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精选

刘勃:孔子究竟有多少张面孔?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的内容来自刘勃老师的《

国学课

》第二季,我们要听的是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到大,在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一定会听说过,一定绕不过去的名字,这就是孔子。

这么多年以来,很多文学作品,包括电影、小说、纪录片都诠释过孔子的形象,而且每个版本又都非常不一样。而孔子这两个字,也在一代代中国人的考证、想象与诠释中不停地变换着模样。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咱们就有请刘勃老师来跟你说一说。

来,有请刘勃老师。

你好,欢迎来到《刘勃的国学课》。

今天开始,讲读本季课程要面对的第三部经典,《论语》。

《论语》的主要内容,是孔子的语录。这个说法不严谨,课程第一讲,先粗略勾勒轮廓,会提供很多不太严谨但大差不差的说法,后面的课程里,我们再慢慢讲解某个问题严谨点应该怎么说。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所谓“国学”而言,孔子太重要了。有个很经典的说法,中华文明,是由孔夫子和秦始皇缔造的:孔子代表传统中国的思想精神,秦始皇代表传统中国的制度结构。前者是头脑与心灵,后者是躯干,当然二者常有冲突,脑子老想离开躯干飞出去,躯干则经常觉得脊髓反应够用了。

因为孔子很重要,所以关于孔子的奇奇怪怪的说法就很多。

孔子的长相

比如说,孔子长什么样子?

有一年,我到孔子的老家,山东曲阜去玩。孔庙门口,排长队,我等待无聊,刚巧旁边有个卖扇子的老太太,我拿起一把看了看,扇面上是画得很粗糙的孔子像,我就又放了回去。

老太太说,看了就得买。

我也是嘴贱:“画得太丑了,不买。”

老太太说:“看你戴个眼镜儿,怎么这么没文化,孔子长得本来就丑。”

我得了教诲,就按老太太开的价钱,把这把扇子买下了。孔子长得丑的传说,我当然早就知道,只是没想到在老夫子的家乡,如此深入人心,如此得到认同。所以老太太这把扇子我不买不行了,感谢她给我一个至关重要的提醒。

说孔夫子长得丑,文献依据是有的,首先是《荀子》,《荀子·非相》说:

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孔子的脸,长得像蒙倛。蒙倛是啥东西?

据说鬼界的规矩,老鬼喜欢欺负新鬼。家里有人过世了,作为死者的亲人,当然不希望他的鬼魂受到老鬼的欺负,就要想法子保护他。出殡的时候,队伍前面举一个恐怖的面具,能够把鬼吓走。

这面具就是蒙倛。

就是说,荀子讲,孔子长得鬼见愁;又据司马迁说,孔子身高九尺有六寸,按照汉代的尺计算,身高达两米多。这么大个子配这么张脸,看起来震慑力极其强悍,这倒是合理解释了,孔老夫子为什么能安全周游列国,因为这长相确实没什么人敢惹。

这是开玩笑。

其实,荀子说的未必可信,他也没见过孔子。荀子这篇文章,题目叫《非相》,目的就是批判过于重视长相的观点。因为荀子生活的时代,颜控特别多,帅哥一出场,经常让大姑娘小媳妇兴奋得不行,他用了四个字,“比肩而起”,这些女同胞看见偶像就肩并肩站起来了。还有很多国君也颜控,看人长得帅,就让人做大官。

荀子对这个风气非常看不惯,他说这样是不对滴。颜值重要吗?我看不重要。孔子就长得很丑,但不影响他是圣人啊。荀子还说,何止是孔子,尧舜禹皋陶(gāo yáo)伊尹傅说周公……这些古代的圣人们,一个个都长得奇形怪状。对了,还有书说,孔子身上,不同器官长得像古代不同的圣人,这倒是把话说圆了,就是把自古以来的各种丑,拼盘凑出来一个孔子。

按照荀子的逻辑,与其说孔子虽然是圣人,但是长得很丑,不如说因为孔子是圣人,所以他必须很丑。

实际上,就是因为孔子被公认很伟大,所以经常就被拿来用作一根敲打现实的棍子。有人觉得自己生活的社会道德败坏,就说,大家都忘了孔子,孔子多高尚啊。同理,觉得社会太颜控了,就说大家都忘了孔子,孔子多丑啊。

伟大人物必须长得丑,或者说长得奇怪,这种观念在民间一直挺有影响力。

但大多数人不理会荀子的说法,觉得孔子应该长成一张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证件照。现在我们在各种场合看见的孔子像,大多是长得并不奇怪,但是长着一张仿佛一张嘴就要督促你学习的脸。

孔子的思想

至于孔子的思想是什么,就更加变化多端了。

秦始皇一统天下,很多读书人觉得秦始皇治国的方法是不对的,就反对,表示孔子的教诲不是这样的。在

秦朝

官方看来,儒家的特点是:“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朝廷的政令一发布,他们就拿自己的学说,来评价政令对不对。当着面,心里觉得皇帝不对,一到社会上,就公开宣扬皇帝不对,就喜欢通过指出朝廷的方法有问题来显得自己的高明,他们的名声就来自于彰显自己比君主更高明,而且就是在他们的带动下,形成了一种批判朝廷方略的舆论风气。

照这个说法,孔子是批判朝廷的舆论领袖的祖师爷。

但到了

汉朝

,孔子就不再是反对朝廷政令的代表了,而是朝廷有什么新政策,都可以从儒家经典里得到加持,找到依据。孔子就和皇帝是一伙的了。

但是,孔子应该怎样支持皇帝,不同儒生有不同意见。

有的儒生觉得,孔子一个平民,他的话怎么才能显得特别有说服力呢?对了,孔子不是他人间的爸爸生的,而是“黑帝之精”,天上的黑帝的儿子,他是受上天的指示,来辅佐汉朝的,他早就预言了,自己死后三百多年,会有个汉朝,孔子的书,就是为汉朝写的。秦始皇要焚书坑儒,孔子也知道了,所以孔子有遗言:“不知何一男子,自谓秦始皇,上我之堂,踞我之床,颠倒我衣裳,至沙丘而亡。”秦始皇怎么死的,他老人家都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一派,就是所谓今文经学派。

另一些儒生觉得,你们这个太浮夸了,孔老夫子没有这么神神叨叨。他也是凡人,学问好,尤其了不起的地方,是不搞创新。注意,当时创新不是体面的事。要强调孔子了不起,就要强调孔子没创新,重要的是传承,孔子的治国思想传的谁的?周公。周公制礼作乐,西周盛世,就是周公一手缔造的。西周是黄金时代啊,比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好多了,所以要听孔子的,听孔子的就是听周公的。这是所谓古文经学派。

这两个孔子显然是不一样的,于是就吵啊,一直吵到汉朝灭亡,谁赢了?我们知道,古今中外的吵架,很少有谁吵赢了的,更常见的,是吵烦了。

所以到了

魏晋南北朝

,儒家影响力相对衰落,老庄也起来了,佛教也兴起了,到了唐朝,就形成了一种观念:

孔子的思想,是治理国家的主导思想,还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主导思想?但是,如果你心里有这样的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那你不要去问孔子。或者你想问,这个世界是如何诞生的?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种问题,也不要问孔子。问谁呢?可以去看看《老子》《庄子》,也可以翻翻佛经。也就是说,社会的、政治的问题,问孔子;宇宙、人生的困惑,问老庄和佛陀。

一直到

中唐

,有个人站出来说,不对,宇宙人生的困惑,也应该到孔子这里来找答案。这个人就是韩愈。韩愈为什么号称“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可不光是他的文学水平高,还因为他要把丧失了的儒家思想阵地夺回来。

到了

宋朝

,还有后面的

明朝

,韩愈所提倡的这个能够回应一切困惑的孔子,就成了主流。但问题又来了,孔子到底是怎

么回应的?

一派意见是,孔子代表了一种能够理解世界本质的终极价值观,叫作“天理”,人活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理解天理,懂了天理,也就可以回应一切困惑。这一派,叫理学。

另一派意见是,孔子告诉我们,一切问题的答案,其实都早就藏在你的心里,所以有了困惑,不要到外面去找答案,而应该追问自己的内心。你找回了自己在滚滚红尘中迷失的心,一切疑问也就都有了答案。这一派,叫心学。

大家都知道,理学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这就是所谓程朱理学;最有名的心学大师自然是王阳明,这就是所谓阳明心学。

这就是说,

宋朝明朝,又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孔子。

到了

清朝

,又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是当时思想管制比较严厉,清朝皇帝对朱熹的态度,其实是,第一要背,因为朱熹对四书的注释,是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第二不要去理解和实践,因为朱熹也是想指导皇帝怎么治国的,清朝皇帝觉得这个不好。宋朝人、明朝人喜欢的孔子,太把知识分子当回事了,这是妄自尊大。早就有学者指出,如果真有儒生拿朱熹的思想去跟乾隆皇帝讲应该怎样治国,大概不免要被杀头的。

另一方面,宋朝尤其是明朝的学问,理学也好心学也好,总体上比较务虚,于是又有人觉得,还是汉朝人的学问好,拿着儒家经典抠字眼,很实在。

于是清朝又有了所谓汉宋之争,我们到底是要选择汉朝的孔子还是宋朝的孔子?实际上

清朝人有自己的孔子,就是埋头在故纸堆里做学问的孔子。

清朝学者学问是真好,春秋时代的孔子要是穿越到清朝,发现自己随便一句话可以被注释几十页,恐怕要被吓回去。

古代就已经有这么多孔子了,到近现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孔子的形象自然又要大变。古代不管孔子的形象怎么变,大多数时候,孔子总之是最大的权威,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痛定思痛,要“打倒孔家店”,当然,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民族自信心慢慢起来,孔子的形象又一变。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生的,亲身感受到几十年来对孔子评价的巨大变化。比我再大个一二十岁的前辈,对这个变化的体会,应该还要更深。仅仅是最近几十年,又有众多截然不同的孔子。

后世的孔子千变万化,是两千多年来社会不停变化的体现。

那么,真实的孔子到底什么样?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去读《论语》。

《论语》里的孔子也不敢说是真实的,但至少是最接近真实的孔子。

好,内容听完了。

刘勃的国学课

》第二季将用一整年的时间带你读懂10部传世经典。同时,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这个课程正在权益升级中。从3月13号到3月20号,只要加入《刘勃的国学课》第二季,就能免费获得《〈诗经〉朗诵·54首》。你可以配合《刘勃的国学课》第二季一起来听,享受传统诗歌的音韵之美。

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

国学

”两个字,就能看到《刘勃的国学课》第二季的订阅入口,推荐你现在加入。

同时,假如你已经是《国学课》第二季的同学,也可以点击文稿。在文稿的末尾中有一个图片,只要点它,就能够马上领取《〈诗经〉朗诵·54首》的音频。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