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精选

熊太行:怎样从怯懦到勇敢?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的内容,来自于我们最近刚刚上线的一门新课,就是很多同学盼了很久的《熊太行·关系攻略2》。时隔多年,人际关系洞察专家熊太行老师再次回归,那么,这回的《熊太行·关系攻略2》跟上一季有什么区别呢?简单说就是,这一季的关系攻略,变得更实用、更具体、更深入。

就拿咱们今天要听的内容来说,我们今天要回答一个问题,成年人怎样摆脱好学生思维?什么叫好学生思维呢?借用熊太行老师的话说,好学生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认知。比如害怕一切秩序之外的意外;再比如害怕冲突,在跟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会倾向于退让;再比如特别渴望权威对于自己的肯定,假如离开了肯定自己就会无所适从。这些都属于典型的好学生思维。假如你也面临这些情况的困扰,那么有请熊太行老师来跟你说说解决方案。

来,有请熊太行老师。

你好,我是熊太行,欢迎来到《关系攻略2》。

今天这一讲,我要跟你说三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1.什么是好学生的思维;

2.好学生思维会为什么折磨你一生;

3.为什么即使人到中年,治疗好学生思维也来得及。

我们这就开始。

先说说什么是好学生。

有的人从上学第一天开始就不是好学生,也有的人,工作到快退休了,还是带着浓浓的好学生气质。

为什么?

因为好学生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认知。

什么样的人是好学生呢?

他不想惹事、希望和人和睦相处;

他期望生活在正轨中,厌恶突然发生的情况;

他尊重法律和纪律,并且寄希望于它们的保护;

他害怕冲突,在和他人冲突的时候,会倾向于退让;

他极其渴望权威对自己的肯定,比如父母、学校老师、单位领导,甚至会屈从资深的同事、甚至年长路人的要求;

他对自己有比较高的道德要求,一旦有任何要践踏自己信条的场景,就会特别恐慌;

他内心自洽相当薄弱,而且容易冲突。

以上信念就是好学生思维,奉行以上大多数条款的人,就是妥妥的好学生。

好学生在群体当中活动的时候,往往被领导和同事看成是特别好的人,跟谁都能合得来,宜人性特别强,特别体面,跟春天的暖日秋天的风似的。

但是,这种光鲜建立在高度的克制和自我折磨之上。

有好学生思维的人,从小就被父母管得很严,当他们成为父母的时候,他们往往也会在无意识当中让子女变得非常辛苦、非常紧张。

举个例子,好学生一定听自己父母说过类似的话:

“我的孩子非常乖。”

“从来不调皮惹事。”

“他甚至都不会花零花钱。”

“有点内向。”

“她愿意弹两个小时的钢琴,一点怨言都不没有。”

都是血泪啊。父母以此为骄傲,却完全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好学生思维不仅仅折磨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数受害者,都是非常听话、非常顺从的学生。

这批人成年了、走上社会了,在人际关系上就会表现得特别害羞、畏惧冲突,缺少自信,有的人对谈恋爱和结婚都视作畏途。

别人发现他们的这些特质之后,往往会有针对性地欺负和拿捏他们。

往往在这个时候,好学生的父母才慌乱起来了,对自己的好学生子女一通呵斥。

(啊,没关系啊,反正他们也习惯了,知道孩子听话,骂不坏的。)

还有的则会控诉学校教育,说学校把自己的孩子教傻了。

他们不明白,好学生思维,是家庭教育和学校影响的共同结果。

有的好学生可能已经哭出来了,太对了,我的成长就是这样的。

别急,我带着你一起复盘一下你的童年,这种复盘不是为了让你指控父母或者批判学校,而是为了让你明白,好学生思维是怎么通过最糟糕的两种感觉来打垮你的。

这两种感觉,就是羞耻感和内疚感。

美国有个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他认为孩子在18个月到3岁之间,会进入一个自主对羞愧怀疑阶段。

这个词比较拗口,简单说,父母如果鼓励孩子在安全范围内探索世界,给他一定的自由。孩子就会发展处独立性和自主性,如果孩子受到限制、被过度保护,他们就会觉得羞耻,自我怀疑和苦恼。

这就是困扰我们一生的羞耻感。

未来,任何事情没做好、做错了、丢人了,羞耻感就会一下子占据我们的脑海,好学生都是高羞耻感的人,如果被低耻感的人冒犯,都是脑子嗡地一声一片空白,别人就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控制我们、欺负我们。

这里举个例子。

有位创业者、程序员苏享茂,生意做得挺不错,也挣了不少钱,后来相亲认识了他的妻子翟欣欣,翟欣欣发现苏享茂的公司有违规的部分,就逼迫丈夫把许多钱转给自己,不然就要举报他,还会把和他是乙肝携带者的事情公布在互联网上。

其实苏享茂的公司业务违规根本就不严重,公布病情之类的事情,更是毫无杀伤力,但苏享茂就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好学生,他根本就不允许自己的错误被暴露在全世界面前,于是他不断被翟欣欣勒索,最终被打垮,走上了绝路。

另外一种折磨人的感觉是内疚感。

还是埃里克森,认为幼儿在3~6岁的时候,会主动要求自己做一些事情(让我来,让我来),当他做错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内疚感。

如果父母能够鼓励孩子做事,化解他们的内疚感,孩子就会变得独立。

但是有些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独立,他们希望孩子听话、服从、希望孩子特别依恋自己。

他们往往会严厉批评他们,甚至嘲笑孩子的错误。

举个例子:

“爸爸为了养你,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

“妈妈就是为了生你,才变成现在这么胖的。”

这种批评和嘲笑,会造成严重的内疚感。

如果孩子是因为做错了事而连累了爸爸妈妈,那他下次不做就好了。

但如果告诉孩子,你因为出生或者活着,就伤害了甚至仍然在伤害爸爸妈妈,他应该如何认识这件事呢?

他只能忍气吞声,在所有和父母的冲突当中都选择退缩,进而在所有和世界的冲突当中,都选择退缩。

羞耻感和内疚感都很强的孩子,往往会变成非常勤奋的孩子。

小学生这么大的孩子,如果不能选择对抗,那就只有勤奋一种方式,能够换取一点自己的自由。

遗憾的是,父母看得清清楚楚,他们知道你的勤奋是一个摆脱动作,结果就是孩子越勤奋,错得就越多,父母打击他就越厉害。

这样的孩子,自信心会受到极大的打击,在伙伴团体当中,他很容易低下头来服从同伴。

有时候是因为同伴比他成绩好、会运动、或者家庭条件好,有时候对方其实一无所长,只是更敢于跟他绝交。

许多不平等的“闺蜜关系”也是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好学生为了不被自己的伙伴孤立,可以忍受侮辱、嘲笑,对对方百般讨好。

这种好学生思维会伴随他们直到成年。

他们永远自甘于生存在人际关系的下位上,不知道自己有魅力、不知道自己聪明、不知道自己强大。

明明自己很优秀,却永远在怯生生地、卑微地去讨好他人。

说的是不是你啊?

我刚才带你回到了好学生的家庭和校园里,去探索了我们的童年和青春期。

这不是一门谈儿童教育的课。

各位,我要带你去修复创伤,去变得强壮,要让你赢得天下。

你可能会说,已经上班好几年了,还去改变自己的思维,还来得及吗?

当然来得及。

即使是职场上的老江湖,也难免有被好学生思维困扰的时候。

曾经有一位在公司里当上总监的同学跟我留言,说她其实特别害怕她们隔壁部门那个短头发、说话特别快、脾气不太好容易炸裂的负责人,虽然大家平级,她见到对方,一定是小心翼翼的,自己的部门利益跟对方冲突了,她也会选择退让,下属看到了都不乐意,觉得她有点太谦虚了。

看完她的描述,我跟她说:

“你在害怕,你从小是不是教养特别好,学校里特别听话的那种同学?”

这同学当时就很吃惊,说熊师傅你怎么知道的。

我说,你可以仔细想想,这个隔壁部门的同事,是不是很像某个你曾经遇到的,特别厉害、特别暴躁的老师?

她想了想,说:“还真是,像我初中时候的化学老师,她总骂人,虽然没骂过我,但我一看她就紧张。”

我跟她说:“其实她只是像你的化学老师,并不是她,她就算要跟你吵架,你觉得你会输吗?”

她想了想说:“当然不会,我比她还受领导的信任呢。”

想象最坏的局面,发现其实也不会怎么样。

这一招就是系统脱敏法,以后的课程当中我会给你细说。

各位,发现了没有?

你远离了童年,但你摆脱不了羞耻感和内疚感。

你走出了校园,但你走不出权威人物给你的压迫和威逼。

怎么办?

我们一起挥汗如雨,把好学生思维连根拔起!

补上这一课,就可以变成强大的人,

这补课不是简单的和风细雨,而是需要痛苦的蜕变,这个过程中,许多认识要颠覆,许多关系,也需要重建。

比如你可能需要去跟父母对抗,去摆脱他们仍然在对你进行的影响和控制。

也可能要真实地去面对你的配偶或者恋人,他可能会惊讶地发现昔日好对付的小白兔小羊羔,会变成一个强大的人,不再是小可爱或者铁憨憨,变成了可以联手的伙伴。

你要真正面对这个真实世界,而不是一厢情愿地蜷缩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幻想;

你要跟我一起适应冲突,大胆说出自己的所欲、所爱和所憎;

你需要和羞耻、内疚斗争,重振自信,摆脱控制;

你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的帮助;

你也需要一起进步的伙伴。

让我们的灵魂重新强大起来,做让自己喜欢、让自己舒服的人。

各位,我们共勉。

好,内容听完了。

你刚才听到的,是我们最近上线的一门新课,《熊太行·关系攻略2》。这是一门年度日更专栏课程,原价299元,现在正是618大促期间,可以满300减50。假如课程本身的价格不够满减的话,也别担心,我们已经为你准备好了凑单满减方案,还有不少的1元凑单小课程,组合购买可以更加划算,优惠截止到6月20日。

假如你感兴趣的话,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

“关系攻略”

,就能看到这门课的订阅入口,推荐你现在加入。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