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精选

能用“数字”来管人吗?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咱们上线了一门新课《数字化方式管人》。听名字你就知道,这说的是数字化管理。

正式开始内容之前,咱们先介绍一下这门课的主理人,李宁老师。他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讲席教授,有十多年人才管理方面的经验。他的研究有一个特别大的特点,就是前沿。他在前沿期刊发表过50多篇管理论文,而且成果受到很多媒体的报导和引用,比如华尔街日报、福布斯、BBC,等等。

同时,李宁老师除了学术背景强,还给很多企业制定过数字化管理的解决方案。包括腾讯、蚂蚁金服、阿里云、飞利浦、好未来,等等,实战和理论都非常过硬。

今天我们要听的是课程中的一讲,也就是为什么要用数字化的方式做管理,这种方式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来,咱们一起听听李宁老师怎么说。

你好,我是李宁,欢迎来到《数字化方式管人》课的第一讲。

这一讲,我们来回答一个本质问题:能用数字化管人吗?

你肯定知道,数字化正在解决各个行业的各类问题,比如用数据管理复杂的供应链、用数字化方式投放广告,还有数字化无人车间,等等。但是,一说到用数字化管人,很容易心里犯嘀咕,能用数字化的方式管人吗?真的能有效果吗?

现实中,有的公司用996上下班严格打卡,来保证员工的工作时长,有的公司规定每人每周必须在办公系统里提交不少于800字的三篇工作总结,甚至还有公司追踪员工的上网痕迹,监控员工的电脑屏幕。

我们都知道,这些管理动作效果肯定不会好。996打卡,看上去是保证了工作时长,但员工是真的在工作,还是留下来摸鱼耗时间?写工作总结,是为了让公司整体运营效率更高,但如果员工把大部分时间拿来凑字数,真正工作的时间又有多少?

那如果用数字化方式管人,很容易陷入消磨员工的工作热情、管理效果差等这些问题,那是不是就说明这种方式有问题呢?不,我可以肯定的跟你说,长期观察研究各种企业、组织,我知道,用数字化的方式管人,是有用的,而且有大用处,关键在于要用好“数据”这一工具。

我先给你说一个前沿研究。弗吉尼亚大学的克罗斯教授,沃顿商学院的罗贝拉和格兰特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说的是在过去20年中,员工花费在协作上的时间比过去至少增加了50%,但是协作的分布并不均匀。大多数情况下,有3%-5%的员工贡献了20%-35%有价值的协作行为。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看上去在协作,但其实是在做无用功。

你想想看,如果没有这组数据,当我们发现组织内部沟通协作出现问题的时候,会怎么做?我猜可能是增加定期会议,切换统一的通讯软件,安排团队团建,等等,来让组织内的沟通更频繁。

如果有了这组数据呢?你就应该知道,我们要做的是找到组织中那3%-5%的关键员工,把他们放到关键节点上面,就能提高整个组织的协作效率。

你看,

数字化管人不是把员工行为标准化、把员工工具化,而是让每个管理决策、管理手段都由数据驱动,有科学依据。

而且,这些数据,并不是非要来源于科学研究、期刊论文,每一个组织内部的各种数据,都可以被挖掘出它的价值,用在人的管理上。

有很多企业,已经在数字化管人上尝到了甜头。就拿谷歌来说,根据职场社交网站领英的统计,谷歌是全球人才最向往的工作地。《财富》杂志更是连续五次把谷歌评为全美国最佳雇主。最佳雇主是从人才管理的角度进行评比的,包括员工的满意度、公司对员工的尊重程度、员工的流失率等等。这是因为谷歌内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任何关于人的决策都不能拍脑袋,而必须由数据驱动。”谷歌就是靠数字化的方式,打造了一个高效健康的组织。

我给你举个例子,谷歌过去认为管理层更重要的是技术能力,想要验证是不是技术能力越强,经理人越优秀。数据分析团队从不同的绩效评价、反馈调查和其他报告中收集了1万多条关于经理人的观测资料,然后对400多页的访谈记录进行数据编码和处理。

结果发现,优秀的管理者并不是技术最好的,而是能够下放权力给团队的人,还有愿意倾听并分享信息的人等等。数据团队根据分析的结果,设立了经理人的八项关键行为,要求他们根据这八项行为来管理团队。最终效果如何呢?谷歌的原人力资源负责人,拉兹洛·博克的原话是,“在表现最差劲的经理人中,有75%的人在管理素质方面获得了显著改善”。

除此之外,谷歌的几乎每一项福利,包括工资、假期、食堂盘子大小,甚至工作场所的幸福感,都被转化成可计算、可投票或者可以制作成图形的数据。

当然,有人会说,谷歌的这数据那数据,把员工所有表现和行为都变成一个个数字,这不是把员工工具化吗?恰恰相反,

数字化方式管人,正是为了避免追求短期绩效,用工作时长、个人绩效等等单一维度来衡量员工。

比如咱们开头说的996控制员工工作时长、用每周3篇总结确保员工在产出,组织管理者之所以设定这些单一的目标,恰恰是没有充分数字化。管理者当然知道这些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也知道员工的满意度高了,工作才能更积极,效率更高。但是找不到其他更有效的数字化方式,怎么办?很简单,

在设置组织目标的时候,不把绩效作为唯一目标,而是把员工幸福度或者满意度也作为考核目标。

通过多个目标的平衡,让组织和个人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谷歌也正是这么做的。它在制定很多组织管理目标的时候,会把员工的身体健康也作为组织目标的一部分。

比如,当谷歌发现公司免费提供的M&M巧克力豆在一段时间消耗得厉害,担心可能会对员工的健康状况有影响。于是就开启了干预,希望员工可以吃得更健康。他们会把巧克力豆放到不透明的容器里,把无花果、开心果这样健康的零食放在透明的玻璃罐子里。最终的干预结果显示,在纽约办公室,员工在7周内摄入的巧克力豆热量减少了310万卡路里。这相当于整个纽约分部的2000名职员每人少吃了9包巧克力豆。

除此之外,谷歌还试图让员工们少喝饮料多喝水。他们把水放在和眼睛齐平的架子上,装上透明的玻璃门。含糖的饮料被放在冰箱的底部,底部的门是不透明的。几周之后,员工们水的摄入量增加了47%,含糖饮料的热量摄入量下降了7%。这恰恰只有数字化管人才能做到,让员工的身体状况更好,满意度幸福指数更高,然后才能带来更高的工作产出,也更愿意留在谷歌这样的公司贡献自己的价值。

不止谷歌,还有很多企业在业绩目标之外,也把员工的敬业度、满意度作为组织目标。国内就有公司在这方面做的不错,比如腾讯,2012年启动了活水计划,就是让员工能自由地在公司内寻找感兴趣的发展机会,只要在当前岗位满一年,最后一次绩效不是“低于预期”的员工,都可以申请内部转岗。直到今天,腾讯还在实施这个计划。

你可能想问,腾讯为什么会坚持一个把组织搅乱的计划呢?这样频繁调动难道不会影响组织的发展吗?并没有。腾讯每年都会对全员发起敬业度、满意度调研,问卷中有一道题目就是:当我需要在公司内部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时,我能够顺利达成。这道题的得分最近两年连续明显提升,员工对内部职业的发展非常满意。

不止如此,腾讯还有其他收获。活水项目组跟踪对比了员工转岗前后四次绩效,发现员工转岗后的两次绩效,平均绩效均高于转岗前的两次绩效。就拿2015年下半年转岗且有5次绩效评价的400多名员工来说,他们转岗前的两次绩效平均值分别是3.07和3.30,转岗后的两次绩效平均值分别是3.39和3.38。也就是说,活水计划不光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员工的绩效也有一定提升。这就是为什么腾讯坚持活水计划,甚至成了腾讯组织文化的一个符号,因为数据给了它反馈,这对组织是有利的,是值得坚持的。

你看,这些公司在制定组织目标的时候,还是在用数字化的方式管人,但你能说这是把员工工具化吗?这恰恰是把员工还原到更丰富的维度去综合考量。员工的幸福度、满意度提高了,就愿意继续留在组织内。对公司来说,招聘成本也会降低。

回到腾讯的“活水计划”,一些团队的员工调出之后,这个团队并不一定再招一个人补齐坑位。我们保守估算,如果活水走的岗位中,有30%不再补充新的员工,活水计划累计给公司减少了1600人以上的增长。按照腾讯近两年财报中公开的人均每月薪酬成本8万来算,相当于每月节省了1.28亿。这可不仅仅节省了招聘成本,也有效地提升了人力效能。

好,我们简单总结一下这一讲。数字化方式管人并非没用,也不是要把员工工具化。而是让每个管理决策、管理手段都由数据驱动,都有科学依据。我们的这门课,就是告诉你,怎么用数据驱动更好地管理人才。

好,内容听完了。

李宁老师的课程,既有前沿的实验研究,也有企业的真实案例,这门课的目标,就是让你学完之后,能够把这些数字化的手段,真正应用到组织管理当中。

现在,你在得到首页搜索“

管人

”这两个字,就能看到《李宁·数字化方式管人》课的订阅入口。原价99元,现在加入还能享受早鸟优惠价79元,优惠截止到9月28日24点。推荐你现在就加入。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