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启发俱乐部

得到精选|怎样创造人生的第二曲线?

先说个特别提醒,得到高研院第14期报名,将在明天,也就是1月18日截止,倒计时只剩2天了。今天,我继续请高研院教研长鹿宇明老师,来跟你说说,高研院同学给我们的启发。

今天要介绍的这几位同学,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敢于走出舒适区,开辟人生的新战场,很让人佩服。

“舒适区”这个词我们都知道,但我认为这是典型的“知易行难”,只有当自己尝试去走出,收获新的风景,也失去了曾经重要的东西,才能真正理解。

接下来,我们一起听听这几位同学的故事,相信对你会很有启发。好,有请鹿宇明老师来给咱们讲讲。

你好,我是得到高研院教研长鹿宇明。

最近和咱们高研院的同学聊天,我发现大家交流的核心话题,常常聚焦在三个方向上:

第一类,想转行,又担心新的行业不适合自己,走到最后无路可退,怎么办?

第二类,在考虑自己创业,但又听身边的人说“一入创业深似海”,拿不准自己到底会成为合格的掌舵人,还是会被淹没在海里。

第三类稍微好点,没前两个那么纠结,就想先做一份副业。但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干点什么。

你可以回想看看,自己和朋友的聊天,是不是大概率也围绕这三个话题。本质上,这都是在寻找人生的第二曲线。怎样才能找到?这个课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其他人的故事中获得启发。

接下来,我想和你分享三位高研院同学的真实经历。

第一位同学叫高欢,来自高研院北京校区13期2班,是一名航天工程师。他专门负责火箭最后的总装工作。什么是火箭总装?简单来说,就是火箭各部分设计完成后,生产出来的所有零部件,都要由他的部门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火箭。我们熟悉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东风系列导弹,都是由高欢以前供职工作的部门做最后的总装。

从一开始的最基层操作执行,到制定生产计划、技术管理,再到带队伍走上管理岗,高欢用了11年。2021年,他多了一个身份,当了爸爸。事业家庭双丰收,这称得上是人生最幸福时刻了。但就在这个时候,高欢也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在外人看来,他身上有一个“航天科技人才”的光环,但实际上,他只是项目中的支持者,还不能成为主导者。越复杂的工程,有时候就越需要弱化个人价值,突出集体贡献,所有人都为了一个宏伟的大目标努力。

要一直做一个支持角色?还是主动寻找机会,挑起大梁,为从0到1的全流程负责?能不能离开舒适区到企业里闯一闯?

经过反复思考,2022年,高欢离开了供职多年的单位,转到一家商业航天企业,成为火箭派(北京)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火箭总装团队负责人。

总装负责人,这个工作并不好干。没多久,高欢迎头遇上了两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火箭总装好之后,从厂房运不出去。

高欢团队研制的虽然是小直径火箭,但直径也有2米25,长30米。火箭完成总装后,需要用吊车吊到运输车上,再由运输车把火箭运出厂房。已有的厂房无论从厂棚高度上,还是从空间布局上,都不能完成这套运输流程。怎么办?只能改造厂房。

原来高欢都在别人准备好的厂房做装配,只是在使用厂房,现在他要从顶层设计出发,把火箭制造全流程中的所有因素全部考虑进去,并解决问题。这是他以往没有的经历。

他要开始学怎么搭厂房基建,电源怎么分布,空间布局怎么最大化使用,要了解最近行业中又有哪些新材料,国外现在有什么先进的航天技术,3D 打印,碳纤维铺丝,数字孪生,等等等等。他突然发现,各种新的东西都要学,不会的太多了。

一边学,一边干,经过9个月的努力,高欢不仅成功改造了一个能把火箭运出来的厂房,还让这座厂房具备了四发火箭并行生产的能力。原来他只能解决火箭总装领域的问题,现在他可以从设计源头一直参与,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还能结合自己原来踩过坑的经验,发现一些问题,提前规避麻烦。

这是高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从零开始学习改造厂房,这个挑战还算有解决方案。高欢遇到的第二个挑战,有点无解,就是家人和朋友的质疑。

我们站在高欢家人的角度设想一下,原单位实力过硬,在疫情下手捧一个铁饭碗,自己又是专业造火箭的科班出身,全国能做火箭总装的人才,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1000人。这样一个人,非要从稳定环境中出来,你是不是也想劝劝他?当时高欢的家人不同意他的决定,一方面是觉得这个决定在当时不明智,另外也有没说出口的疑问:你真的可以吗?

怎么办?怎么打消家人的疑虑?高欢说,就是干。当你付之于行动的时候,也就没有时间想这么多了。当你一心一意扑在做事上,收获水到渠成。

高欢的大目标,是设计出一个创新模式的火箭制造工厂,未来火箭发射也能像现在的飞机一样规模化、航班化。现在,这个大目标已经走出了一小步。2022年12月9日,他的团队搭载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将国内首颗空间生命科学试验卫星“火炬一号”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怎么创造人生的第二曲线?高欢的答案是,就像航天人身上的精气神儿,每天都在付诸行动,总能把一些看似天马行空的事,一步步拆解落地。一点点从0到1,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我要给你介绍的第二位同学,是高研院杭州校区13期的高宪同学。她是阿里云的设计师,她的人生第二曲线不是转行跳槽,也不是创业,而是做公益。

2017年底,高宪开始在线上,给山村的孩子们上美术课,孩子们来自四川广元市青川县红光乡中心小学,这是浙江省对口援建的一所学校。其实她没想过自己能坚持5年,一开始她只是把上课当成休闲时间的一个活动,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周上一次。

山村小学孩子的上课条件和城市的孩子不一样。山村的小学别说人人一台电脑了,连屏幕都没有,最多就是一块白色幕布投影仪,上课的时候必须要把窗帘拉上。有时候阳光实在遮不住,投影仪上老师画的是红色还是绿色都看不清。

而且山村小学的学生人数非常不均等,经常是一个年级几十个孩子,一个年级一个孩子都没有。

即使这样,高宪还是坚持了半年,每周一次,雷打不动。半年后她去了一次青川县,让她完全没想到的是,小学的老师和学生非常热情地跑来拥抱她、围着她,一点都不像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欢,反倒让高宪有些受宠若惊,也让她开始思考:怎么认真并且长久地做这件事。

孩子们年龄不均等,怎么办?她把孩子们分了三组,分别是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1-2年级的孩子们好动、坐不住,但是想象力丰富。高宪就想办法,让孩子通过画出故事情节,表达他们喜欢的景象和内心的想法。

3-4年级的孩子能感受到物体的细节了,比如形状、色调、肌理的变化。高宪给他们设计的美术课就既保留了孩子天马行空的天性,又能把形象表达的能力发挥出来。

等到了5-6年级,孩子们处于一个转型期,高宪就想办法,在逐渐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保留童真的大胆、自由发散。

你可能会好奇,这样的美术课孩子们究竟会有什么收获?高宪告诉我,一个最直观的改变是,以前孩子们只知道学美术可以当老师、当画家。现在孩子们有更多期待,他知道学了画画,以后可以做设计师,做游戏编程,拍小视频,甚至未来做元宇宙。给孩子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做新信息的传输桥梁,或许比画出一幅好作品,更有意义。

随着上课越来越多,课程越做越丰富,高宪根本忙不过来。怎么办?她从内外两个方向同时发力,外部联合更多老师一起来加入这些课堂,内部她开始着手录制视频课,就解决了供给不足的问题。

可是从哪能找到老师愿意上公益课,而且是长期稳定地上课呢?和商业化的美术机构合作?人家不愿意干不赚钱的买卖。和美院高校合作?不能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这时,她老板给她出了个好主意,在阿里巴巴内部,和其他条线的设计师合作。都是同行,又在同一家公司,交流起来就更方便了。

经过5年的努力,现在和她一起上公益美术课的老师已经有300多位。除了四川,这个公益课堂还陆续走进了甘肃、广西和贵州,已为2000多个乡村孩子上过美育培养课,孩子们亲切的称她们为:远方的老师。

老师这个职业有个特点,或许一开始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但过程中一定有一个瞬间让你相信并且愿意做下去。2019年,高宪再一次去青川,带着孩子们在T恤衫上画画,有一个孩子画了一个巴黎圣母院。高宪问她,为什么画巴黎圣母院?她说,她现在 11 岁了,还没有出过四川省。前两天看到新闻里说巴黎圣母院烧了,不知道自己长大后还能不能见到,所以她特别想画一个自己心里巴黎圣母院的样子,穿在身上,留住这种感觉。

在采访的过程中,高宪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她说:我们不是在培养艺术家,我们只是把孩子原本就有的审美和创造力唤醒。

就像罗曼·罗兰说的,艺术的伟大意义,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今天的最后一位同学,是高研院北京校区13期1班的袁媛,如果你看了罗胖今年的跨年演讲,可能对她有印象,35岁放弃做建筑师,转行创业做了活动策划设计,说得就是袁媛的故事。我们在跨年演讲上听到的是她创业小有成绩的版本,今天我想和你说说另一个版本,袁媛创业中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袁媛从2019年开始创业,疫情这三年她的业务也是举步维艰。提前一年定好的婚礼,前一天被迫取消,都是家常便饭。这些事固然难,但不是最难,因为你盼望着盼望着,疫情总会过去,市场需求一直存在。只要扛过这个冬天,曙光终会到来。什么是最难的呢?是帮客人找到他内心最想要的设计方案。

就拿其中一项业务——婚礼来说。袁媛做的是目的地婚礼,和酒店办仪式不同,目的地婚礼大多是新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场地,完成终身大事,他们会描述自己喜欢什么元素,比如什么样的花、什么色系等等。但是怎么把客人描述的元素组合到一起,呈现出来呢?甚至有的客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婚礼,怎么帮他找到?

这个过程不是做菜,只需要按照菜谱做,味道一般不差。它需要很多创意,特别需要策划人的灵性,甚至可以说是天赋。袁媛需要像一个心理咨询师一样,一点一点观察客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一个方案,都是单独私人定制,很难复制。

对于一个策划师来说,怎么保证自己的每一个方案都是高质量完成?袁媛摸索出了一个方法,不是把自己当成活动策划,而是情感策划。什么意思?

在和客人第一次沟通的时候,袁媛不会去问对方喜欢什么样的元素,而是会让他先做一份“爱情作业”。爱情作业很像一个心理调查问卷,有 20 多道问题,包含了成长经历,和父母相处的故事,每一段爱情故事等等。

除了通过爱情作业去了解客人,每一次和客人见面,袁媛都会仔细观察。比如坐在他车上,会观察他选了什么车,车里的摆放是井然有序的,还是比较随意的。了解到这些信息后,袁媛就会想象如果自己经历了所有这些,内心里会有什么样真正的需求。

情感策划这个方法给我很大的启发,我们真正的需求往往是很难表达出来的,甚至可能是难以启齿的。袁媛的每一次探索,也是在激发客人慢慢去寻找最想要的婚礼的过程。

一次,有一个新娘和袁媛说:我喜欢木头,喜欢自然。但用情感策划的方法了解她之后,袁媛觉得她可能实际喜欢的是自然里的花。于是,除了木头版方案,袁媛又多做了一版铁艺结构的方案。当新娘看到第二版方案的时候,瞬间就从椅子上弹起来,说: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这个方案,我都不知道,原来我喜欢的是这个。”

这个方法听起来有些玄幻,但其实是袁媛过去在企业做产品策划的方法。拿到一块地、做设计方案之前,她会先去了解这块地的环境、风情,未来的客群是谁,以及他们会在这里进行怎样的生活模式。根据这些地理人情的精神内核,来确定整个项目的设计主题。然后接下来,才开始进行视觉层面的建筑外观设计,因为建筑空间最终还是为人的行为模式服务的。

你看,创造人生第二曲线的过程中,最难的难题,解法就在自己身上,在你过往的经验中。我们需要完成的只是经验的萃取和迁移。

三位同学的故事讲完了,从每一位同学的身上,我们是不是都能看到点“死磕”的劲儿。一个人怎样才能变得更优秀?一定是他跟一个难题和挑战搏斗了,而且全力以赴。加入得到高研院,你能认识更多这样的伙伴,大家一起穿越成功铺设的“陷阱”,开辟属于未来的全新道路。

好,内容听完了,我是李南南。得到高研院第14期正在招生。你在打开得到,在首页找到得到高研院的图标,就可以在线报名。

第14期得到高研院会在2月11日开学,5月份毕业,一共12周的线下学习。而且考虑到大家平时上班都非常忙,所以我们的上课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课程在5个城市开设,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每个城市,都汇聚了当地乃至周边各行各业的实干家。现在报名,就有可能和他们成为校友,为自己的成长加速 。

好,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得到精选》,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