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精选

吴军:如何识破生活中的“感情陷阱”?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的内容来自吴军老师的新课《逻辑思维训练50讲》,我们要回答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就是,怎样纠正生活中的那些思维谬误?

比如,二元思维谬误。那什么叫二元思维谬误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我跟你妈同时掉水里了,你先救谁?还有,这件事我跟他产生了对立,你到底是支持我还是支持他?

这些看上去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按照吴军老师的话说,都属于二元思维谬误。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正确的思维方式又应该是什么呢?

来,咱们有请吴军老师。

你好,我是吴军。欢迎来跟我一起训练逻辑思维。

这一讲我们要介绍的几种非形式谬误,都和主观感情有点关系。事实上,生活中的很多坑都是通过操纵情感,让你“感情用事”,然后上当受骗。这一讲,我们就来讲讲要如何识破这种没有逻辑的“感情用事”。

*简单的二元思维

首先我们要讲的谬误,叫简单的二元思维,也被称为假两难谬误,简单来说,就有点像我们在生活中常说的“二极管”,非对即错,非此即彼。

举个例子,我在《硅谷之谜》一书中讲,在信息时代,企业追求的目标不是做大做强,成为百年老店,而是不断赶上下一次技术进步的大潮。有些人就会反问道:“不做大做强,难道还要做小做弱吗?不追求百年老店,难道一年就要关门么?”

这就是典型的简单二元思维。不追求做大做强并不一定就是做小做弱,它可能是小而精,小而强,小而美。比如今天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六家公司中,除了沙特阿拉伯的国家石油公司(Aramco)和美国的亚马逊之外,剩下的四家公司苹果,微软,谷歌和脸书,人员规模在同类企业中算是小的,但是它们人均的产值非常高。而且这几家公司的产品线也非常短,每家公司主要的产品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这就是小而精,小而强。

另外,从时间的维度来看,不追求百年老店,也不意味着一年就要关门。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当这个价值和意义不存在时,延长它的寿命其实是在浪费社会的资源。美国市值最大,最重要的500家公司,现在的平均寿命只有18年,它们既不是百年老店,也不是一年就关门。相比之下,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要长很多,但是很多是僵尸企业,只是为了存在而存在,竞争力非常弱。

习惯简单二元思维的人,不仅脑子里只有非黑即白的逻辑,而且往往只看到了事物诸多方面中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可能性,也忽视了黑白之间的灰度。

最典型的情况就是,这些人常常把不需要对立的问题对立起来。比如有人可能会对你讲,“这件事你如果不支持我,以后就再也不要来找我了”。这就是把原本不需要对立的事情对立起来了。而且你一听到这话,马上就被带入到对方的情绪里,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近人情,是不是应该站在“感情”这一方。这样一来,接下来的讨论就已经不在“讲理”的范围了。

我在之前的专栏里,讲了很多“斗米恩,石米仇”的故事,就是说很多人对一时的小恩小惠会感激不尽,对长期以来一直得到的好处却视而不见,甚至遇到点不如他的意的情况,他就马上翻脸。这样的人你可以认为他人品差,但也可能是他认知水平太低,缺乏基本的逻辑思考能力,把一件事你没有满足他要求的事,和对你的整体评价硬生生地联系在了一起,失去了全面考察一个人的判断力。

*诉诸暴力的谬误(Argument from force)

好,讲完了这种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二元思维,接下来我们来看另一种逻辑谬误——诉诸暴力的逻辑谬误。这里的暴力不是指利用武力来使别人屈服,而是说在对待逻辑关系上非常粗暴,把两件不相干的事情强行扯到一起。

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这么训斥孩子: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去要饭;或者老板这样威胁下属:如果你不按照我的意愿为我做某件事,我就给你写差评,扣你的奖金,等等。

这些就是诉诸暴力的谬误,它把两件不相干的事情X和Y扯到一起,讲“如果你不同意X,Y就会发生”。被威胁的人常常会想,“如果我不想让Y发生,就要同意X”。但是由于X和Y原本没有联系,Y之所以可能会发生,是因为对方靠暴力实行了威胁,它不是X的必然结果。因此,有些时候,你即使做了X,Y也可能会发生;而另一些时候,你即使没有做X,Y也不会发生。

比如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这样一种场景:一个间谍拉某个掌握情报的人下水后,对他说:“如果你不答应继续为我偷情报,我就把你过去做的事情曝光。”这样一来,很多人就这样答应了,于是就被拿捏住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骗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行骗或者敲诈勒索的。

如果真遇到这种情况,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及时止损,不要让损失继续扩大。有人可能会觉得,我如果不答应,这些丑事岂不就会被别人发现了。其实一个人如果做了丑事,而且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了把柄,这就已经是沉没成本了,就不要再想着如何挽回损失了。唯一能做的就是面对现实,为自己过去做的错事付出该付的代价,以后少做那种错事。

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条件和结论不相干时,这样的推理才是诉诸暴力。

有些话,虽然我们不喜欢,但它讲的是事实。比如老师对学生讲,“如果你不参加考试,你就会不及格,这门课就得重修”。这不是诉诸暴力的谬误,因为不参加考试一定会得到不及格的结果。类似的,如果单位里有规章制度,两次考核不及格就会被开除,这时老板找你谈话:“你需要努力了,如果你这一次再不能完成任务,就会被开除。”这也不是诉诸暴力的谬误。

*诉诸怜悯的谬误(Argument from pity)

如果说诉诸暴力的谬误是“用威胁”,那么诉诸怜悯的谬误就是“装可怜”。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场景:

一位学生对老师说,求求你让我及格,否则我就无法毕业。

这种事情好像在我们的身边经常发生,只不过对话的对象可能是下属和上级,孩子和家长,商业合作中的乙方和甲方。这种说法,就是诉诸怜悯的谬误,判断学生是否及格的理由,不是他能否毕业,而是他是否学得足够好,达到了要求。

今天有一些人坑害朋友、合作伙伴,或者采用违反规矩甚至法律的方式做事情,比如有人制造贩卖假货,骗朋友的钱,在学校里考试作弊,在单位里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一旦被发现,他们就会说,我出身贫寒,想上一所好学校,过一个好日子,难道有错么?这种说法就犯了诉诸怜悯的谬误。

能不能上好学校,条件是在公平的考试竞争中达到那所学校的录取标准,不是自己可怜不可怜,是否有要上好学校的意愿。能不能过好日子,是看他对社会的贡献是否足够多,如果足够多,他获得的回报就足够多,足够他过好日子。想拥有一件好的,别人没有的东西,就需要达到拥有它的条件,而不是装可怜。

诉诸怜悯的谬误还有一个延伸,就是诉诸情感的谬误。很多人觉得,自己可以不讲理,靠感情打动对方。遇到一个糊涂人,这种做法或许能一时得逞,但是在当今这样大家普遍讲理的社会,这种做法会处处碰壁。

*诉诸人身攻击的谬误(ad hominem fallacy)

这一讲要讲的最后一个逻辑谬误,叫做诉诸人身攻击的谬误,这个谬误也被称为下井投毒,也就是说当别人在井下的时候,你往下投毒把对方毒死,不让对方开口。比如我们在生活中会听到有人这样讲话,“张三就是一骗子,他的话都不能听”,或者“李四又不是学生物的,他懂什么转基因”。这时张三和李四无论讲什么,大家都会觉得他们说的话不可信。这种

借着和当前谈话主题无关的个人特点,比如人格、地位、或者学历,来驳斥对方或支持己方的论证方法,就是诉诸人身攻击的谬误。

除了刚才说的这种情况之外,诉诸人身攻击还有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堵住对方的嘴不让对方讲话。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两个艺术家争了一辈子谁才是大师,结果活得长的那位成为了大师,因为他怎么说,对方再也无法反驳了。在生活中你同样会见到这样的情景:两个人在辩论,一方没完没了地说,不让对方插嘴。这样一来,辩论当然是他赢了。但是由于这种“赢”并非来自于有道理,其实是一种霸凌行为,因此无法让大家信服。

今天如果你看新闻就会发现,但凡有公开政治斗争的地方,就会有人通过诉诸人身攻击来堵对方的嘴。这件事即使是学富五车的人或者自诩为体面的人,也不能避免。比如你会听到一些美国大学教授谈到川普时,张口先说他是骗子,然后再谈论他做的事情,这就是诉诸人身攻击。其实如果你想评价某个人,就事论事就好,不需要贬低他也能把事实讲清楚,但是如果一上来就诉诸人身攻击,反而让人感觉看法不客观。为了避免犯诉诸人身攻击的谬误,我们在反对某个人的看法和言论时,一定要记住给对方留说话的机会。

另外,因人废言其实也是诉诸人身攻击的谬误。也就是说,我们不能通过否定一个人,来否定他的话。要避免诉诸人身攻击的谬误,最好的办法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

总结:

好,这一讲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来给你做个总结:

这一讲我们介绍了几种非形式谬误。简单的二元思维讲的是,总是认为事情是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没有意识到事情还存在中间状态。诉诸暴力的谬误,讲的是把两件不相干的事情扯到一起,威胁如果不做到a,就会发生b。诉诸怜悯的谬误,讲的是想通过获取同情来获取支持,而不是通过讲理。诉诸人身攻击的逻辑谬误,是指通过人身攻击,来攻击一个人的观点或者论证。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些逻辑谬误时,不要被他人的逻辑带着走,而是要及时揭露对方的漏洞或者伎俩,把讨论拉回到讲理的正轨上,不要感情用事。

作业:

最后照例给你留一道思考题: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很多骗局,都是利用了这一讲我们所学的逻辑谬误,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你能够举一个骗局的例子,并说明它是属于哪一种逻辑谬误吗?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好,内容听完了。

按照过去的想法,你看逻辑学这得是多么艰深、抽象的一门学科呀。但现在经过吴军老师这么一讲,你觉得它还抽象吗?当然不了。逻辑学可以说是每个现代人,尤其是成年人的必备技能。这就好比给大脑做一次整理,让原本模糊的地方变得清晰,让原本混乱的地方变得有秩序。

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

吴军

”老师的名字,就能看到这门《逻辑思维训练50讲》的订阅入口,推荐你现在加入。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