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本文内容较长,将近8k字,也是我从零到装机成功心路历程的记录,选择的装机方案为了颜值,确实难度挺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耐心观看,前半部分基本知识普及,后半部分实战装机、系统安装以及稳定性测试。欢迎大家给我支持哦!
装机难么?答案是:真不难。
风扇到底哪面是进风,哪面是出风?
水冷风冷怎么选?水冷有几种?
DDR4和DDR5区别是啥?
ATX还是ITX主板?
这些问题都是我之前的这一个月才搞明白的事情,虽然理解的并不是那么深度,但应该可以成您为装机之路上的垫脚石。
如果你对装机一窍不通,那么看完本篇不一定让你学会动手装机,但至少能保证让你眼睛会了。下面这个图是我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历练装成的机器,从一窍不通到装机成功,最终的呈现效果,至少我自己满意了。这么漂亮的机器,放在家里至少是一道漂亮的风景线。接下来跟我一起来学装机吧!
漂亮的海景房套装(第一时间分享,还没来得及收拾)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晚上精彩的RGB效果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这是一个小白装机的故事。8月底,我决定装一台自用主机。因为我老东家是某CPU大厂的缘故,所以我第一时间联系了相关内购,5折拿下了12900k,美国寄过来,含税基本上是京东价格的一半。这个CPU的到手,也正是我的装机故事的开始。
很多人问我,为啥不等一个月,13代U都已经出来了,为啥还要买12代U,其实对于我来说,不管是12代U还是13代U,真的没有太大差别,一开始我只想买个i5的玩玩装机,可后来好奇心驱使我上了i9,反正也不贵,就瞎折腾呗。
本文基本上涵盖了很多装机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基本大纲如下: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正文

大家好,我是fanfan,今天要分享的是我9月份花了一个月时间装机的成果,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装机小白,变成了现在说起来头头是道的装机小能手。从开始决定装机,到完美下车,基本上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其实在今年8月份真的是从来没有装过机器的小白,一直用的都是笔记本电脑。为什么要装机?其实一切的源头都是我一个共有八月份装了一台机器,让后向我各种展示,让我心里也痒痒的,暗自下定决心装机。
因为之前对装机一无所知,所以不知道12代i9意味这什么。身边的很多人跟我说这个u得上大几千的ATX主板,散热要上360水冷,机箱也得用超大的那种,对这些参数一无所知(希望大家别介意,并不是说来自CPU大厂就啥都知道,毕竟我只是个做外观设计的人员)。于是我开始去慢慢研究了这些参数背后的意义。

CPU型号中的字母代表什么?

当看到Intel的cpu时,型号后面都有字母,例如:K,KF,F,X等,那么这些字母代表什么意思呢?
K后缀表示其配备核显且可超频
KF后缀表示其没有配备核显但可超频
F后缀表示其没有配备核显且不能超频
X后缀表示有核显可自动超频
没后缀,具备核显但不可超频
有核显,就意味着直接使用主板上的HDMI接口连接显示器就可以显示,无需独立显卡。
至于超频嘛,目前其实跟我没有什么太大关系,此处省略一万字。

U跟主板有没有关系?

这个问题也许会困扰很多小白,其实U跟主板有关系,但是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份价钱一分货,贵的主板肯定好,但是便宜的主板也能用,并不是说便宜的主板就不能装贵的CPU。只要接口相同,那么就可以。我本次入手的12900K的接口类型是LGA1700,只要主板接口支持LGA1700,就可以安装。一般情况下,主板的详情页都会说明支持哪一代的U,也如果实在不懂,可以问在线客服是否支持,以免买错。

主板类型有哪些?

这个问题一开始也困扰我,我并不知道主板有哪些类型,也不知道主板有哪些品牌。了解过之后,才发现主板原来跟相机的画幅有一拼。市面上根据尺寸不同,主要有四类主板:ATX(标准型)、M-ATX(紧凑型)、MINI-ITX(迷你型)、E-ATX(加强型)。主板类型的选择跟机箱的选择也是息息相关的。主板的选择跟后续我们对机器升级的拓展性有关系,比如说,内存插槽的数量,pcie插槽的数量,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而且CPU有两大阵营,Intel和AMD。当然这两种阵营的CPU对应的主板也是不同的,所以产生了AMD和INTEL两大芯片组的主板。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intel的u不要买成了AMD的主板。

水冷的选择跟主板有没有关系?

我一开始也啥都不知道,以为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关系,其实两者并没有什么关系。跟水冷有关系的只有机箱是否支持相关尺寸的水冷,一般机箱的详情页都会标明支持哪种类型的水冷,如下图所示。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水冷常见的就是120、240、280、360、420这几种水冷,其实这些冷排的差别就是风扇尺寸和个数不同的个数,风扇尺寸有120mm和140mm两种,见下图。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常见的散热系统基本上就是水冷和风冷。对于风冷和水冷如何选,我觉得这个问题我目前回答不了,但是从网上查到的相关资料来看,其实风冷和水冷之间的散热性能差异其实没有那么明显的差异化,风扇的噪音也基本上差不多。所以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散热系统的选择。我选择的是目前比较流行带屏幕的恩杰水冷,这个水冷当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愿意为他的颜值买单,当然实测,散热效率也是杠杠的。
另外关于主板的选择,我们在京东搜索主板的时候,会发现有下面这些选项,如果你不了解主板,那么这些选项看的简直是一头雾水。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其实这些选项都是跟后续的其他配件息息相关的,主板带不带WIFI,几个网口,是不是支持2.5G网络,几个内存插槽,支持DDR4还是DDR5,固态盘支持PCIE3.0还是4.0的,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这些接口里面,内存的DDR4和DDR5是不同用的,DDR4和5的选择也是各有各的优势,但是目前看来DDR5已经是以后的大势所趋了,电子产品买新不买旧,朋友都建议果断选择D5,于是我也选择了支持D5的板子和内存。关于PCIE的选择,这个也是同理默认选择4.0。

我的配置

另外,你要知道装机到底需要哪些配件。在这里我也列出来我配件表,列表里面的价格遇上双十一,肯定会有变动,想抄作业的朋友建议等双十一好价再入手。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以上就是装机前需要知道的基础知识,有了这些知识,先把配件凑齐,接下来的装机就好说多了。因为电脑装机并不像手机笔记本那么精密,每个部件都是五大三粗的,装起来很容易。BUT!还是建议大家多看点装机视频之后再动手,以免出现犯傻的操作。先放出来我装机器的阶段性成果,是不是美呆了(不对,前面已经放出来了)。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内存怎么选?到底是DDR4还是DDR5?

DDR5毫无疑问,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大家不要再纠结到底是D4还是D5,这里只能说要我,我就选DDR5。
从12代Intel CPU开始,已经开始了对DDR5内存的支持,而且从13代U也继续同时兼容DDR4和DDR5内存的设计,已经可以断定目前不管是12代还是13代CPU,兼容DDR4只是过渡性的设计,毕竟D4和D5接口上通用,CPU的设计上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对于老用户来说非常友好。
目前看来DDR5有着明显的优势,D5的基础频率4800起步,而D4的高端内存对于4800也望尘莫及。DDR5更低的工作电压也对于功耗以及发热控制有一定的优势。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在作为生产力工具方面,日常进行的图像处理、视频剪辑、图像渲染等方便,DDR5依靠其强大的带宽、以及工作频率优势,都比DDR4有不少的提升。

正式开始装机

首先要把所有的配件全部凑齐,我从决定装机到所有部件的选择,再到购买,花了将近一个约时间,当然这中间也有很多其他因素,因为有部分部件是找朋友内购的,快递有的是从美国寄回的,时效性不太能保证。但总体来说,装机确实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但是非常有趣。看到自己装好的一台梦想主机的时候,简直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兴奋。
这些部件齐全了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装机了。如下图所示的是配件全家福,乔斯伯的魔术风扇因为当时没有到,后续补上了。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因为我习惯一次性把事情做完,所以第一件事我就把所有的配件摊在了桌子上。能够一眼看到所有的配件,方便所有的布局。板、U、显卡、内存、硬盘、机箱、电源、散热器、风扇。一切都尽收眼底。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装机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如果你是第一次装机,一定要认真观看网上的教程,然后再操作。现在主板的接口设计,很难让你接错接口。另外一定要看说明书,要知道每个接口的含义。

CPU

我五折到手的12900K,第一次看到这种包装,感觉还是很新奇的,包装很精致,内部结构设计的也不错。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12代cpu的安装跟之前的安装稍微有一点差异,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完成安装,没有什么难度。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装好机器,进入系统直接去设备管理器截图,就问你看着16核24线程的列表,太爽了,至少短时间内这配置作为我工作学习的生产力工具完全够用了。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3DMARK跑分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使用CPU-Z测试结果如下: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主板

华硕Z690吹雪D5主板,因为要上DDR5的内存,所以选择了D5主板,也是找朋友拿到的优惠价,虽然说优惠的不多,但应该会比双十一便宜,2200到手。到手之后认真看说明书。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选用标准尺寸的ATX主板,也是因为大家都不建议使用小机箱,因为小机箱散热肯定没有大机箱好,其次是因为ITX的主板供电规格上好像也跟ATX有差异。因为我也是首次装机,还是以平稳下车为主,其他的后续再折腾。
ROG STRIX Z690-A GAMING WIFI吹雪对标电竞级的主板,也算是中高端配置的入门级配置了,再加上优惠的加持,也是我12900K的首选。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供电方面,使用的是16+1供电模组;
散热上,白色机甲风的一体式I/O+VRM散热装甲搭配高品质导热贴,能够避免硬件过热导致的性能下降;
扩展能力方面,全尺寸的PCIe 5.0 x16插槽,4个M.2 SSD接口,HDMI 2.1、DP 1.4、USB-C 3.2Gen 2×2、Intel WiFi 6E无线网卡、Intel 2.5G有线网卡。而且支持双向AI降噪、AI智能超频、AI智能散热等,让小白超频的门槛又降低了。

显卡

因为我日常大多数时间都是画图、照片处理和视频剪辑,没有过度的游戏需求,而且当时40系列显卡马上就要上了,也不知道40系列显卡性能提升如何。暂时选择了性能够用的索泰RTX3060 12GD6 天启OC,12G的显存其实对于我日常画图来说完全够用。不少人吐槽我这套配置让3060走上了卡生巅峰,其实在我看来够用就好。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整体显卡315mm的长度,底部三个风扇,中间的风扇带ARGB灯光,顶部附带两个带灯光的小风扇。支持软件控制灯光效果。而且支持光线追踪。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接口部分拥有3个dp接口,一个HDMI2.1。最大支持7680×4320分辨率。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要注意的是ROG的主板在显卡插拔的时候设计的有个按钮,可以实现一键解锁显卡,方便取下显卡,千万不要用蛮力,容易造成主板虽坏。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灯光控制支持软件设置,进行灯光效果以及颜色调节。支持多种显示效果和颜色,可惜的是不支持主板同步,不过我日常使用的是白光,设置成冷白光逼格满满。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灯光显示效果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显卡性能测试
使用日常的工业产品渲染软件keyshot11进行测试,keyshot11支持GPU渲染。让GPU负担起图像渲染的工作,CPU的占用率渲染速度提升还是杠杠的。测试渲染参数如下,4k分辨率,300dpi,采样600,使用GPU渲染,渲染时长3分14秒。同样参数在没有不开启GPU渲染的情况下,完全使用CPU渲染,风扇狂转,cpu100%占用,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开启GPU加速,可以看到CPU的利用率很低,大部分是CPU参与渲染计算。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关闭GPU加速,CPU直接占用100%,而且渲染时间大大增加。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开启GPU加速,渲染使用使用了3分14秒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未开启GPU加速,6分17秒才渲染完成24%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RTX3060完全能够满足我的需求,大家不要再说显卡太拉垮了,设计行业不属于什么高精尖的行业,这样的配置完全够用,也希望各位设计师能够作为参考。

电源

本次的电源选择跟机箱有很大关系,因为选用的机箱是联力的包豪斯mini,机箱只支持SFX的小体积电源,700W以上的SFX电源可以说是屈指可数,所以选择的时候,可选性也不是很多。我选择的是酷冷至尊的纯白色V750 SFX Gold,跟我的白色机箱非常搭。目前白色价格999,黑色版本稍便宜一点800+,双十一已经开始预热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波。
https://item.jd.com/100035409222.html
酷冷至尊核心产品主要是机、电、散热。各产品线产品在业内品质都是毋庸置疑的,能够让用户稳定的使用自己的电脑。
外观设计使用了简约的设计语言,全金属材质,使用了钣金折弯成型工艺,表面使用了白色的高性能粉末喷涂效果,电源拿在手里分量感十足。体积很小,标准的SFX尺寸:100mmX125mmX63.5mm。随机赠送了ITX转ATX的支架,就是是ATX机箱也可以兼容。这款电源通过了80 PLUS金牌认证,极限负载条件下的转换效率大于90%,而且符合SFX 12V 3.42版规范,拥有更广的适应性。整体的架构采用全模组设计,完全可以节省机箱内部,可搭配100%全日系电容和16AWG PCI-e电源线,使用寿命更长,电流输出更稳定。内部还配备了92mm动态液压轴承风扇,保证高效散热,毕竟是散热是自己的核心技术,同时也能保证电源工作过程中更加安静。
V750 SFX Gold电源额定功率为750W,因为我本次选择的显卡功耗并不是很高,CPU最高功耗240W,显卡功耗170W,所以两个耗电大户加起来功耗也才400+,目前来看750的电源完全可以满足我的使用需求。
接口非常丰富,拥有一个10PIN和一个18PIN的主板供电、3个5PIN的SATA供电、4组8PIN的PCIE/CPU供电。
电源安装相对比较简单一点,电源和固定,拧紧螺丝即可。最后接上所有的供电线,如下图所示。纯白色的外壳+白色的线,完全能让我的海景房外观拉满。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正常游戏场景、极限烤机30分钟的情况下,750w的电源不管是散热还是稳定性都很不错,用到我这套硬件配置完全没有问题。

内存

上面提到了,选内存果断选择了DDR5的内存,我入手的是雷克沙ARES 16X2 DDR5,频率5200。铝合金能辅助散热系统,做工方面没得说。
主板有4个DDR5的内存插槽,保证强劲的性能,建议使用13或者24的组合,上机效果如图所示。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AIDA64内存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默认频率4800,当再bios开启xpm时,内存频率可达5200,读写和复制速度都提升不少,延迟有所降低,如下图所示。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在4800MHz下,内存读取速度为72780MB/s,写入速度为69216MB/s,复制速度为 68591MB/s,延迟 88.6ns。
开启5200MHz后,内存读取速度为81730MB/s,写入速度为74393MB/s,复制速度为 73997MB/s,延迟 81.3ns。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内存的速度和带宽也直接影响了我们使用LR批量输出的时候的速度,使用过程中能明显感受到导出速度快了不少。使用LR导出180张处理过的图片,用时10s就全部搞定了。

硬盘

固态硬盘也选择了PCIe4.0的硬盘,使用的是雷克沙NM760 2T版本,也是专门针对此次装机购入的PCIe4.0固态盘。属于雷克沙中高端系列的固态硬盘了,5300MB/S的读写速度,日常使用LR大量处理图片,大型游戏加载的过程中,体验非常流畅。通过条件苛刻的烤盘测试,温度表现不超70度,过整体读取、写入的稳定性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华硕主板安装也很方便,不需要使用螺丝,上机效果如图所示。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在使用大型软件或者玩大型游戏的时候,加载、图片处理输出渲染、导出速度有明显的提升。在工作或者娱乐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等待,提升效率。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使用BurnIn Test进行烤盘测试,连续烤盘5分钟,硬盘温度最高温度不超过70度,烤盘过程中硬盘的负载量很大,随着温度的上升,硬盘传输速度的下降是难免的,毕竟烤盘这个过程全程满载,条件还是比较苛刻的。日常使用过程中,极端使用的情况基本没有。测试情况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已经很不错了,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还是有保证的。烤盘情况下读取速度维持在4000左右,表现不错。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使用AIDA64测试结果如下图。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散热

我组这台机器,除了配置能打之外,颜值也得能打。上流传了很多超级漂亮的水冷,本次选择的是颜值超高的恩杰黑海妖z73,这款带LCD屏幕的水冷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纯白色的外观,除了电源线之外一切都非常完美。先看效果吧,灯一开,配上这个LCD屏幕,真的美爆了。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换上纯白光的一套,这效果简直美到爆炸。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这套水冷完全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来看看整体的效果,就问你对于颜值党来说,这个效果值不值。另外可以通过软件对屏幕和灯光进行控制,屏幕可以显示定制图案和gif动画。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手冷套装里面针对于AMD和INTEL有着不同的套件,网上教程一大堆,也可以去管让找一下电子的说明书,按照说明书来,完全没有问题。客服提供的安装方式如图所示,根据自己的主板接口自行连接。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另外可以到官网下载电子版的说明书,里面讲的非常详细的介绍了怎么连接。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因为包豪斯mini这款机箱太小的原因,360水冷没法直接安装在顶部,内存和水冷会被干涉。很多人跟我说如果装在底部,水冷容易坏掉,所以不建议装下面。网上有人制作了这种移位器,让水冷的冷排往外偏移2cm,这样一来就可以完全兼容机箱了。(注意:其他的机箱无需这个移位器)如果你动手能力强,这个移位器完全可以自己diy,因为我急着装机,50包邮海鲜市场搞了一个。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安装移位器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风扇

因为机箱比较小,为了防止显卡和CPU的热量在机箱内聚集,所以需要水冷需要风扇使用的是乔斯伯的全白魔术风扇,120尺寸,支持ARGB,模块化的拼接设计,不需要过多的线进行拼接,直接接在主板上的AURA header上就可以了,而且支持主板灯光同步,可以保证机箱里面的灯光全部一致,这也是我一开始追求的。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安装的时候需要注意一点,包括前面提到的水冷,一般情况下,风扇有logo的一面是出风方向,这个信息很重要。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遇到不同未知的转接,只需要一跟转接线即可,可以尽量少的占用供电接口。如下图所示,最下面的三个风扇和背后的风扇之间连接,只用了一根数据线即可实现灯光和供电,非常方便。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风扇ARGB接口位置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风扇供电接口位置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最后一步就是主板发光线来遮住电源供电的这个地方,让机箱里面看起来更漂亮。同样使用了乔斯伯的发光线,这个发光线并不是直接连接电源和主板的,而是将电源到主板的这部分线遮挡起来,外观看起来是发光的效果,而且同样支持神光同步,可以在主板设置里面调节。也有很多人装的那种定制线,我搜了一下价格,真的美化不起。目前下图这个效果我觉得自己可以接受了。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设置成白光,我觉得效果也不差。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系统安装

硬件部分安装全部搞定之后,建议大家不要急着理线,盖盖子。先装系统进系统试试,看有没有啥问题,如果有问题及时解决。
系统安装,我没有使用PE进行安装,使用的是ventoy,可以实现完全纯净的安装,如果使用PE,有时候会捆绑一些杂七杂八的软件,ventoy则不会,安装完完全纯净,就连驱动都要自行安装。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所以使用Ventoy可以得到一个无比纯净的系统,先在其他的电脑接上U盘,制作Ventoy;然后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GTP模式,操作系统可以去itellyou进行下载。
很多人都是使用PE进行系统安装,但是现在很多PE都不是纯净版的,安装系统之后总会有些乱七八糟的广告,虽然PE是个很好用的工具,但是在系统安装方面,有广告,浏览器总被广告劫持,这点让我很不爽,我也一直在找纯净版系统安装的方法。直到这次安装系统,终于找到了一款和不错的软件,那就是今天用的Ventoy,这款软件跟PE一样,需要借助于U盘,制作流程也很快,界面也非常简单,整个过程只需要一部操作即可。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这个安装过程超级简单,U盘制作好之后把要安装的win11系统放进u盘,不需要拔u盘,然后重启电脑。正常情况下选择U盘启动就可以直接看到venroy的界面。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选择要安装的系统,然后直接下一步,文件拷贝完成,重启电脑,拔掉U盘,系统就会自行启动部署,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熟悉界面。系统安装一定不要安装企业版或者教育版,后续联网验证貌似会卡住。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vertoy安装系统的过程中无法识别到硬盘,那么需要加载VMD驱动之后才能识别。另外安装系统的过程中因为网卡没有驱动,所以建议使用外接hub连接网线,就可以顺利完成系统安装。
如果无法从U盘进行启动,可能需要关闭掉BIOS里面的安全启动。
开机有可能风扇报错,可以在bios里面忽略掉最低限速即可。
部署完成就可以看到全新的win10界面了(截图的时候我已经安装了腾讯文档了,正常情况下是完全纯净的,没有任何第三方软件)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收尾工作

到此为止,基本上就完成了此次的全部装机。接下来就是理线阶段,把乱七八糟的线给整理下,规划一下路线。这时候需要买一些束线带,如果是白色机箱,建议使用白色的束线带,黑色同理,让然也可以使用魔术贴的那种束线带,可以重复利用。我因为是第一次装机,理线效果可能会被大家笑话,但是也是我辛苦整理的结果。见下图,如果有什么建议,可以评论区提出来。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剩下的就是摆上键盘,连上鼠标显示器,把电脑作为生产力工具啦。显示器用的是联合创新入门级的专业显示器,主要是用来画图的,键盘是洛斐的1%透明键盘,我喜欢了很久了。鼠标是很早之前买的G304,也是一代神鼠。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系统稳定性测试

系统稳定性测试直接使用AIDA64进行烤机测试。烤机测试半个小时时间,一切正常,偶尔会有一点过热,稳定性还是很不错的,都说12900k的热量难压得住,实际测试下来感觉散热方面还好。
从小白到装机入门一篇就够了,一步到位挑战高难度装机

总结

洋洋洒洒一大篇,终于写完了,经过了这次折腾,我的真实感受,其实装机并不难,最重要是要有耐心,遇到问题不要慌。善于寻找解决方案,目前网络很发达,不管是视频还是图文资料都是一抓一大把,而且网上也有很多现成的装机方案,非常成熟。所以如果你想自己装机,那完全没有问题,装机的时候一定要找有空的时间,不要被其他事情打断,正所谓一鼓作气。
目前的装机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画图各方面都很不错,3d渲染速度也有很大的提升,毕竟我上一台电脑用的还是4代i7+GTX960,所以缪前配置我很满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安排抄作业啦!我是fanfan,第一次装机,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请多多指教。欢迎大家一件三连哦!

原创文章,作者: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zhba.com/4708.html

Like (0)
Previous 2022-11-08 am10:58
Next 2022-11-08 pm12:04

相关推荐

  • 无罐潜水5小时,但不缺氧

    SeeAir是一种革命性的无罐潜水系统,为水下呼吸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凭借其紧凑、轻便和环保的设计,SeeAir 为任何人提供了一种简单有趣的方式,以最大的机动性和易用性离开海滩,探索令人兴奋的海底世界。长达 5 小时的电池续航时间和正确输送的纯净空气让你享受不受限制的活动和更长的潜水时间。 摆脱沉重的空气罐,通过SeeAir紧凑,轻便的便利性更轻松地潜水。体验前所未有的水下无拘无束运动的自由。与使用氧气瓶相比,SeeAir更加方便 – 不需要沉重,复杂的设备,也不需要补充。SeeAir是想要不受任何限制地探索海底世界的潜水员的完美解决方案。 SeeAir是所有休闲潜水活动的完美选择,是在海滩或游泳池潜水的一种经济高效且有趣的方式,享受水肺潜水的好处和浮潜的简单性和安全性。 无论是专业潜水员、渔民、水下摄影师还是水上运动爱好者,都可以用 SeeAir 玩得开心。 SeeAir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潜水系统,漂浮在水面上,并使用强大而高效的电池供电压缩机为潜水提供新鲜空气。 • 连接进气管和伸缩管 • 打开SeeAir并将其放在水面上。 • 戴上呼吸器并开始潜水。   最大深度为12米,可以到达新的深度并发现新的奇观。告别沉重笨重的空气罐,与SeeAir一起迎接更舒适,更愉快的潜水体验。 系统具有先进的过滤和净化工艺,可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杂质,为潜水提供清洁、安全和可呼吸的空气。 SeeAir配备 70000mah 容量的电池,可持续使用长达 5 小时,因此你可以完全沉浸在海底世界中自由探索。   SeeAir在SeeAir底部配备了内置LED灯,使其成为水下探索的完美伴侣。强大的 LED 灯将在浑浊的水中或夜间潜水时照亮道路。 当电池电量降至 25% 以下时,LED 灯将开始闪烁,提醒用户电池电量不足的情况。     先进技术提供一致和可靠的清洁、可呼吸的空气供应,而其轻巧便携的设计使设备易于运输和储存。只有13公斤,每个人都可以轻松携带它到海滩。     设计具有舒适柔软的手柄,可减少手部疲劳,使SeeAir更易于携带。     SeeAir的工作声学水平为75db,提供宁静祥和的潜水体验,让你完全沉浸在水下冒险中,而不会受到嘈杂的干扰。     SeeAir团队致力于为子孙后代保护海洋环境并改善海洋条件。根据这一承诺,SeeAir在运行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污染气体或液体。以负责任和环保的方式享受潜水的乐趣。     为了减少被礁石或其他尖锐物体意外割伤的可能性,供气管包裹在一层针织织物中,以减少损坏并确保用户的安全。   潜水!潜水!潜水!

    2023-03-16
  • 告别复杂的操作,简单易用的个人云盘,雷克沙时光机T3使用分享

    大家好,我是fanfan,今天来聊聊一款超级简单易用的NAS产品。从18年到现在我已经玩过十多款NAS了,也有很多关于NAS的使用经验。但是用多了就会发现,传统的NAS产品因为都有比较完善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生态,系统层面都比较复杂。对于一个新手来说,需要学习前期的使用方法才能完美使用。而传统NAS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丰富的软件库,可以让用户去自由发挥,实现各种二次开发的功能,比如,支持docker,可以实现各种官方不能实现的效果。这对NAS用户来说属于高阶玩法,这些高阶玩法虽然好玩,但是对于入门级选手来说,难度过高,要有一定的基础和学习门槛。然而很多小白用户使用NAS,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实现文件存储、备份、远程访问和文件共享。其实除了NAS之外,还有一种个人云盘也能实现文件备份和远程访问的功能,在使用上基本上没有什么门槛,操作非常简单,如果你现在在用云盘,那么切换起来基本上没有任何难度。今天就来分享这样一款产品,来自雷克沙的个人网络云盘——时光机T3。 配置 这款产品使用的是Linux的操作系统,使用的是ARM架构的CPU,Cortex-A53,1G的DDR4内存以及8G的eMMC闪存,配备一个3.5英寸硬盘位,最大支持8TB的硬盘,如果使用单盘8TB以上的硬盘,需要使用12V 3A的电源才能支持。一个千兆网口,一个USB3.2接口,还有一个SD卡接口。这种配置,对于日常文件存储,U盘文件及相机SD卡文件备份,完全够用。 开箱 纯白色的包装看起来非常简约,正面是T3的产品图,背面是各种特色功能的展示。包装内有主机、电源、网线和几个硬盘固定螺丝。 外观 这款产品外观的造型风格非常简洁,放在家里的电视柜旁边,轻松融入原有的家居风格。尺寸也就比日常的3.5英寸硬盘大一点。白色主体加上侧面的灰色条纹装饰,很有设计感。整体为塑料材质,表面纹理十分细腻,手感不错。正面一个云朵形状的LED指示灯,用于显示时光机T3的各种工作状态。机身背部是按键和各种接口:电源输入、千兆网口、USB3.2接口、电源键。其中USB3.2接口的扩展功能,能够让外接硬盘当作全功能的主盘来使用,这个功能在日常使用的时候超级方便。时光机T3底部有四个硅胶垫,防止放在桌面上打滑,底部还有用于绑定设备的二维码。时光机虽然小,但是也配备了专门的散热风扇,右侧条纹部分可以看到风扇位,用于内部空间的热量排出。在右侧的条纹处可以看到一个SD卡的卡槽,用于备份相机存储卡的文件,这个设计对于日常使用相机拍摄照片的朋友来说,还是非常方便的。机身左侧的条纹装饰件是硬盘仓的盖子,使用了磁吸的方式固定,取下之后就可以看到内部的硬盘托。硬盘托左侧有个卡扣的设计用于固定。时光机T3支持3.5英寸机械硬盘,随机赠送了6颗螺丝,用于固定硬盘,装好硬盘之后盖上盖子即可。安装方面还是比较简单的,新手用户也能轻松搞定。接下来接好网线和电源线,直接开机,开机速度很快,基本可以秒杀传统的NAS。这时候需要用到雷克沙时光机的客户端,目前已支持安卓、iOS、WIN、Mac和TV客户端,覆盖了日常我们使用的大部分平台。不管使用手机还是电脑,初始化的操作都非常方便。 使用体验 连接电源和网线后开机,使用手机或者电脑下载对应客户端进行时光机T3的访问。第一次登录需要申请一个雷克沙的账户,使用手机号码直接验证码登录即可。登录之后就可以在客户端中看到雷克沙的T3时光机了。如果刷新之后没有显示设备,建议检查电脑和时光机是否在同一个网络中。通电后,时光机T3内的硬盘开始运转,若工作正常,则正面的指示灯显示白色。同时客户端会自动搜索局域网中的时光机设备,然后进入下一步的配置。第一次进入系统之后,需要将硬盘进行初始化的操作。初始化完成之后就可以正常使用T3时光机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时光机T3在插入硬盘的时候,无需格式化硬盘就能够使用,不像很多NAS产品那样,必须格式化成固定的格式才能使用。这点雷克沙时光机T3做的很不错,可以无缝衔接家中的电脑数据盘,如果家里有一块闲置的硬盘,直接插上就能用,硬盘里面原本的内容不会受到任何的损失。进入时光机之后会发现,客户端界面很符合我们的日常使用逻辑。如果你使用过其他的网盘产品,基本上没有任何违和感,马上就能适应。客户端最左侧是插件库,插件库可以让我们更加方便的使用时光机,目前内置有共享相册、百度网盘、设备互传、视频转码、微力同步、迅雷下载、文件去重,能够满足我们日常的各种需求。百度网盘插件可以实现文件双向备份,微力同步则更高效的实现设备间的文件同步,视频转码可以减少外网访问时的流量消耗,增加流畅度。迅雷则可以实现远程下载,都很方便。当我们最小化软件的时候,桌面上会有一个悬浮的图标,我们可以将文件拖拽到浮标上上传备份文件,跟日常我们使用的网盘逻辑一致。 手机端APP 安卓和ios都支持app客户端,操作界面也一目了然,没有复杂的交互操作。手机端不仅支持手机相册的备份,还支持手机微信和qq的文件备份,这对于用户来说非常有帮助。支持Samba局域网共享协议,可以直接在电脑的文件管理器中输入时光机的IP地址进行局域网文件访问。账户密码则可在手机端进行设置。局域网速度测试,局域网传输文件实测读取速度为50MB/S左右,如下图写入速度稳定在90MB/S上下,如下图 电视端app使用 因为时光机T3支持安卓电视客户端,我家里使用的是雷鸟鹤6Pro 65寸智能电视,这款电视主打高刷,不管是动作类还是体育类视频,都能够满足日常需求。雷鸟电视默认支持第三方软件的安装,直接从雷克沙官网下载对应的电视客户端,然后通过U盘进行安装,即可实现电视客户端的使用。打开电视客户端,如下图所示,手机扫码登录即可看到自己的设备,同时也可以通过电视端进行文件查看和电影观看。因为雷鸟鹤6 Pro支持添加局域网中的NAS,实现电影观看。通过添加NAS的选项,添加时光机T3的局域网ip,输入账号密码就可以直接在电视端看到局域网的文件了。当然kodi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而且还有华丽的海报墙。 异地访问 时光机T3支持外网访问,无需复杂的额外设置,通过时光机的各平台客户端就可以在外访问家中的T3,访问速度实测很不错。在客户端中的下载速度表现良好,虽然没有跑满我家上行带宽,但整体的使用体验是流畅的。 文件共享 个人网盘最核心的功能其实就是文件存储和文件共享,时光机T3支持将硬盘内的文件以链接的形式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方便文件传输和下载。分享界面如下图所示:更方便的一点是,点击分享的链接就可以在时光机客户端中直接观看分享的内容,视频支持在线转码,可以选择流畅模式进行观看,节省流量,提升流畅度。时光机T3分享的文件通过链接,无需额外的客户端,就可以直接下载。我从公司网络中下载,实测速度可以达到2MB/S,对于日常的文件分享,还是很方便的。客户端支持加密空间,可以针对重要性比较高的文件进行存放,单独设置安全密码,提升数据的安全性。 好友邀请 时光机支持邀请自己的亲朋友好友共同使用时光机,直接在邀请用户管理里面通过社交软件发送邀请即可,收到邀请的朋友需要根据提示下载时光机客户端,登陆后即可使用。 总结 时光机T3是一款优秀的入门级个人云盘产品:拥有简约时尚的外观;全平台客户端支持,可以在外访问家中的文件,而且访问速度也很不错;支持迅雷远程下载,追剧无忧;支持远程视频观看,同时可进行在线转码……功能齐全的同时使用方便。如果你对于文件存储、备份、共享、远程访问这些功能是刚需,又不想选购学习门槛稍高价格也偏贵的传统NAS,那么时光机T3是很不错的选择。以上就是本次的分享,希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23-01-05
  • 一步推拉,释放门锁

    milda是一款一步推拉式室内门锁。 MILDA是由推拉门锁专家团队开发的最新版本。 专为每个人设计的室内门锁 – 从儿童到老人、残疾人,只需轻轻推或拉即可打开门。 MILDA的开发是为了弥合每个人在无障碍方面的社会差距。 我们大多数人使用传统门锁都没有问题。 但其实转动门把手是一种不自然的手腕运动,对于儿童、老人和残疾人来说,可能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MILDA是一款经过长期研究设计的一步推拉式门锁,为每个人提供方便易用的系统。 甚至在发生意外时,milda 有助于更快、更安全地逃生。 虽然传统的旋钮式门和杠杆式门使用钢作为主要部件,但金属会导致把手快速加热,干扰及时离开房屋的步骤。高热的把手会导致手掌/皮肤与皮肤接触的二度灼伤。 Milda的一步式推拉机制意味着可以使用可及范围内任何工具或更具保护性的姿势来开门,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对于需要快速退出的紧急情况,MILDA的防恐慌功能只需一步即可解锁和释放门。 拉动螺栓门的把手会自动从内部释放锁,从而快速逃脱危险环境。 所使用的专利技术——自动反转机构,能够沿推门或拉门的方向旋转90度,最大限度地减少锁闩和锁板之间的摩擦,支持更平稳的运动,使老人和儿童易于操作。 MILDA锁可防止门随时间推移而卡住的机会,保证长久的使用。 研发团队对手掌尺寸进行了研究,以创造最人性化的手柄,可以容纳每个人的抓力。 需要较低的接入点时,可将milda倒置安装,非常适合小孩或需要较低伸展距离的人。 采用抗菌饰面,有助于抵抗细菌。 想要。

    2022-11-18
  • 自组装朋克跳转时钟

    Rantoge是一种机电凸轮钟,依靠电机旋转来驱动凸轮报告时间。这是一个DIY套件。 时钟设计为全金属,使用铝合金、不锈钢和黄铜。采用胡桃木底座和全金属机身的时钟结合了古典和现代设计理念。独特的设计在任何场合都非常有吸引力。 无论摆在卧室、工作室、客厅,都具有独特的朋克风格。 在Rantoge的工作过程中,齿轮和凸轮旋转形成的机械声音,以及金属数字板翻转使时间可以听到和看到。 Rantoge的机身采用黑色阳极氧化铝,所有齿轮均由黄铜制成,耐磨性强,所有部件都用不锈钢螺丝安装在一起,不会生锈。所有旋转接头均内置自润滑铜轴承,使时钟工作非常平稳,可以长时间正常运行而无需维护。 操作非常简单,将USB-A接口连接到电源,Type-c接口连接到时钟,机械时钟就会开始运行。 如果要调整时间,只需操作时钟前面的两个按钮即可。左边是时针调速按钮。每次按下它时,小时数都会跳到下一个值。右边是分针调整按钮,通过操作相应的次数,可以达到实时值。 为了保证时钟的准确性,Rantoge使用的内置芯片可以自动记录断电后的时间,并在下次开机时补偿损失的时间。 Rantoge的整个机身由铝合金零件,黄铜齿轮,粉末冶金轴承,不锈钢螺钉,亚克力板等组成。 提供非常详细的安装教程视频,可以在一小时内轻松完成所有组装工作。 添加了多种颜色的亚克力贴纸,允许 Rantoge 添加更多自定义样式。 共提供了六种颜色,分别是黄色黑色绿色橙色红色浅蓝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粘贴在时钟的数字显示屏上,以实现想要的颜色效果。 喜欢。

    2023-02-21
  • 解锁滑雪转脚自由

    QuickSett V2 是一个用于滑雪板的旋转盘。 作为一项运动创新,将在单板滑雪中为你带来更多的舒适感和更好的体验。 QuickSett专为单板滑雪者设计和制造,尤其是膝盖敏感的滑雪者。 你可以远程锁定和解锁板上装订的旋转机制,以达到巡航位置(如滑板)。 除了QuickSett提供的舒适外,它还将改善单板滑雪的所有费力方面,即缓解膝盖的不适感。 QuickSett有以下5大优点: 1. 具有实用性,如同滑板在平地上巡航,在骑行过程中的很多情况下为你提供帮助。 2. 让膝盖更加舒适:在平地上或缆车上站立不动时,单板滑雪者可能会因膝盖的扭曲位置而感到膝盖疼痛。由于前脚旋转的解锁,膝盖将是直的,因此不会受到压力。 3.在几秒钟内从高山模式切换到自由模式:借助QuickSett表盘,你可以根据需要做出决定,非常适合根据条件随时调整其位置。 4. 在缆车出口放松:每个人都说缆车出口对于单板滑雪者来说往往很复杂。多亏了QuickSett,腿的位置收缩较少,因此更容易离开缆车,而无需其他人协助。 5.创新:在3秒内调整绑定的方向,只需单击遥控器(无需任何螺丝刀)。QuickSett是滑雪板行业的创新互联产品。 让我去滑雪!!

    2023-02-23
  • 爱在同床共枕时

    打鼾很烦人?很多打鼾产品没有效果? Alisleep防打鼾枕在了解打鼾原理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止鼾。 你为什么打鼾? 因为当你睡觉时,喉咙中的肌肉组织会放松,气道会变窄。如果气道太窄,吸气时通过气道的气流会导致气道中的肌肉组织振动并发出声音。 当Alisleep防打鼾枕头检测到打鼾时,四个内置安全气囊会根据头部位置充气,将头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以扩大喉咙的肌肉组织,这样可以让气流顺利通过气道。所以这是停止打鼾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为了确保无论打鼾者的头在枕头上的哪个位置,干预都能正常工作,Alisleep左右放置了 4 个全尺寸的独立安全气囊,让防打鼾系统不再有盲点。 AliSleep还有按摩模式。 可以设置30分钟按法,放松颈部和肩部肌肉。通过结合四个不同充气和放气的安全气囊的频率和强度,AliSleep可以达到睡前的放松效果。 AliSleep采用一体化结构,摒弃了复杂的外接遥控器。一键完成所有操作。 人体工学设计,结合记忆泡棉和优质枕套,让睡眠由内而外舒适。 睡吗?

    2023-03-07
  • 固态盘的终极玩法,老司机一篇带你玩转PCIe固态硬盘

    大家好,我是fanfan,今天我们来聊聊固态盘的N种玩法,有兴趣的朋友直接可以抄作业。很多人入手新的固态盘或者手中有闲置的固态硬盘,都不知道如何利用。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固态盘的各种玩法,方便大家在后续选购固态盘之后对于固态盘的玩法有更深刻的了解,装机从此不迷路。学装系统要花多久时间?很多人觉得这件事很难,但是事实证明,从小白到电脑开机,只需要不到半个小时,而且一劳永逸。拿到新硬盘无从下手?其实具体的玩法介绍无外乎如下几种 今日主角 本次主角是我双十一入手的海康存储C4000,以其超高的读写速度吸引到我了,而且1TB 599元性价比还是很不错的。今天的所有分享,都基于这款高速固态盘来进行。这是一款主打高性能、低功耗的高性价比产品,支持PCIe4.0,出厂温度控制良好,最大功耗只有3.98W,3600TB的写入寿命,而且支持5年质保,作为新装主机标配或者固态盘升级都是不错的选择。 可玩性方面,这款硬盘可以支持PS5的硬盘拓展,对于家里有PS5的朋友来说很不错。官方宣称的最高顺序读取速度为7450MB/S,对于启动大型游戏来说非常丝滑。对于我这种设计师来说,开启3d max、Cinema 4D、Adobe全家桶等设计类软件打开大型文件的速度也能明显感受到速度有很大的提升。 PART1:开箱 整体包装使用的是黑色包装,配合电路板暗纹印刷效果,科技感十足。硬盘包装内部保护措施也做的很不错,EVA防护,包含说明书、硬盘、螺丝刀、螺丝。目前不少主板已经用不上螺丝了,对于NUC或者笔记本来说仍然需要,海康还是很贴心的赠送了。硬盘规格为2280尺寸,正面有石墨贴纸辅助散热,背部是硬盘信息以及保修。撕开石墨散热贴纸时候,可以看到,单面有两个颗粒,如下图所示。此次我主要升级家里的NUC,对于我目前最常用的500G的硬盘的NUC11来说,也算是一次重大的硬件升级了。很多人拿到硬盘第一时间就是考虑怎么换到新电脑上。在这里也给大家一个建议:大家如果选购笔记本,建议直接上1T的硬盘,或者如果自己动手能力强,后续自己更换更大速度更快的PCIe固态硬盘,要不然后续的使用体验会很难受。 PART2:使用方法 新硬盘换到新电脑上其实也有多种用法,今天就展开给大家普及一下。 作为系统盘,升级电脑系统盘。 作为存储盘,扩展电脑存储。如果你跟我一样,是将电脑中原本的硬盘升级,因为电脑中只有一个硬盘位置,可以将新硬盘直接替换掉原有的硬盘。这种情况下,你会遇到两种选择:1、新硬盘重装系统;2、将旧硬盘的系统和数据直接迁移到新硬盘中。如果你的电脑主板支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PCIe硬盘位的话,可以直接将固态放在其中一个硬盘位,作为存储盘来用。用来拓展电脑的存储,以我家里的z690主板来说,拥有四个PCIe的盘位(如下图所示),系统盘不变的情况下,直接插入另外三个盘位中的任何一个即可。z690自带散热金属板,可以将固态盘上的导热贴纸去掉,以发挥固态盘最大的性能。安装完之后,如下图所示,1T的固态存储盘,速度杠杠的。上机测速以我的Z690主板为例,将固态盘装在电脑上之后,使用CrystalDiskMark进行测速。实测读取速度7091MB/S,写入速度6576MB/S,这速度绝对杠杠的。软件测试硬盘信息如下图所示,正常情况下,温度保持在42度。软件启动测试将相关的软件全部安装在C4000之后,启动Adobe全家桶的软件像LR、PS、PR等,速度非常快,基本上可以实现秒开。尤其是打开大型的工程文件的情况下,效率提升很大。如下图所示启动Lightroom,基速度非常快(未加速)。Pr启动速度如下图所示(未加速)图片导入测试使用LR一次性导入200张图片,3s内就能完成导入和预览,对于图像处理的工作效率提升很大。游戏加载测试电脑运行steam游戏,以CSGO为例,运行游戏,载入地图的速度也有大幅度的提升,减少了队友等待时间。文件拷贝速度实测,C4000写入速度达到2.3GB/S读取速度达到2.9GB/S PART3:系统迁移 一般情况下我建议直接使用系统和数据迁移的方式,这种方式操作简单,对于新手来说比较友好。系统迁移,我们需要的重要工具就是固态硬盘盒。硬盘盒的作用就是将新的固态盘接入电脑,我目前在用的是海康存储的硬盘盒,最高的传输速度10Gbps,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款,外观简约,纯金属的硬盘盒,体积小巧,做工很不错。我用了好几年了,价格一直没怎么变,销量也很不错,推荐有需要的朋友入手。 系统迁移一般我们会使用傲梅或者DiskGenius这种第三方系统迁移软件。这两个都可以,操作都很简单,各有各的特点。当然也可以使用win10自带的系统迁移工具,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工具怎么用。通过硬盘盒子,将硬盘接入电脑,做好分区,如下图所示。因为读写速度都比较高的原因,整个系统迁移的过程也很顺利。系统迁移完成后,将新硬盘直接装入电脑即可,账号密码一切不变,还是原来的样子。 PART4:全新系统安装 之前提到了,其实重新安装系统,只需要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抽个吃饭的工具就能完成系统安装,装完系统成就感满满。能帮同班的妹子装系统,这种体验还是很不错的。另外部门那些妹子也可以成为你的服务对象,想想都令人向往。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几年前安装系统都还在使用PE进行安装,PE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可以用来解决很多电脑相关的的问题,甚至很多电脑城的工作人员帮人解决电脑的软件问题,就是通过PE来解决的。真正修电脑的是电脑城的那些硬件工程师。因为PE不管是制作还是使用,都相对麻烦一点,今天我来分享一种更加简便的方法。使用一种新兴的系统安装方法Ventoy,这款软件跟PE一样,需要借助于U盘,制作流程也很快,界面也非常简单,整个过程只需要一步操作即可。而且可以支持目前最新的win11操作系统。将硬盘装进NUC11,固定好螺丝。把要安装的win11系统放进ventoy的u盘中,然后将U盘接入电脑,然后启动电脑选择ventoy启动。正常情况下选择U盘启动就可以直接看到venroy的界面。选择要安装的系统,然后直接下一步,文件拷贝完成,重启电脑,拔掉U盘,系统就会自行启动部署,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熟悉界面。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vertoy安装系统的过程中无法识别到硬盘,那么需要加载VMD驱动之后才能识别。部署完成就可以看到全新的win10界面了。 PART5:固态硬盘做wintogo WINTOGO这中玩法在我之前的文章里面也不止一次提到过,主要是将windows系统装进移动存储中,方便在出差或者没带电脑的时候借助身边的简单硬件,开启自己的工作任务。可以成为一种移动中的windows操作系统。wintogo制作网上现在有很多wintogo制作工具可以实现,而且可以支持最新的win11操作系统,目前我就在用win11的wintogo,使用体验非常不错,建议有需要的朋友尝试。首先我们需要一块移动硬盘或者硬盘盒+闲置固态盘。可以直接使用傲梅的WTG制作工具,免费简单易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因为mac系统运行WTG的时候,第一次进入系统时需要安装驱动,好心的网友提供了下载合集,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机型进行下载。选择下载镜像选择我们要制作WTG的移动设备,制作过程还是非常快的。这时候我们可以把驱动准备好,复制到wintogo移动硬盘里面。进度条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查到电脑上行使用了。win电脑和mac都是在开机启动界面选择外界的移动硬盘进行启动即可。win直接在bios里面设置,mac开机同时按住option即可进行选择启动项。另外如果使用硬盘盒作为移动硬盘使用的话,也可以作为xbox的外接硬盘存储游戏,固态盘的拷贝速度也是很不错的。也可以支持直接通过type-c的接口连接手机,进行文件读取,超级方便,就算身边没有电脑,也可以简单的发送一些工作文件,是不是很方便? 总结 在PCIe4.0不断发展的今天,海康存储C4000这款旗舰级产品,读写7000+MB/s的速度,1TB 599的价格,再加上5年的质保,无疑是目前极具性价比的产品,买了不吃亏。另外关于硬盘玩法无外乎今天分享的这几种方式,主要是看大家的需求是哪种。下面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这几种用法:1、如果你升级电脑硬盘,那么建议直接使用系统迁移的方法进行升级,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实现无痛升级;2、如果你想要升级的同时,跟过去say goodbye,体验全新的操作系统(例如win10用户想体验win11),那么建议使用PE或者ventoy进行全新的系统安装。升级完之后,闲置的硬盘可以干嘛?3、使用硬盘盒,将固态盘组装成为一个高速的移动固态盘,作为wintogo使用非常方便。4、完全作为移动硬盘来使用,可以外接xbox存游戏、外接手机做文件备份、连接电脑做文件存储。以上就是本次的所有分享,这些方法你都学会了么?如果暂时没有,但觉得有用,欢迎收藏一波哦。我是fanfan,一个喜欢研究各种技能的数码作者,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互动哦。

    2022-12-18
  • 一机搞定桌面充电

    我们都渴望一个整洁有序的桌面,因为它可以改善我们的情绪和生产力。实际上,需要频繁充电的数字设备是我们桌面混乱的最可能原因。 PowerSoo Z9是一款通用PD200W 6合1桌面充电器,可实现PD快速充电,USB-A快速充电和无线充电,可以为多达 9 种电子设备充电,包括智能手机、手表、笔记本电脑和 iPad,让桌面更加整洁有序。 PowerSoo Z9支持多种充电方式。它具有4个USB-A端口(2 x 22.5W和2 x 18W),2个PD 100W Type-C端口和3个无线充电面板。 任何支持无线充电、PD 快充或具有 USB-A 充电功能的设备,包括手机、TWS 耳塞、Apple Watch 均可接受,几乎你的所有电子设备都能一机搞定。 手机快没电了,放在PowerSoo Z9上,继续延续快乐。 PowerSoo Z9 对笔记本电脑或 iPad 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一机在手,无需携带额外充电器。 它的尺寸仅为 190 x 100 x 45 毫米,看起来像一个很酷的装饰品,不会占用太多空间,因此即使将其放在办公桌中间并连接多个设备充电,也不会感到紧凑,使其成为办公室或家庭使用的首选。 在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电子设备的同时,不让桌面被充电线蚕食。 PowerSoo Z9支持智能电流分配,内置智能芯片,可以在充电过程中智能地转移电流,防止损坏设备的电池。 具备多重保护功能,可以自动保护设备免受过热、过度充电、过流、过压等的影响。 许多充电器在长期工作后变得非常烫手,而PowerSoo Z9 的侧面有冷却通风口,可在工作时提供强大的冷却。 通过用户友好的 TFT 显示屏支持动态彩色图像显示,在工作时实时显示相应接口的功率变化,因此可以很好地了解设备的充电状态。 还是挺实用的样子。

    2022-12-19
  • 无钥匙,安全落锁

    LAAS 是一款无需钥匙的自行车锁,简单、安全。 不用担心丢失钥匙而无法开锁。 只需手机即可解锁。 无需传递钥匙也可以让他人骑行。 没有多余的负担,只需要随身的手机。 采用蓝牙连接。 内置电池,可支撑2年以上的使用时间。 电量耗尽更换即可。 兼具颜值和风格。 还可能解锁更酷炫的颜色。 感觉要买一辆更酷炫的单车来配。

    2022-11-11
  • 笨笨!带手臂版

    XGO 2是一只带手臂的Raspberry Pi机器狗,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发现、探索和改变你的世界。 XGO 2是一款桌面大小的AI四足机器狗,具有12个自由度,由树莓CM4驱动的抓手,适用于AI边缘计算应用,可实现全向运动、六维姿态控制、姿态稳定性和多种运动步态。 XGO 2配备了一个6轴IMU,其关节位置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提供了自身姿势的反馈,可用于算法验证和二次开发。 它也可以使用Blockly和Python通过计算机进行编程,使其成为机器人爱好者和编程爱好者的理想金属宠物。 XGO 2 配备了功能齐全的 AI 模块,具有视觉识别、语音识别和手势识别功能,使其能够像真正的狗一样听到、识别和响应用户。 此外,它可以解码二维码、分析音频、识别情绪等。通过AI边缘计算图形编程,XGO 2能够执行超过预期的功能。 色块追踪。 手势控制。 跟随音乐起舞。 支持示教模式,允许它记住每个动作的关节位置并执行你设计的动作组。 XGO 2由Raspberry Pi Compute Module 4(CM4)提供支持,该模块拥有运行在72.1GHz的四核Cortex-A5 CPU。它提供双频 2.4GHz/5GHz Wi-Fi 和蓝牙 5.0 BLE 的无线连接。XGO 2具有4GB / 32GB的RAM用于多任务处理和2GB的Micro SD卡存储用于操作系统,拥有快速的启动时间和流畅的整体用户体验。 配备 3.4KG/5.2KG 串行总线伺服和可打开 5.5cm 至 5.2cm 宽的抓手,其 3 自由度臂可以抓取、提升、携带、放置和拖动各种物品。这开辟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不仅仅是成为四足机器狗。 配备高性能串行舵机、12个主动关节和运动学解耦,XGO 2真正捕捉了四足动物的运动和姿势。它可以通过自由地向前和向后,左右移动来进行全向运动,在任何方向上步态平稳。 XGO 2还具有6-IMU(惯性测量单元)系统。使用从IMU和闭环控制获得的姿态数据,无论表面运动如何,XGO 2都可以保持稳定。 当它的脚静止时,整个身体保持六度的运动控制自由度,为所有本能和复杂的运动提供前所未有的移动和协调。 XGO 2 带有三种不同的步态策略和规则,分别是小跑、步行和高步行。XGO 2基于逆运动学算法,结合机器动力学优化,实现基于小跑步态的全向运动控制,身体十二自由度运动控制,并支持姿态和运动控制的叠加控制。 XGO 4由Raspberry CM2提供支持,是开源的,允许用户使用Blocky和Python对其进行编程。此外,它还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机器人操作系统 (ROS) 包。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程序员,都可以轻松使用或学习对XGO 2进行编程。 与ELECFREAKS合作,XGO 2还可以与Micro:bit和Pico:ed一起使用。享受自己学习和创建有趣功能的乐趣。 它的一键式设计和独家应用程序使其易于交互,即使对于那些没有AI机器人经验的人也是如此。 APP也可进行拓展控制。 虽然不是笨笨,但笨笨类卿。

    2023-02-06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