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精选

何刚:苹果为何放弃造车项目?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最近,车圈的新闻可是真不少。比如,比亚迪发起了一轮掀桌子似的降价。再比如,苹果又宣布不造车了,取消造车计划。要知道,现实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连锁反应。不管是价格战,还是苹果不造车,这些事都可能会通过一连串的传导,产生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那今天我们要听的,就是车圈的其中一个大新闻,也就是苹果放弃造车。

首先,苹果为什么要放弃造车呢?要知道,汽车可一直是一个关键的大市场。其次,这个决定又会产生哪些连锁反应呢?最近,何刚老师在他的《投资参考》里做了详细的解读。

来,咱们一起听听何刚老师怎么说。

你好,我是何刚。欢迎回到《投资参考》。这是我们100节投资热点分析的第五十八篇,我们现在开始。

《投资参考》大课第二十九场直播,我们分析了人工智能产业。其中特别谈到,苹果公司正在放弃探索了近10年的造车项目。

这个决定,让投资市场对苹果公司的价值产生了新的判断。你可能也注意到了,苹果股价近期不涨反跌,这里面的原因以及苹果未来的投资前景,值得你更详细地了解。

结合投资机构的研究观察,以及《财经》晚点团队和《巴伦周刊》的报道分析,我们今天将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1.是什么在推动苹果放弃造车项目?2.苹果能否在人工智能领域再领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1.是什么在推动苹果放弃造车项目?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苹果公司并没有公开官宣停止造车项目,但也没有对媒体的报道进行否认回应,所以在不少投资者看来,苹果是默认了这件事,这导致了我们刚刚说的苹果股价下跌。

一个项目之所以有这么大影响,是因为苹果对它的投入十分巨大。从2014年立项以来,这个项目耗费了10年时间,金钱上的花费更是巨大,光是项目成员就有2000多名。

既然投入了这么多,苹果为什么会突然叫停了呢?综合各方面信息与分析,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这个项目的盈利水平低于苹果原来的预期,二是制造等因素导致苹果汽车上市时间很不确定。

先说苹果汽车的盈利预期。《财经》晚点团队分析认为,苹果原本希望汽车项目能找到奢侈品那样的利润率方法。这个预期在苹果公司并不稀罕,你或许想到了,乔布斯给苹果确定的传统一直是这样——要做出足以改变行业的全新产品,从而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高利润率,撬走相关行业的大部分利润。

比如乔布斯在1997年回归苹果后,推出了音乐播放器iPod,这个产品因为出色的设计和内容的闭环,拿走了原属于音乐厂牌的大部分利润;然后在2007年,苹果又推出了苹果手机,不仅拿走了全球智能手机产业65%-80%的净利润,甚至还从全球电信运营商那里分得了可观的利润。

正是因为这个必须实现超高利润率的公司传统,在截至2023年9月的财年里,苹果才能有高达44%的毛利率、30%的经营利润率以及25%的净利润率。作为一家消费电子硬件厂商,这样的利润率是难以想象的。

这不仅远高于三星和小米等同行,即使放在全球奢侈品行业,也只有爱马仕集团的各项利润率比苹果高,另外两大奢侈品集团,开云集团和LVMH集团,无论是经营利润率还是净利润率,都低于苹果公司。

而相比于苹果在硬件产业上的这些高盈利,想靠造汽车赚大钱,就太难了。

你可能比较熟悉的汽车公司,无论是这些年引领新能源汽车的特斯拉,还是传统豪华车公司法拉利、保时捷、宝马和奔驰,它们的利润率大都低于苹果。比如法拉利,虽然以76%的高毛利率超过了苹果,但在扣除销售费用和人员费用后,它的经营利润率和净利润率依旧不如苹果;再比如奔驰和宝马,也只有12%左右的经营利润率,不到苹果的一半。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苹果摸索近10年的造车项目,为什么说放弃就放弃,因为

看不到苹果汽车可以卖高价、获得高额利润的可能性,从预期赢利的角度考虑也应该叫停。

另一个很明显的原因,则是

苹果汽车的推出时间表一直不明确,看起来,苹果已经错过了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的第一阶段大风口。

苹果造车计划是2014年启动的,在当时美国的特斯拉公司刚刚实现了电动车的量产突破。

等到2023年,特斯拉的年产销量已经超过180万辆,盈利总额超过149亿美元,这比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同期的盈利,多了整整50亿美元,特斯拉因此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新能源汽车公司。而苹果的汽车上线却还遥遥无期。

而且你要注意了,即使是特斯拉这样的汽车行业创新引领者,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不得不在生产环节就节省制造成本,同时还多次主动降价,以应对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同行的价格竞争。

比亚迪也有自己的难处。虽然靠压低成本和压低利润率,它以更高的性价比赢得了市场,在过去两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冠军。但仔细看比亚迪的盈利能力,毛利率只有19%左右,净利润率不到5%,你会发现它挣的其实都是辛苦钱。

很显然,面对这样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苹果汽车想要以较高价格和较高盈利水平赢得市场,其实非常难。

而且苹果还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生产几乎全靠外包。

《巴伦周刊》的分析认为,特斯拉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为了确保效率和成本控制,不得不花巨资在美洲、亚洲和欧洲自建了六个超级工厂,自产自销新能源汽车。

相比之下,苹果公司几乎所有的消费电子产品,都是靠产业链全面外包来实现的,甚至长期靠中国内地的生产组装,来满足全球市场需求。这一套逻辑用在硬件设备生产上还行,但用在汽车设计生产上显然不行。如果苹果全靠外包来生产汽车,那估计2030年之前苹果汽车都无法上市。

即使苹果选择像特斯拉一样自建全球市场的生产布局,也会面临很多挑战。比如经验和成本的问题,以及建设周期和可靠性的问题,实际上在短期内也很难保证质量和效率。

所以综合来看,

由于无法获得更高利润率,也无法迅速实现高效率量产以保证供应全球市场,苹果汽车项目不得不叫停。

那叫停后多出来的员工和资金怎么安排呢?根据报道,苹果在内部已经明确宣布,公司将全面转向人工智能的硬件和软件研发,希望在趋势明确的人工智能产业浪潮中保持领先,并获得新的发展。

你多少可能也听说过一点,苹果手机和电脑等产品的销售增速这几年都在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所以苹果公司寄托在人工智能上的希望能不能实现,也很难说。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2.苹果能否在人工智能领域再领先?

综合各方面分析研究,这个问题的简单回答是:苹果虽然有机会,但是不乐观。机会,在于苹果成功而成熟的硬件软件生态;而不乐观,也恰恰来自于此。

先说机会。苹果公司在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智能硬件软件和应用的基础,可以直接助力它的人工智能发展。

比如基于此前智能技术而开发的Siri语音系统,CarPlay智能座舱系统,以及最新上市的Vision Pro头戴显示设备等,它们都有可能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基础上,实现全新的产品迭代升级,从而争取市场机会。

这里其实涉及一个业界有争议的问题,那就是苹果公司全面转向人工智能,究竟会在基础层、技术层还是在应用层发力呢?从产业价值链来看,当然是基础层和技术层更重要,但从苹果的现实可行性来看,结合我们刚刚说的这些苹果原有的硬件软件商业生态,还是应用层更现实。

这也是它之前造车的逻辑。这种做法其实很常见,小米公司的造车逻辑就是这样,目前小米汽车的研发已经趋于成熟,量产上市应当就在不久之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凭借旧的商业生态发展新业务的可行性。

说回苹果的优势,除了现成的技术和产品基础,苹果之前在智能手机和电脑领域,获得的高额利润率和积累的技术人才,也让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了明确优势。

智能手机和电脑把苹果公司的市值推高到了3万亿美元左右,还留下了高达1620 亿美元的现金储备,所以它才可以为了造车项目耗时10年。换一家公司这么长时间做不出产品,可能早已经被拖垮了。

人工智能的研发突破和产业应用,需要的正是苹果拥有的巨额资金。更何况它还拥有刚刚我们说的,叫停汽车项目后多出来的2000多名员工,也能投入到人工智能项目中。

说到这,你是不是感觉苹果这优势也太多了?但别忘记前面说了还有不乐观的方面。

先放眼整个美国的人工智能环境,它的领先优势,主要来源于英伟达等芯片公司所在的基础层,以及微软等科技公司所在的技术层;至于涉及千行百业的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层,美国虽然有亚马逊等公司获得了重要的应用突破,但总体上的领先优势并不明显。

因此对苹果公司来说,要是想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领先,接下来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第一条路,在人工智能产业中游或上游努力,坚决介入技术层或基础层的研发创新竞争。但是,在这两个层面有成果的美国科技公司已经很多了,留给苹果的空间并不大。

那就只剩下第二条路,在人工智能产业的下游,也就是应用层上发力,争取实现新的智能硬件和软件应用创新突破。这一点,我们刚刚已经分析过就不重复了。

总之,

结论就是苹果在应用层是有机会的,但挑战也很大。

如果它不能把此前评价有争议的Siri智能语音系统、智能座舱系统以及智能头显设备等产品真正做好,切实进入人工智能产业广泛而丰富的应用层,就很可能错失掉这最后的机会。

不过,如果这种情

况真的发生了,其实也不令人意外。因为

历史上每一次产业革命的发生,都会让此前一些如日中天的行业巨头迅速衰落。如果苹果不幸在这一轮人工智能产业浪潮中落伍了,或许也会同时有更让人振奋的科技创新或智能硬件公司诞生,你可以继续关注并期待。

我是何刚,《投资参考》每天陪伴你,一起学习理性的价值投资。再见,谢谢你。

好,内容听完了。

现在,何刚老师的《投资参考》课程已经有超过2万名同学加入。课程现在正在更新中,全年是50节直播课,200讲音频课。而且你有任何关于投资方面的疑问,还可以来直播大课中,向何刚老师提问。

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

投资

”两个字,就能看到何刚老师的《投资参考》的订阅入口,推荐你现在加入。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