。如果这些事儿都理顺了,有了任务方向,你才能量身定制地去规划和提升员工的能力。也就是说你的时间都优先锁在“大石头”上,一整年下来,该干的重要的事情都不会落下,更重要的是,你能掌控住自己的时间。

第二步,循环放入每周固定要捡的“小石头”。

这里面的关键词是“循环”和“固定”。它的好处就是不用动脑子,直接做就行。现在的办公软件像飞书、企业微信、手机日历等等,都有日程和提醒功能,只要你提前把要做的事情锁定就好。

比如我的习惯是,每周二的中午要请一位下属吃午餐,在轻松的氛围里,去了解他的真实需求和想法;每周四的时候,要公开表扬一位表现好的员工;每周五的时候,跟公司足球俱乐部的伙伴们踢一场足球。当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来制定类似的计划,内容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它们变成你的管理习惯和风格。你看,这些“小石头”如果也都锁住了,到点就干,不用想别的,压力马上就能小很多。请注意,大石头和小石头我用的都是“锁”这个词,这也意味着如果有其他事情在同时间找上门了,你就有理由主动拒绝,这也能让你减压。

好,有大石头和小石头在,你总体的时间就能够掌控在自己手里了,剩下的时间,

也就是第三步,把“小沙子”时间留给团队其他人。

比如敲定一篇通稿的选题、给一个营销方案提建议、给某个员工疏导情绪、组织培训一个新技能、庆祝重要业绩的达成,等等。过去你是被这些小沙子占满时间的,没有意识到大石头和小石头的存在,而现在你只需要在一些卡点上做疏通就好。

如果你能够熟练掌握这三招,我相信你会发现,原来管理还可以这么干,不用每天被各种事务推着走,而是可以通过“抓大放小”的原则,把一块块时间填进自己的日历里去。甚至你还可以找回更多放空自己、陪伴家人的时间。

为了方便你参考,我把我自己的管理者日历也放进文稿区,你也可以参照做一份自己的日历。可以这么说,

做自己时间的主人,就是向减压迈出了一大步。

用流程清单干掉琐事

好,当你找回了时间,咱们接着来看,给中层管理者减压的

第二个思路就是,用流程清单干掉那些高频琐事。

先给你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做严选电商的客户,他们家的一位运营总监,我叫她张总,带着一个50人左右的运营团队,每天自己都要加班到晚上9~10点钟,不光没有自己的生活不说,身体健康也有被拖垮的迹象。我问她为什么每天会这么忙。张总回答说,这几年企业发展得比较快,但是员工能力跟不上,想要保证运营效果,自己就要事无巨细地过问。大到活动折扣,小到页面优化,从每个月的新品上市,到618、双11大促。而且还要挤时间给员工做培训,真的是1分钟都不敢休息,一不留神,下属就可能踩个大坑,背口大锅回来。

听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张总的问题呢?她的问题就在于,像每年都要干的618和双11,每个月都有的产品上新,她次次都要过问,次次都要从头干一遍,哪怕一个日常的页面次次都要优化,这些高频琐事把她的时间给吞噬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症结就在于,张总从来没有做过“优化流程”的工作。不是不想做,而是一件件琐事追着她跑,稍微喘口气都会感到压力暴涨。

那该怎么办呢?我接下来给你介绍一个特别好用的工具,就是流程清单。它是你摆脱高频琐事的重要抓手。

可以这么说,如果你去一家企业或者机构考察调研,想要判断一个管理者的带队水平究竟怎么样,就看他有没有开发过自己的流程清单。

那怎样才能开发一份好的流程清单呢?我给你一个四字口诀,叫作:

细、准、熟、练。

首先咱们来看“细”。作为一个带团队的人,千万不要认为你面对的事,是一个个模糊的团块,其实它们都是一个个任务和一个个动作,需要拆解细分。比如,我给张总的建议就是,与其天天盯着做所谓的“运营”或者“促销”,就不如细化成“双11大促必须准备的15件事”“提高页面美观的8个设计动作”等清单,让员工随查随用。你可能感受不到这样的清单有啥威力,我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想到明天要去拜访一位重要客户就坐立不安,而我的上级当时就跟我分享了一个8步清单,分别是:分析客户、准备资料、开场破冰、了解需求、匹配方案、处理异议、收场总结、复盘执行。你看,不需要展开,单单是看到这个8个词,我的心里当时一下就有底了。

其次我们来说说“准”。张总他们的选品清单,一开始是这样的:一看产品力,二看品牌力,三看生产力……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是不是很懵圈?那具体怎么改呢,你可能要先看品类,比如年增长率在30%以上的优先考虑;再来看单品的市场热度,比如超过50位短视频博主正在带货;再来看价格带,能够保证自己25~30%的毛利率,等等。你看,只有把动作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数字,或者一些明确的指标上,一份清单才不会被员工执行得五花八门。

再来看“熟”。啥意思呢?不是说单纯地熟读、背熟流程清单,而是说要把你们业务最熟练的高手的经验,给萃取到纸面上来。因为同一个动作,高手跟新手做起来效果还是不一样。比如,张总设定了商品卖点标准,要求是“不超过13个字,通俗易懂”,新手运营可能写一个合规的就好,而他们一位资深运营小刘,就会反复打磨文案,甚至做AB测试来看转化率,总结规律。你看,这些知识是不是值得深挖。

最后一个口诀就是“练”。这条没啥可说的,就是要让团队成员反复练、经常用。比如你可以发起一些清单挑战赛,也可以在一些例会上做随堂测验,让这些工具真正在团队里落地生根。

在没运用流程清单之前,作为一个妈妈,张总每天下班的时候,上小学的女儿都已经熟睡了;而用了几个月之后,张总的团队不仅能独立完成高质量日常运营了,她还能回家陪孩子做作业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更饱满了。

从人的温度里找助力

好,听到这里,你基本上找到了时间的节奏,也干掉了高频琐事,那中层管理者还需要怎么减压呢?

这就是我要介绍给你的第三个思路:一个好汉三个帮,你需要从人的温度里找助力。

那怎么增加人的温度呢?我的答案是团建。很多人认为团建就是公款吃吃喝喝,但其实团建的本质是为了减少团队内耗,让合作更顺滑。而且团建的方式有很多,我的书里也分成了“朋友的团建”“队友的团建”和“战友的团建”。我先说说“朋友的团建”,你可以根据大多数人的兴趣爱好,组织一起打球、一起看场电影、一起剧本杀、一起围炉夜话等等。

举个例子。我曾经有一位领导,是一位特别飒爽的女性,我很尊敬她。但是一开始我们团队成员对她是有误解、甚至是有敌意的:她怎么这么严格?她是不是总针对我?她对工作怎么这么吹毛求疵?直到有一次她拉着我们做了一次团建,这个团建的名字叫作“人生地图”,我至今印象都非常深刻。

她找了一个非常舒适安静的场所,准备了很多零食,让我们大家都围坐成一圈。然后给每个人都发了一张A4纸,把纸横铺过来,中间画上一条横轴代表时间线。然后每个人把经历过的最重要的五件事,按时间顺序从左到右排列上去。幸福开心的事,写在横轴上方;遗憾难过的事,写在横轴下方。整个写完,它看起来就像一张心电图一样。

之后呢,每个人都会用15分钟左右,来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这些故事,我们听完之后都会感概“哇,原来他是这样的人,原来他经历过这些事”。最让我们出乎意料的是这位领导,她经历过一场生离死别,这让她对人生的态度都有所转变,她发誓要珍惜所有余下的时光,所以在任何事上都不能马马虎虎。

说到这儿,我们团队一下子就化解了对她的误会。后来在很多项目的攻坚上,我们团队都能够心往一处去,劲往一处使,拿下了不俗的成绩。

你看,管理者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这样坦诚相见之后,大家在工作中,不仅内耗和压力彼此都小了很多,而且业绩还突飞猛进了。

当然这个方式未必适合每个团队,我在《带团队的方法》这本书里,介绍了一个团队战斗力自测表和对应的团建方式,你可以去测一测。总之我想说的是,

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才叫团队。

好,以上就是我想要分享的,给中层管理者减压的三个思路。当然,我这本书不是单纯给你讲减压的,它还有绩效达成、人才培养等众多内容和实用工具,帮你全面、快速地提升管理能力。推荐你读一读。

最后,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我们都能感受到,做生意越来越不容易,中层管理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非常能够理解。但解决之道还是得回到“通过给他人赋能来拿业绩”上。商业发展史也展现了这样的趋势:像过去那样追到一个风口,靠野蛮生长就能吃到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刚刚到来。这也就给那些能提早开始精益化,提早以人为本的管理者们,带来更多的机会。

读完《带团队的方法》这本书,你会发现,其实做好中层管理者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只要合理分配好自己的时间精力,做好流程管理和团队建设,你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而且一定可以走得更远更好。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

好,内容听完了。

你刚刚听到的,是来自于汤君健老师最近上线的新书《带团队的方法》。这本书现在正在首发特惠期,只要59元。同时,买纸书还同步附赠电子书。而且这回,我们还为你准备了汤君健老师的亲笔签名版纸书,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同时还有个提醒,我们的图书618大促活动正在火热开展中,全场图书满200减30,凑单购买更加划算,优惠截止到6月20日。

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

“带团队”

三个字,就能看到汤君健老师的《带团队的方法》的购买入口,推荐你现在拿下。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