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精选

读史还得跟熊大,拿起你就放不下

你好,欢迎来到《得到精选》,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们接着说熊逸老师的《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三辑,也就是《秦汉风云》。这套书肯定称得上镇馆之宝的级别了,它的前两辑已经有10万多人购买,

而且在豆瓣上,一直保持着9.0以上的高分。

而且在读者当中,还一直流传着一个特别好玩的说法,叫做读史还得跟熊大,拿起你就放不下,这个熊大指的就是熊逸老师。

那么,熊逸老师讲《资治通鉴》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呢?针对这个问题,得到图书的负责人白丽丽老师专门搜集了很多的读者反馈,并且把这些反馈,总结成了四句话。

接下来就有请白丽丽老师来跟你说一说。

你好,我是得到图书的负责人白丽丽。

非常高兴《资治通鉴熊逸版》的第三辑能在这个十月,准时跟同学们见面,总算是没有让一直催更的大家失望。

因为从事了编辑这个工作,无形中形成了一个习惯,对于自己出版的书,如果发现身边有人在读,就会直接问他:这本书怎么样?给我们提提建议。也会经常去豆瓣上看,读者给了什么新的反馈。还会隔段时间在短视频平台搜一搜,看看又有哪位读书博主推荐了我们的书。

反正就是,跟一本书相关的任何一点读者反馈过来的信息,我都想知道。

《资治通鉴熊逸版》作为我们得到图书的镇馆之宝,当然也是受到了格外的关注。

看了众多的评论之后,我们把读者对熊逸老师和这套书的评价,总结归纳成了四句话:

读史还得跟熊大,拿起你就放不下,古今中外皆贯通,历史也是家常话。

借着今天得到精选这个机会,把我接收到的读者反馈和我对这四句话的理解,好好跟你说一说。

读史还得跟熊大

我们得到的同学对熊逸老师可能已经比较熟悉,但还是允许我再啰嗦几句。

熊逸老师是一位思想隐士。在得到里,熊逸老师是以一头熊的形象出现,所以我们很多同学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熊大。

熊逸老师写过很多的书,《春秋大义》《王阳明》《隐公元年》《道可道》等等,这些都是熊逸老师的作品。由于过于渊博,产量又高,甚至一度有人怀疑,熊逸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

熊逸老师成名已久,但他拒绝一切的采访,甚至不参与任何的社交活动。这样,他就可以尽量杜绝外部的干扰,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读书和写作上。

熊逸老师,就是这么一个满肚子学问的人,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带着同学们干一件大事:逐字逐句,啃完《资治通鉴》这头大象。

说到《资治通鉴》这部大书,它无疑是一部好书。

但是,在900多年前,作为一部写给当时帝王的书,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时,必定会有权衡、挣扎,还会受到手头资料的限制,以及他个人偏好的影响。这些因素夹杂在一起,使得《资治通鉴》中呈现出来的历史,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误。

那怎么把这些偏误给揪出来?

这就是熊逸老师擅长的地方了。

我先挑一个书里的例子,方便你感受一下。

这是一段被司马光故意删除,但是熊逸老师捡了回来的片段。

话说啊,西汉初年,刘邦对太子不是很满意,想要废了他,新立储君。吕后和太子赶忙来找张良帮忙。张良就出了一个“商山四皓”的招儿,让太子找四位当时的隐世高人,来为自己站台。为啥有隐世高人来站台就好使呢?这是因为刘邦虽然贵为天子,能招揽天下贤人,但唯独有四位老人,他无论如何都招揽不来,所以一直耿耿于怀。结果有一天在一场宴会上,刘邦注意到太子身边有四位老人,八十多岁,仪表堂堂,十分好奇,问起他们的身份,竟然是他一直惦记的那四位高人。

刘邦大惊,问:“我花了好几年工夫请你们,你们却躲着我,现在怎么跟我儿子在一起了?”四皓回答:“听说太子为人仁孝, 礼贤下士,天下英才都伸长脖子愿为太子效死力,所以我们才会出山,追随在太子身边。”

听了这番话,刘邦觉得“太子羽翼已成”,就放弃了废太子的想法。

这段历史在《史记》中有浓墨重彩的记载,还给后世留下了“商山四皓”的典故。

这个典故还影响了后世很多的人。比如,诗人李商隐,他的名和字,都是经过这个典故来的。

《史记》里很看重,对后世影响也很深远,为什么在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时,对这一段却只字未提?

为了搞清楚原因,熊逸老师对比了王阳明、杨维桢、胡俨等多位学者的观点,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司马光之所以没有把这件事写到《资治通鉴》里,是因为《资治通鉴》的关键目的是要扶持风教,史料的选择要符合核心价值观,不能让后世的人觉得做儿子的可以扶持自己的党羽,对抗父亲的权威。

哪怕这件事是真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司马光是犯了观念先行的毛病,先认定“商山四皓”这事根本不可能发生,然后再找不可能发生的理由,去支撑自己的结论。

你看,一个被司马光剪切掉的典故,就这样重新回到了你的视野,还增添了许多的血肉,让整个历史的画面重新丰满了起来。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句式:

比如,这段历史司马光只字未提;

比如,这一段司马光是取自《史记》,但是司马迁用错了,司马光也就跟着错了;

再比如,对于这件事其实有另外一个版本;

……

这些句式背后,跟着的会是熊逸老师对一个个问题盘根问底的探寻。

每每读到这些片段,“读史还得跟熊大”这种感觉就会扑面而来。

他得读过多少书,做过怎样细致的对比,才能把司马光弄错的、刻意剪裁的,或者不可与外人道的历史给翻腾出来。

拿起你就放不下

我想和你分享的读者关于《资治通鉴熊逸版》的第二个反馈是:“拿起你就放不下”。

熊逸老师写书,有一个强项,就是他特别擅长把蛛丝马迹里隐藏的信息,给提取出来,做一番严密的推理。

一件事,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他都可以抽丝剥茧,回溯本源、直指本质。能把学术研究写得像推理小说一样让人读着过瘾,实在是难得。

就拿近年来争议不断的陈胜、吴广起义为例。陈胜、吴广真的是农民吗? 如果不是,那他们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还能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场农民起义吗?

质疑者提出的论断是这样的:

《史记》里的原话是:“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在那个时候有“字”是贵族的标志,而陈胜、吴广都有“字”,那他们就自然是贵族。

乍一听,是不是很有几分道理?但真的是这样吗?且听熊逸老师的辨析和推理:

首先,

吴广的字“叔”可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字”,而是用来表示排行的,我们知道,伯、仲、叔、季,“吴叔”就相当于“吴老三”。

其次,司马迁不是第一次犯这样的错误了,司马迁给刘邦作传时,说刘邦“字季”,其实“季”也是排行,“刘季”就是 “刘老幺”的意思。所以,吴广是贵族这个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

再说说陈胜。

首先,陈胜的字“涉”是一个有意义的字,不是兄弟排行。但一般来说,古人的名和字都有意义上的关联,而“胜”和“涉”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 其次,陈胜在称王后,当年一起帮佣种田的伙伴们来王宫找他,被陈胜的排场惊呆了,说了一句:“真是不得了啊,涉这小子当上王了,排场好大啊!”请注意,这里就有一个疑点:称呼对方的“字”,是贵族阶层才会有的礼仪。这些满嘴方言的小伙伴,都是楚地真正的底层佃农,很难想象他们会遵从贵族的社交礼仪,对陈胜尊称其字。所以,他们很可能叫的就是陈胜的名,只不过楚人嘴里的“胜”,跟中原人口音里的“涉”很接近。

根据这条线索可以有个推断:“涉”很可能并不是陈胜的字,而是方言读音产生的误解。

所以,仅仅因为陈胜、吴广有“字”,就推断他们是贵族,不是农民,这个推断根本不成立。

在熊逸老师解读的《资治通鉴》里,你能看到很多这样的推理,比如:

1、刘邦“宽大长者”的形象,是因为本性如此,还是为了利益伪装出来的?

2、在“破釜沉舟”的典故里,船沉了,锅也砸了,还有几天的路程要赶,最后却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样的故事,真实性到底有多少?

3、霸王别姬的故事在历史上是真有发生吗?

4、曹氏明明是在吕后之前就跟了刘邦,为什么反而落了“外妇”的名头?

相信我,跟着熊逸老师读《资治通鉴》,你会看到大量烧脑而且有趣的问题,拿起书来,你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他读下去。

古今中外皆贯通

我想和你分享的读者关于《资治通鉴熊逸版》的第三个反馈是:“古今中外皆贯通”。

在读《资治通鉴熊逸版》这套书的过程中,你会经常有一种在时空中穿梭的感觉,熊逸老师会将古今中外的一个个人物、一册册史料调度到你跟前,让你在一本书里,与这些英雄豪杰、经典读物不期而遇。

在说到曹参升官,从齐国丞相变成了汉朝的相国,面临着“管理的辖区变大,不知道原先的治理经验还能不能适用于新环境”的难题时,熊逸老师的俏皮劲儿来了,他尝试着用亚当·斯密、老子的理论对这个问题作了回复。书里是这么写的:

亚当·斯密会说:“经营一个家庭和经营一个国家,道理是一样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只要适用于一个郡,就同样适用于整个国家。

老子会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火别太猛,也别去翻腾,心急吃不到好小鲜。”

接着他又模仿老子和伽利略来了一番论战。

限于篇幅,我就不在此过多展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书中熊逸老师的答案。

你在读这套书的过程中会发现,里面穿插了几百本中西方的文化经典,经常会从一个材料跳跃到另一个材料,从一本书过渡到另一本书,不知不觉中能get到很多知识点,读起来非常过瘾。

历史也是家常话

我要和你分享的读者关于《资治通鉴熊逸版》的第四个反馈是:“历史也是家常话”。

一提到历史,你联想到的是啥?

可能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可能是朝代的兴盛与衰亡,也可能是帝王将相的权力斗争;

你有没有发现,提到历史,我们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到宏大叙事里;

可是,历史不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构成的吗?只是他们生活的年代与我们不一样而已。何必把他们推得离我们那么遥远?

我在读这套《资治通鉴熊逸版》的时候,经常会忍不住笑出声来。熊逸老师这哪是在讲历史,这不就像邻居家风趣幽默的大爷,在跟我唠家常吗?

讲到韩信四处碰壁,终于投到刘邦麾下,谋了一个看守粮仓的差事时,熊逸老师是这样说的:韩信这个“天字第一号倒霉蛋”,经过一次次的痛苦挣扎,终于能守着粮仓过日子,不用担心吃不饱饭了。

在讲到胡亥继承的五笔政治遗产,历数完广袤的版图、成熟的中央集权制度等四笔正经的遗产之后,熊逸老师话锋一转,列出了第五笔遗产:大约19个亲哥哥,还有数量不详的姐妹,然后还接了一句:这就有点尴尬了,让正喝着水的我差点笑喷。

在描述刘邦和吕雉的婚姻时,他说的是:从夫妻档起家,做成了一个家族企业。

他会用地痞流氓来形容刘邦,用老江湖形容李斯,用老狐狸形容赵高。

用这样的方式讲解历史,你读起来会不会倍感亲切?被说到的那些人,也仿佛生活在一条街道上的街坊邻居一样,呈现出一张张鲜活的面孔。

以上就是我想和你分享的关于熊逸老师作品的四个特点:读史还得跟熊大,拿起你就放不下,古今中外皆贯通,历史也是家常话。在《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三辑《秦汉风云》上市之际,再次郑重推荐给你。

好,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

好,内容听完了。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三辑一共分为九个小单本。有空的时候,你可以随便拿出一本来读一读,非常方便,一点都没有那种阅读大部头的压力。

同时,在首发期间,我们还准备了一个特别的福利。这套纸书原价399元,活动期间,第三辑的纸质书,加上全三辑的电子书,一共只需要399元。

现在,在得到首页搜索“

资治通鉴

”,就能找到这套书的购买入口。推荐你现在拿下。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