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你问我答

我感觉我的人生好像从来都没有得到过我我想要的,自小母亲就不给我买任何东西,长大之后发现他们从来没有解

问题:

我感觉我的人生好像从来都没有得到过我我想要的,自小母亲就不给我买任何东西,长大之后发现他们从来没有解释过为什么不给我买,懂事了知道是因为穷,但是他们不肯说,我真的希望他们解释过,做错事批评,做对没有奖励,他们好像对别人做错的事没有一个认知下限,不论多错他们都会忍忍就过去了,长大之后赚了钱,我认为我是倒霉的,因为我总是失去很多机会,但是我没有那么倒霉,总有人比我更惨,至少我不需要为生活花费不够而担忧,当然是在单身的情况下,我现在不敢踏出下一步,不想买房,没钱+不值得,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我没有信心能把孩子养育成一个比我更好的人,我这个阶层也没办法为他提供更好的生活,朋友们也都很忙,他们的上班时间比我还长,我不害怕死亡,我害怕我死了之后没有人会记得我,我有想过去两处热点前线,但是语言不通,也害怕别处的人会对我更差,也许我应该赚的更多,然后带小时候认识的一个朋友去环游世界,我喜欢他(题主男),但是等到我赚的够多了,那得是什么时候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gay,而且在这个封闭的社会,我不想找出可能让我自己更加伤心的真相,也不想让他面对可能会到来的道德责任,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面对父母的”不”,也许他可能会是其中一个,我有时候会想,我是大多数还是大多数中悲惨的小数,可能我不应该去当一个完美主义者,但是我感觉如果不这样,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但是另一方面,我不想要承担任何严重的后果,似乎我的方方面面都有我父母的影子,但是具体是哪些事情上,我却举不出例子。想听听看你们的意见。(因为除了聆听,我也不知道干什么了)

关注


网友解答:

^(>_<)v ._. ._. ._.: 例如将责任归咎于他人,或者以“都是我的错”、“我就是个废物”等负面想法来混淆自己的道德观念,让自己处于“我自知,因为我能知错认错”,但实际上仍旧将错误源头指向家庭和外部因素? 洛佳: 遇到这样的事情想想已经拥有的事物,你已经比我好多了,我出生的时候就带着罕见病,当年的医学条件是治不好的,家里亲戚劝才把我劝住(没有遗弃我),哪个男人不想有健硕的肌肉,去锻炼和体育运动?哪个男人不想有俊俏的外表?这些我出生之后就知道一辈子和我无缘,我活得还是很坚强,很努力。所以朋友一定要珍惜你拥有的,这对没有它们的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你会有独立的人生,会有收入,也许会组建家庭,很多事情你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人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美好的,要加油 ^(>_<)v ._. ._. ._.: 其他不论,单一条“至少我不需要为生活花费不够而担忧‘就够了,能力与追求要平衡,前者决定了后者,而他取决于行动,而不是思考。 文艺革命学徒姜宝昆: 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但如何不去爱?妹妹你等会!等些什么呢?等她忘记,等我走开 ^(>_<)v ._. ._. ._.: 这种表现俗称“还未长大”,表现就是不能彻底的共情,只是从自身的角度、自己的认知下的逻辑理解了事物,但不能以局外人的视角审视自己。仍旧是其他的不论,单说你父母对你的态度而言。 你真的理解你父母的心境吗?我是说我不知道你家庭背景如何,但我在知乎曾看到一个回答,作者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他在朋友家玩,朋友有家长给买的游戏机,一堆小孩子跪舔要求着玩,毫无尊严可言,而作者的父亲见状直接给他买了一台游戏机,教他不必卑躬屈膝。 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就算以当时的视角上看,游戏机在贵也不过一两百块钱,谁家都不至于没这钱——这就是能从自身逻辑上理解诶事物,但不以局外人的视角客观对待/解构事物,因为你是当事人,你自认这件事(尊严)对你的影响是巨大的、足以改变你一生的,在此基础上那点钱是微不足道的。但你知道“那点钱”在那个年代意味着什么吗?即使在这个年代,只要不是购买高档水果礼物,只是购买吃食,一两百能推一购物车东西出来,在那个年代这点钱足以干更多的事,在当事人严重这件事很重要,可在那个时间点,这件事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日常。 在事情过后人们总觉得这件事影响了自己,但要我来说,这件事只是承载了人们这般想法的载体,影响自己的是“这点钱”背后的事。 例如,经济实力,什么样的家庭为了孩子的娱乐可以上升到尊严的程度去花费对当时不菲的钱购买玩具?至少那个年代我父母还忙着把我藏起来躲避计划生育。因此对我来说,这种玩具的小事,压根不是事,因为我不认为这件事影响了我,而你认为如此,并将思想禁锢到了那里。 文艺革命学徒姜宝昆: 进者你可以撬动天体恒星,退者你可以避开重选。做选择的在你,主动被动,不如做出选择后再决定去前线如何?挣毛子卢布,饮多瑙河水嘛 ^(>_<)v ._. ._. ._.: 这件事或许与你无关,因为我也没见你透露什么,也不愿意当着别人面谈论别人的具体事件,因为这需要你自己思考。 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父母的教育能力,它们的教育能力、表达能力也取决于自己的学识(并不全是,但在上一代有学习环境很大程度上就说明了认知水平),你当然可以说他们没这个水平就别生孩子,但你不能说你无法理解其中的因果与逻辑,并仍旧将根源指向这些事物。这或许会让你认为你之前数年、十数年的生活的基础(自认为过去对自己的影响产生的因果)将失去意义,但生活就是如此,它不取决于你怎么认为,生活是情绪的反馈,这些才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你的行为决定了你,而你决定着你的行为。 张: 误入华山论剑之中了,我只能说:做自己灵魂的主人,追寻内心,减少内耗自己的几率 Abel: 你多大了,建议公开年龄更好理解 c: 互联网缩小了你与别人生活之间的信息差距但是改变不了物质差距是这样的,类似的心理撕裂感似乎在当前的(尤其是县城)中学女生里常见且普遍。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能提供一个称得上衣食无忧的环境相对父母小时候所处条件来说已经是巨大的飞跃,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并没有资格去苛责什么,另外,当家长真的向你解释“没钱买不起”的时候,“童年贫穷给我留下了什么伤疤”之类的问题也在知乎久经不衰,评价是不要滥用原生家庭这种词汇乃至其概念。 其他类似的内容,前面的朋友已经足够明确指出了,我想也不必多提。 单论你口中所谓的完美主义,我想它首先既不完美,然后大概也很空洞,实际上这是大多数人(当然也包括我)在大多数时间的状态:我知道我做的不够好,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做的更好,以及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足够。它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词,精神内耗。 解法嘛,总之,我躺平了。 Thh: 没必要,身外之物而已,读读老子就好了 有氧运动中的: 任何埋怨社会意义上正常的父母和原生家庭的,都是极为不负责的行为,包括说因为父母离异,因为与同学朋友相比自己家里比较穷之类的。尤其是将成年后自己在事业、赚钱、生活、恋爱等方面的种种不如意去找父母和原生家庭的理由,去抱怨。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