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头条

205|老年人为什么总相信陌生人?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人民网发文,评论短视频博主秀才被封号事件。第二个是,9月中华慈善月,多地开展公益创新。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9月初,网红界发生了一场小地震。短视频博主秀才,抖音账号被封,据说背后可能涉及税务问题。

这件事今天看,肯定算不上什么新闻。但尽管过了快1个月,依然有很多关于它的讨论。而且讨论的焦点普遍集中在,怎么让老年人远离互联网诈骗。

比如,人民网的文章中就提到,要加强对这类网红的监管,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再比如,光明网还转载了一篇文章,题目叫《退货的速度,跟不上我奶奶被骗买的速度》。再比如,中工网发文,题目是《别让老人沦为信息时代的韭菜》。

其实,也不怪大家这么担心。单从秀才这个事看,好多老年人在面对互联网时,好像确实不太扛忽悠。就比如秀才,他的视频内容很简单,基本上是放一首中老年金曲,对对口型,注意,是对口型。但评论区总有阿姨说,唱得真好,太棒了,弟弟太正能量了。

注意,咱们可不是说,谁就一定是骗子。但说到这,有一个问题咱们肯定避不过去。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针对老年人的骗局那么多?而且为什么总有人上当?

关于这个问题,你可能看到过很多分析。比如,老年人缺乏子女陪伴,他们无法拒绝一个频繁关心自己的人。再比如,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常年被忽视,他们需要一个情感的出口。

这些都对,但是再往背后走一层,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

老年人面临一个本质上的困境,那就是,信任感的失衡。简单说,就是,老年人之所以上当,是因为他们更容易相信陌生人。

自媒体《神经现实》曾经邀请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副教授张昕做过一场分享。张昕教授说,在“信任”这个层面上,老年人和年轻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相信陌生人?这背后,有生理、心理两个层面的原因。

先来看生理原因,容易信任陌生人,跟老年人的大脑活动有关。

研究人员先做了一个实验,分别向年轻人和老年人,展示三张面孔,这三张面容的标签,分别是可信、中性、不可信。然后让老年人和年轻人分别去给这三张面孔打分,1分代表这张脸看上去完全不可信,7分代表非常可信。

结果呢?在看起来可信的那张面孔上,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打分差不多。在中性的那张面孔上,老年人的评分,比年轻人高了一些。而在不可信的那张面孔上,虽然老年人的总体评价也是不可信,但他们的评分,要远高于年轻人。

这意味着,老年人对陌生人的信任度评价,比年轻人要高。换句话说,

老年人对人的信任,不是跟人接触过一段时间后产生的,而是在看到陌生人的第一眼,就产生了相信他的念头。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张教授认为,这可能跟大脑中一个区域,叫脑岛有关。脑岛的功能之一,是负责印象形成。比如第一眼看到一个人的时候,脑岛会发出信号,告诉你这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白了,就是给人打标签。实验发现,老年人脑岛区域,没有年轻人活跃。

这样一来,他们也就失去了对陌生人的警惕判断,容易选择信任对方。

这是生理上的原因,大脑的功能变化,让老年人变得容易相信陌生人。除了生理,还有心理上的原因。

首先,

跟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善于寻找积极信号,记住积极信息。

心理学家做过实验,准备一些情感色彩不同的图片,有的是能唤起积极情绪的,比如家庭聚会的照片;有的是消极的,比如跟死亡有关的照片,还有一些是中性的,不带感情色彩。然后分别请老年人、中年人和年轻人翻看,看完一轮后,给他们做记忆测试。

咱们都知道,老年人的记忆能力可能是要差一点点。但是,这个实验做了分类后发现,在中性和消极组的记忆中,老年人的表现确实比年轻人差很多,但在记忆积极情绪照片时,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差异并不大。也就是说,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积极信息的记忆更牢固,也就是,他们更看重积极的信号。

同时,张教授还发现,老年人看图片时,会主动寻找“积极信号”,从各种细节里找能让自己感到积极的线索。比如,虽然不能判断图片里的人到底可不可靠,但是老年人会告诉自己“这个人的嘴巴比较厚,所以我觉得他可能还是很可靠的”。

其次,跟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记忆编码时间短,他们更难记住欺骗信息。

比如,老年人容易忘记事物的来源。某句话是谁说的、某个产品是谁推荐的,年轻人会记得很清楚,但老年人可能不会记得。

就像广播里的保健品广告,老年人不会记得自己在哪儿听到的,但是会记得,一直有人说这个东西好,所以就容易相信这个东西是真的好。

再比如,老年人的记忆周期相对年轻人短一点,即使有人骗了他,但只要那个人继续和他保持亲密,他就不太记得欺骗这件事,而是关注这个人对自己的照顾和好处。这也是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反复上当,反复相信骗子的话。

最后,跟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需要亲密的社会关系。

假如把每个人的人际关系从内到外分成三层,最内层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中间是挺重要但没重要到离不开的人,最外层是偶尔想起但可有可无的人。

基于这个分层,有人曾经做过实验,统计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各个圈层里的朋友人数。结果发现,随着年龄增加,对老年人来说,最外层和中间的人数,出现了显著下降。但是,最内圈的人数,也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非但没有下降,甚至出现了轻微增长。

这意味着,老年人更需要的,不是普通朋友,而是亲密伙伴。换句话说,

老年人在自己社交的最内圈,留出了位置,而骗子特别容易趁虚而入,打入内圈,占据这个位置。更严重的情况是,原本属于内圈的人,子女或亲戚,还有可能因此被骗子挤到外圈去。

总结一下,老年人为什么容易相信陌生人?

生理上,老年人的大脑对陌生人会失去预测性的保护。心理上,老年人更愿意记住积极的、短期的信号,并且有强烈的亲密关系需求。骗子利用这些因素,用相对简单的方式,就能获得老人的信任,骗取老人的好感。

那么,回到我们自己,知道了这些原因后,年轻人能为老人做些什么?最核心的一点,是改善和老人的亲密关系,守护好他们的情感内圈。比如,多关心他们的交流需求,他们和你聊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时,不要不耐烦,而要给予积极的回应。这些东西对年轻人可能无足轻重,却是他们的全部。再比如,也可以多给老年人培养一点爱好,让他们多跟身边的朋友打交道。换句话说,

因为关系而产生的问题,它的解法,也隐藏在人与人的关系里。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很多人都说,9月是一个特别适合做公益的月份。首先,9月5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认定的中华慈善日。在中华慈善日的带动下,广州、深圳、四川等地,都把9月定为了慈善月。同时,9月还有个99公益日,也就是9月9日,这是腾讯公益联合其他公益组织共同发起的。

而且今年的公益活动不仅多,还有不少创新。比如,今年微信支付推出了一个功能,叫“分分捐”。假如你付款的时候,金额带个小数,比如7.88元。你就可以再添0.12元,凑个整数。而后添上的这个凑整的部分,也就是0.12,就是你捐出去的钱。按照这个规则,一次支付最多可以捐出0.99元。

你看,这么一来,第一,它降低了公益的门槛,调动的是一个人最小化的善意。第二,一旦你捐了,即使是1分钱,这也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做公益的先例。要知道,

先例的力量可是很大的。一件事只要你做过一次,你再做第二次的概率就会高得多。

换句话说,公益创新的目标,就是怎么激发一个心中的善意。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今天,借着这个话题,我们就说说最近几年,公益领域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这就是,游戏化公益。也就是,利用游戏的原理,推动人们参与公益。注意,只是利用游戏的原理,并不一定是真的要玩游戏。

比如,前段时间,日本有人开发了一款软件,目的是号召全民一起捡拾路边的垃圾。用户在路上看到垃圾,可以自己捡,并且在软件上记录。假如你自己不方便,也可以上传垃圾照片,并且标注垃圾的位置,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垃圾热力图。要是有人想义务做清洁,就可以跟着地图上的标注走。同时,这个软件还配备了社交功能,用户还可以组团配合捡垃圾。

换句话说,你可以把它当成一款升级打怪的游戏。只不过,游戏地图变成了现实中的垃圾分布图。而所谓的怪,换成了路边的垃圾。据说,目前这款软件有200万用户,累计捡拾过2.8 亿个道路垃圾。

再比如,今年8月份,《和平精英》游戏上线了“大熊猫秘境”区域,在这个区域,玩家可以挖笋喂养幼年熊猫。还可以采集大熊猫的粪便,分析熊猫的健康情况。通过这个游戏,玩家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大熊猫。

再比如,早在十多年前,咱们国内还有人做过一个公益网站,叫免费大米网。用户答对一道题,旁边的盘子上就会出现10粒大米。据说大米累积到一定数量,这个网站就会代表你把米捐出去。据说五年里累计捐出1000亿粒大米。

前面这些,利用的都是游戏吸引人的一面。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游戏设计的缺陷来做公益。

比如,国外有一款游戏叫《沙漠巴士》。内容特别单一,就是在沙漠里开公共汽车。就这么一直开,沿途除了沙漠什么都没有。而且更要命的是,这个驾驶进程,居然完全一比一模拟现实。比如,在现实中,从亚利桑那州到内华达州要8个小时。而在游戏中,你也得开8个小时。

但是,就是这么折磨人的设计,有人居然用它来做公益。早年间有一群人,发起了一个挑战,通过玩这个游戏来做公益募集。也就是,我坚持玩,大家捧个场,假如我能坚持超过多长时间,恳请各位来参加捐款。最后这群人愣是连续不断地玩了108个小时,筹集到了2万多美元。

你看,这个游戏本身,设计得肯定不算巧妙。但你依然可以找到一种巧妙的方式使用它,调动起大家的参与感。毕竟,

游戏化公益,游戏只是手段,公益才是目的。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老年人为什么容易轻信陌生人,以及怎么利用游戏做公益。假如你的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