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启发俱乐部

得到精选|怎样缓解你的应激压力?

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验,早上起床时元气满满、战斗力十足,但一天工作下来,自己变得越来越沮丧,情绪越来越低,甚至回到家后,精疲力竭到不想说话。过去,我们总会把这些归结于“累了”,而最近,我在和菜头老师的课程《成年人修炼手册2》里看到一条犀利的解释。和菜头老师说,这不是“累了”那么简单,而是现代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表现。而应激状态是一种精神上的炎症,长期如此会引发身心上的一系列问题。

什么是应激状态呢?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处于应激状态?又有哪些方式可以走出来呢?接下来,我们来听听和菜头老师怎么说。

应激,动词,所谓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

在四十岁之后,我养成了一个日常习惯,那就是随时随地检查一下我的肩膀状态。试着去主动放松双肩的肌肉,如果我感觉到一下子松弛下来,那我就知道先前自己的状态有些紧张,可能要去想一想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紧张。

一些心理学书籍告诉我,人类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面对外界刺激时的反应机制,针对刺激做出反应这已经成为一种本能。但幸运也不幸的是,远古的应激反应要求人们立即做出战斗或者逃跑两种选择,而现代人则另有一套控制应激反应的机制,同样是面对外界刺激或者是威胁,不战不逃,留在原地默默承受。

人类先祖可以通过战斗或者逃跑释放出内在的压力,但现代人不战不逃,就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中。因为紧张而耸肩,缩紧肩膀肌肉是一种本能,在人毫无觉知的情况下发生。于是人就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肩膀,了解自己的精神状态。反过来说,也可以通过放松肩膀的方式放松心情,释放部分压力,不至于继续紧绷下去。亲朋好友聚会时,我们同样能观察到人们为了表示亲善,或者关系亲昵,会站在对方身后为对方按摩肩颈。于是对方今后每次回想起自己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和那种放松舒缓的感觉联系在一起,于是印象会更为良好,这算是一个人际交往中的小法术。

我讲这些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开一堂按摩课,而是为了提醒大家注意,自己可能处于某种应激状态之下,需要及早解除。这件事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一个人的身心变化是无声无息的渐变,这样人就很难觉察出自己有什么异常。举例来说,2004年我去处理一起空难,在现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此后的两周,我几乎是不休不眠地投入善后工作,总觉得应该争分夺秒多做一些,否则自己内心难安。等到我完成工作返回家乡,随即陷入了长达半年之久的持续失眠、沮丧、注意力涣散,以及情绪起伏不定。甚至因此养成了每天下班之后要独自一人痛饮的习惯,否则晚上无法入睡——知道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吗?我认为那是因为自己之前在善后工作中透支了体力,只需要多休息一下就能够恢复。

然而事实是,那不是体力透支,而是无知。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的身心变化是源自外界的强刺激,也并没有意识到我的加班加点其实是一种发泄和释放。当我完成任务返回之后,压力也一并被我带回了家。我从外表上看一切完好无损,但是内心世界却充满了压力和悲伤。我的身体跃跃欲试,想要做点什么去应对,但我的大脑指示它不要激动,一切如常。结果就是心理和生理上同时出现异常,花了很长时间才从那种状态中解脱出来。

我认为一个现代人处于应激状态一般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细微的压力在不知不觉中持续累积,从未得到过释放。类似早上起床开始,挤牙膏失败,再到差5秒错过一班公车,诸如此类的事情从早到晚一件件发生,每一件都不大,但是等到晚上回到家的时候,人可能情绪会极度低落,感觉精疲力竭,但是又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

另一种则是人处于无可逃避、无从反抗,也无法解决的困境之中,而且随着时日流逝根本看不到解脱的希望。比如说一场失败但是又不得不维系的婚姻,又或者是一份内心极度厌倦但是又不能不继续从事的工作。在这种状态下,人不能战斗,也不能逃跑,最后就只能选择戕害自身,觉得生活没有了意义,时间只是苦难的延续,做什么都无法改变自己的现状,因此很容易转变为长期抑郁。

对于第一种情况,自己培养起一种随时自我觉察的习惯有可能会有帮助,比如说之前提到的观察自己的肩膀紧绷程度。另外可能更重要的是,需要培养一点自己对生活的幽默感。遇见任何小挫败、小困难、小冲突的时候,如果当时能够抽身事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自己的遭遇,只要能笑得出声来,压力就会随之释放。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非常困难,只需要想一想,你就能回忆起很多部喜剧电影,它的主要情节就是一个倒霉蛋的遭遇。真正困难的部分,是当你自己成为主角的时候,你也能笑得出来。所以,保持在生活中想象自己正在拍一部电影,这对于心态的帮助会很大。

如果陷入第二种情况,肯定要麻烦一些。人们优先考虑的还是尽可能摆脱当前的困境,这意味着痛苦的停止。但是,痛苦的停止并不意味着压力的停止,因为伤害已经造成,并没有得到平复,它还在持续地发生效用。因此,人在无法脱离的困境中还是要去试图找寻一点意义,找寻一点值得投入其中的人和事,如此可以尝试超越自己的苦难,用自己创造出来的意义去和这种苦难抗争。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应激状态多少都会有所缓解。为什么过去有仁人志士在狱中都还坚持学一门语言,或者是坚持每天记日记,就是因为他们试图在找寻意义。这种行为本身,也让人相信明天终将到来。人可以被摧毁,可以被杀死,但是不能被打败,海明威的很多小说反复讲述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大众而言,更多的时候是在面对第一种情况。因为细小的压力累积得不到排解,而使得自己始终处于应激状态。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炎症,长期如此会引发身心上的一系列问题。因此,最重要的事情是能够觉知自己的状态,在觉知的基础上再进行释放排解。我认为这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日常功课,最大的问题是人们对此通常无知无觉,然后听之任之。最后终于出现问题,却连线索都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

对于不幸运的少数人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点燃一盏心灯,不要让它熄灭。无论是在面对无可逃脱的困境,还是面对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人都需要这一点光明。在我尝试过的所有方法中,有两件事情最有帮助:一种是创造一点什么,这会让灯火变得明亮起来。另一种是帮助他人,即便自己不得解脱,能够减少别人的苦难,也会让心中这一点灯火烧得更加旺盛。不妨把这种困境视为一种天地给予自己的试炼,你有义务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成色。

应激本来的目的为了保护生物,让它们得以存活下去。可是人是一种太独特的生物,会让应激在帮助求生之外变成一种伤害自己的工具。因此,我们也需要用特别的方式去对待它,让它能够继续刺激我们保持活力和冲劲的同时,又不至于带来太多压力摧毁我们的身心。

好,内容听完了。

和菜头老师的这门课程,《成年人修炼手册》,现在已经更新到第二季,累计服务了7万多名同学。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很多在工作和生活中困扰自己的问题,比如做一个跨界人才需要哪些条件?怎样把握对人对事的火候?怎样拥有真正的业余生活?怎样镇定地面对疫情?等等。加入它,你会成为这个复杂世界里更清醒的现代人。现在你在得到App首页搜索“修炼”两个字,你就能看到课程的入口,欢迎你加入学习。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精选》,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