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头条

289|2024CES机会观察:“创新链”与“AI脑洞”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2024消费电子展(CES)落幕。第二个是,寒假临近,全国多地举办艺术展。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就在上周,1月9日到12日,被称为科技界春晚的2024年CES,也就是消费电子展,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

今年的CES一共有4000多家企业参展,科技界有头有脸的企业,比如,微软、谷歌、英伟达都去了。其中,中国企业是1000家左右。包括,联想、海信、TCL、小鹏、京东方等等。展会总体观展人数大约是13万人,比去年的11万上升了一些,但是,比起巅峰时期2020年的17万人,还是少了一些。

最近几天,关于CES的报道很多。今天咱们就选取三个观察角度,其中值得关注的信息。

第一个角度,咱们看参展方。各个国家,在展会上都处于什么位置?

首先,今年美国有1200家企业参展,数量排第一。其次,韩国展商的风头很大,无论是三星、LG、SK、现代这样的大厂,还是中等规模的企业,参展拿的面积都很大。同时,今年韩国的初创公司也特别积极。除此之外,还有人观察到,跟韩国相比,日本今年的劲头,似乎有点停滞。

当然,咱们最关心的,还是中国。从数量上看,这次中国有1000家左右的企业参展,占全部参展商的1/4。跟历史对比,比去年的485家翻了一番,跟2020年的1000家持平,比2018年巅峰时期的1500家少一点。同时,还有一个现象,按照36Kr和吴晓波频道的观察,中国的展商数量是巅峰时期的2/3,但是,中国展商的展位只有巅峰期的1/3。这也许是因为,前往的中国厂商中,中小企业以及初创公司的比重变大了。

同时,中国参展商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

比如TCL,1991年第一次参加CES的时候,展位面积只有9平方米,展出的产品也是代工的初级消费品。而现在,TCL把产品品类,拓展到了各种智能终端和屏幕技术产品。2023年的前11个月,TCL智能屏在美国市场的零售量已经排到了第二,市占率是13%。

换句话说,

在泛消费电子领域,中国依然是至关紧要的参与者。同时,中国的供应链,正在朝着创新链的方向做迁移。

第二个角度,咱们看看展会上,展出了哪些前沿科技?

要知道,CES作为消费电子风向标,它展出的,往往不是时下最热卖的产品,而是未来一两年里可能会推向市场的前沿产品。在这儿,你可以提前一步感受即将到来的风口。

那么,今年这个风向标,指向哪儿?

我们可以看到好几种趋势。比如,屏幕特别卷,三星、LG、TCL这些大厂,带来的全是100英寸以上、8K分辨率的大屏幕。再比如,AR、VR类产品依然很多,而且越来越轻便,不需要主机和笨重的头显,只需要戴个眼镜就行。再比如,汽车也在走向智能化,像是智能驾驶、飞行汽车等等产品,在展会上都出现了。

但是,

假如要选一个最突出的趋势,那就是AI硬件特别多。最时髦的,是把生成式AI和硬件结合的产品。

比如,三星发布了一款家庭陪伴机器人,是一个二轮小平衡车+AI语音助手+投影仪,你可以带着它到处跑。在厨房做饭,它能把菜谱投在墙上。在客厅做瑜伽,它能把视频教程投在天花板上。

再比如,有一家中国公司,叫时空壶,推出了一种智能翻译机。这是一个耳机盒子,你可以在盒子上设置,左耳一种语言,右耳另一种语言,然后两个语言不通的人,各戴一个耳机,就能无障碍交流了。

除了生成式AI,传统AI也在向硬件领域渗透。比如,有一种能识别猫脸的自动门,它不光会认猫脸,还能判断猫有没有叼东西回来。再比如,施华洛世奇公司推出了一款智能观鸟望远镜,它能自动在你的视野里显示,这只鸟是什么品种,还能直接拍照放在你的手机里。最好玩的是,有一家韩国公司做了一款智能外骨骼,其实就是一根腰带,再加两根能牵引大腿的活动杆子,它能判断你在上坡还是下坡,然后通过调节牵引力的大小,让你走路更加轻松。

这些产品,总体上都是用AI的力量,让人的生活更便利。除了这些,还有AI牙刷、AI跑鞋、AI枕头、AI床垫等等各种产品。总之,脑洞一个比一个大。

这是第二点,今年展会的前沿趋势。接着,咱们看第三个角度,轻松一点,看看会场内外,那些跟CES有关的好玩的事。前段时间,媒体36kr做了专门的梳理。

比如,去年刚开业的“大球”,也就是拉斯维加斯那个巨大的球形运动场Sphere。展会期间,大球还给这个广告屏涨了价。原本,一支轮播一周的广告片,费用是60万美元,但是CES展会期间,一支轮播一天的90秒广告片,费用是110万美元。

再比如,CES除了是前沿展会,也是新鲜玩意儿的大卖场。像是美国PIVOTAL公司发布的小型电动飞机,19万美元一台,现场下单,6月发货。还有,中国机器人厂商宇树科技带来了7条机器狗,开展第一天就被预订了4台。

再比如,展会还提高了整个拉斯维加斯的温度。来自150个国家的13万观众,据说把拉斯维加斯市中心的温度,推高了3摄氏度。

好,关于今年CES上的趋势和见闻,咱们先说到这。

最后,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就在

今年CES开展之前,它的主办方,也就是CTA,全称美国消费科技协会,发布过一份预测,说今年美国的电子消费,将出现明显的增长。

因为

按照电子产品的迭代和使用周期,大家在疫情期间购买的电子产品,恰好在2024年迎来一个换代节点。

这个逻辑,放在其他市场也许也适用。从事科技消费行业的同学,可以多关注。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最近,临近寒假,艺术展也开始变多了。比如,北京举办了丝绸之路艺术大展。再比如,上海举办了19世纪欧洲经典艺术展。

但今天,我们要说的重点,倒不是艺术展本身,而是一个更实际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外行人,怎么才能看懂一件艺术品?

单纯地请教内行吗?不一定行得通。比如,你问一个艺术生,毕加索的画看起来为什么这么奇怪?他可能会给你说,这是毕加索为了解决真实性的问题。放心,对外行人来说,这话往这一撂,大概率两个结果。

第一,人家内心一定有一堆疑问。肯定会想,不对啊,毕加索的画哪里真了?一个好好的人画得跟拼图似的。第二,面对所谓的专业人士,人家既然都把真实性这三个字撂这了,我又不好意思问。而且,一个艺术家追求真实,这话听着好像特别对。我就更不好意思追问了。

你看,这就是

外行和内行之间的鸿沟。你很难把一套内行的感性语言,比如真实性、虚无感、层次感,转化成一套外行人也能听懂的逻辑语言。

因此,关于搞懂这个事,我们需要找到一套,内行和外行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对内行人来说,这个见解显得有见识。对外行人来说,这个方法也相对好掌握。

那么,同时面对内行和外行,你怎么定义,什么叫搞懂?

其实,

关于懂,一直有一个大概的标准,叫还原。

比如,为什么你会认为一个美食家懂美食。是因为他除了说好吃之外,还能给你讲讲这道菜的渊源,背后有什么故事,是基于什么机缘诞生的。你看,把一道菜还原到它的诞生背景里,就属于懂美食的表现。再比如,音乐,你能把每首曲子,还原到作者的创作情境里。比如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基于什么情况创作了这首曲子。这也是懂的表现。

同样,带着这个视角,咱们再看看名画。前段时间,网上有个叫何老师的艺术博主,专门给人讲名画,一个月涨粉100多万。他的讲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做还原。

比如,讲毕加索的《女子半身像》。

我在文稿里放了这幅画。里面是一位女性,但是面容抽象,眼睛一上一下,嘴巴是歪的,左脸还有一大块灰色阴影。这幅画的解读角度很多,但是,何老师就谈一件事,它是怎么画出来的?答案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看一个人,然后再把这三个角度的样子拼在一起。就好比你在三个角度给一个人拍了三张照片,再把这三张照片各取一部分,拼成一张人脸。

再比如,解读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的《下楼梯的裸女》。

这幅画创作于1912年,里面的人物看起来有一种重影的效果。怎么画的?过程大概是,画师让模特不断走动,更换位置,每个位置取一个画面,再把这些画面拼在一起,就创作出了这幅画。

这些艺术家为什么这么画?这就要说到他们面对的挑战了。当时,照相技术越来越成熟,很多画家发现,即使自己画得再写实,也比不过照相机。因此,他们必须找到新的绘画方式。比如,毕加索就在立体感上做文章,也就是用二维平面来表达三维物体,并由此开创了立体主义流派。再比如,杜尚开始用静态表现运动。你看,把一个艺术家,还原到他在那个时代所面对的挑战中,你是不是感觉自己更懂他了?

注意,我们可不是说,搞懂艺术家的哲学思辨就不重要。而是想说,

对于一个外行人来说,让他对一幅陌生的艺术作品,产生一点掌控感的最快的方式,就是带他完成这个还原的过程。

好,关于外行人怎么谈论艺术品,咱们先说到这。最后,跟你分享一个体会。前几年,网上总流行一个词,叫不明觉厉。意思是,虽然我不懂,但我就是觉得很厉害。于是好多人就开始模仿这个表达方式。但是,按照我的个人观察,实际情况是,当你想制造这个不明觉厉的效果时,你放心,绝大多数情况,对方只会不明,不会觉厉。你看,人家都听不懂你说什么,怎么可能觉得厉害呢?只不过,大多数人的状态是,我不懂,但我不好意思问。说白了,

把一件事说清楚,这是沟通表达的最大公约数。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2024年CES展会上的趋势观察。简单说,中国企业正在从供应链向创新链迁移。同时,未来一年的电子消费行业,可能会出现新的增长。

第二,怎样快速搞懂一幅画?你可以试试,把它还原到作者的挑战中。也就是,作者是基于什么背景,想解决什么问题而创作了这幅画。这也许能够增加你对于艺术话题的掌控感。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1. 2024年CES展会上的趋势观察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