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头条

303|新研究:为什么爱上学的人更长寿?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法国媒体发文,称阿塔尔已进入2027总统大选赛道。第二个是,科学家关于长寿的新发现。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上个月,法国《费加罗报》网站发了一篇文章,说阿塔尔已经进入2027年法国总统大选的赛道。言外之意,他有希望参加这一年的大选。

阿塔尔,也就是前段时间新闻上总说的,法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理,今年刚34岁。什么概念?阿塔尔的上一任总理,伊丽莎白·博尔内,被称为法国的铁娘子,就任总理的时候是61岁。

同时,按照法国媒体的报道。阿塔尔能走到这一步,教育是个关键因素。阿塔尔的中学,上的是巴黎的一所私立中学,位于巴黎最贵的地段之一,第6区。身边有很多社会名流的子弟。大学时,考入被称为法国哈佛的巴黎政治学院。后来又去巴黎第二大学就读。这个学校一向以培养政界精英闻名。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

要想成为天才,天赋是一部分原因,后天教育更重要。

今天,正好借着这个话题,咱们就来说说,天才教育的现状。早前《看天下》针对这个话题,发布过一组文章。

在正式开始之前,咱们先说说这个称谓。关于天才,一直有不同的叫法。

最早的叫法是天才。直到1978年,当时中国心理学会的常务理事刘范提出,用超常儿童代替天才。之后,又衍生出了一些其他叫法。而今天,关于天才一共有五种称呼,分别是,天才、英才、神童、超常儿童、资优儿童,也就是资质特别优秀的儿童。而这五种称呼,又对应着五个教育名词,分别是,天才教育、英才教育、神童教育、超常教育和资优教育。

今天为了表述方便,我们就统称为天才。那么,天才教育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呢?咱们主要说两个要点。

第一,学位紧缺。说白了,就是天才的人数太多,针对天才的学位不够用。天才多到什么程度?

咱们中国有个专门关注天才的机构,叫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是清华大学心理系的系主任,也是咱们得到《心理学基础30讲》的主理人,刘嘉老师。按照刘嘉老师的说法,保守估计,中国超常儿童的占比,至少有1%。什么概念?你从小学读到高中,至少有100个同学吧?这些人中,至少就有一个天才。这个概率放到全国,现在中小学生一共1亿人,就意味着其中有100万天才。

再看别的国家。2021年底,经合组织发布过一份报告。说澳大利亚的天才比例,大概是10%。韩国的天才比例,是3%。美国的很多州,都在招收专门的天才学生,而且招收的比例,按照不同的州,在3%到11%之间浮动。

听到这,你可能会说,不对啊,这个比例怎么差这么多?难道各个国家的智商差距这么大?当然不是。

天才比例不同,主要是因为,各个国家对于天才的定义,不一样。没错,关于天才,其实并没有一个国际上的统一标准。

比如,

过去评判天才的标准,是做智商测试。假如这个人的成绩,在总体的前1%到3%之间,就被认定为天才。这个标准的本质是,取相对值,然后掐尖。

不管多少人,我只认前1%到3%。后来,基于这个标准,各个国家又做了细化,衍生出了不同的天才指标。

比如美国,1972年,美国的联邦教育总署,有个叫马兰德的人提交了一份报告,叫《英才教育》。后来这份报告也被称为《马兰德报告》。里面提出,天才指的不只是智力水平高,而且还要有创造力、艺术能力、领导能力以及超常的学习能力。后来这个框架被不断完善,成了今天美国学校评价天才儿童的主要依据。

再比如,韩国之前提出过一个《英才教育振兴法》,里面提出,天才有六个评价维度,分别是智力、创造性思维、艺术能力、特殊学术能力、身体素质以及其他特殊能力。注意,韩国把身体素质,也纳入了天才的标准。

再比如,英国和澳大利亚,把天才分成了两个评价维度。分别是,天赋和才能。天赋指的就是你的先天素养,而才能指的是你经过后天学习所达到的水平。

同时,除了标准不同,不同国家对天才的筛选方式也不一样。比如法国,主要看家长和老师提名。而德国和俄罗斯,一般用竞赛来筛选天才。

但是,说到这,也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针对天才,开展专门的教育呢?人家都已经是天才了,只要正常上学,不是自然会比其他人学得好吗?不好意思,假如你这么想,可就把这件事想简单了。这就要说到,

关于天才教育的第二个真相。这就是,天才很容易被埋没。

比如,天才学生的成绩,也有可能明显低于平均分,而且这个比例不低。在不同地区,在10%到40%之间浮动。换句话说,假设一个学校有10个天才。那么,其中最多可能有4个人,分数比平均分还要低不少。

再比如,美国国家天才儿童协会(NAGC)也有一个类似的结论。他们认为,跟学习吃力的学生相比,天才儿童反而更容易被忽视。因为很多人觉得,天才儿童即使不用管,也能考高分。但事实上,天才儿童可能并不起眼,还可能是差生。

再比如,瑞士有一位研究天才教育的专家,叫多莉丝·佩罗丹·卡伦。她发现一些天才儿童会因为担心自己遭到排挤,而隐藏自己的潜质。而且一般的学校课程会让他们感到无聊,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热情。

说白了,

针对天才,多少需要一点因材施教。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都在天才教育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

比如,德国。从1992年开始,德国陆续成立了天才儿童教育协会和相关组织,政府层面通过很多政策和措施加速天才教育的发展。最近的是在2018年,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启动“中小学培优”计划,为期10年,总投入超过1.25亿欧元。

再比如,韩国,重点是培养特定领域的专家,包括科学、数学、艺术、体育等领域等。韩国教育部从2023年起推行《第五次英才教育振兴综合计划(2023—2027)》,计划为期5年。

再比如,咱们中国,西安交大、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也都设立了少年班。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还发布了《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里面就提出,要推进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吸引一批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参加科研实践,激发科学兴趣,成为拔尖人才的后备力量。

好,关于天才教育的现状,咱们先说到这。其实,回看整个天才的教育系统,你会发现,

天才这个群体的成长路径,有点像塔勒布说的脆弱系统。它并不是生来就顽强,很多小波动都有可能导致一个人被埋没。而后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升这个系统反脆弱的能力。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最近,英国《卫报》有一篇关于寿命的报道。说的是,上学能够延长寿命。据说是研究团队统计了英国、美国、中国、巴西等国家的数据,结果发现,

每接受一年的全日制教育,成年人的死亡风险,就会降低2%。

之前《柳叶刀·公共卫生》也发表过一份报告,说

假如一个人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那么这个过程对健康的促进程度,大概相当于一辈子健康饮食。

跟那些从没接受过正式教育的人比,死亡风险能降低34%。同时,假如一个人一辈子没上过学,那么这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大概相当于连续10年,每天抽10支烟。

你看,过去不是总有人说,知识就是生命吗?这回,还真被验证了。当然,这个研究目前也面临一点争议。反对的人觉得统计方法可能有偏差。而支持的人认为,这背后有扎实的理论依据。你看,一个人假如从小上学,至少有两个好处。

第一,学到更多的知识,知识多了,自然知道怎么让自己变得更好。第二,上学的年纪,正好是青春期,也是最躁动、最爱冒险的年纪。假如四处乱闯,没准就会遇到危险。这时,把孩子送到学校里,至少是个保护,把他跟外界的危险隔离开。

但是,咱们把这个争议先放一边。至少有一件事是确定的,这就是,关于如何延长寿命的研究,科学家总是在找各种各样的新角度。

今天,借着这个话题,我们也来说几个最近的,关于寿命的新研究。

第一个研究,来自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大学,成果发表在2023年10月的《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期刊上。说的是,

假如长期租房住,人可能老得更快。

乍一听,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不是开发商的广告吧?别着急,咱们先看一个统计。研究人员调查了1420名英国人过去10年的住房情况,并且通过技术手段,推断他们过去十年的衰老情况。结果发现,租房者的衰老速度,比住自家房子的人,要快一点。注意,这可不是要劝英国人买房,而是想说,你即使租房,也得对自己好一点。因为研究人员发现,长期租房之所以影响衰老速度,是因为在租房的时候,很多人会在潜意识里,不把这当成自己家。进一步,就不喜欢打扫房间,卫生就不达标。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健康。说白了,关键不在于租房,而在于生活习惯。

第二个研究,来自美国巴克(BUCK)衰老研究所,成果发表在2024年1月的《自然》子刊《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说的是,关于热量摄入与寿命关系的机制研究。没错,过去你可能听说过,吃饭别吃太饱,能够延长寿命。但问题是,这个机制是怎样的?

这回,研究人员发现,是一个叫OXR1的基因在发挥关键作用。具体的过程,咱们就不展开了。总之,这是给原来很多人说的,少吃一点,多活一点,增加了一个佐证。那么,具体少吃多少合适呢?《自然·衰老》(Nature Aging)在2023年2月发表过一项研究,

假如能坚持两年,每天减少25%左右的热量摄入,那么衰老速度,能降低2%—3%,同时死亡风险能降低10%—15%。

好,刚才咱们说了几个关于衰老的新研究,可以概括成三个建议,多多上学、少吃一点,以及保持房间整洁。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天才教育是一个怎样的系统?简单说,天才本身的成长路径,比很多人想象得要脆弱。他们很容易被埋没。而天才教育的目标,就是给天才的成长,提供一个反脆弱的系统。

第二,关于延缓衰老的新研究。这部分内容,也建议你转发给身边的朋友。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1. 天才的教育系统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