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头条

卫星通信手机来了?

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华为、苹果扎堆发布新机型,二是Keep更新招股说明书,冲刺IPO。

来看今天的第一条。9月6日,华为召开秋季发布会,正式发布Mate 50手机,这是华为时隔两年再次发布Mate系列的旗舰机,大伙很关注。9月8号,也就是今天,苹果正式发售iPhone14,可算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我们之前聊过,这两年手机的突破性创新比较少,大家只能在照相功能上内卷。不过,这次两大厂商同时推新机,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卷点”:给手机加上卫星通信功能。

早在几天前,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就剧透,这次华为在通信技术上有一个新的突破,要“向上捅破天”。Mate 50是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通信的大众智能手机。如果遇到荒漠求救、出海遇险、地震被困等极端场景,没有地面网络信号,Mate 50可以通过卫星通信对外发送文字和位置信息。

有意思的是,苹果之前发布的iPhone14宣传视频中,使用了星光元素作为背景,也被认为是在预告“卫星通信”功能。据爆料,iPhone14量产前已经完成了卫星通信的硬件测试,可以在没有地面网络的情况下,提供紧急短信和语音服务。

看到华为、苹果纷纷出手,谷歌也坐不住了,9月1日,谷歌副总裁公开表示,下一版本的安卓系统也会提供卫星连接功能。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说起来,给手机加上卫星通信功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1990年代就有了。如果你熟悉通信史,一定知道摩托罗拉公司搞的那个声势浩大的“铱星计划”。据说当时一位摩托罗拉工程师在加勒比海度假时,他的妻子抱怨说在这里没有移动信号。于是他想到,能不能利用低轨道卫星来组建一个“太空Wi-Fi”,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通话?这就是“铱星计划”的来历。

顺便提一句,因为当时计划一共发射77颗卫星上天,77正好是金属元素“铱”拥有的电子数量,所以叫“铱星计划”。这项计划从1987年启动,花11年时间,耗费50多亿美元,送了66颗卫星上天,终于在1998年正式推出可以进行全球卫星通信的“铱星手机”。

不幸的是,这个花了11年才推出的项目,运营了不到一年就破产了,成为摩托罗拉历史上,甚至是整个通信史上最惨烈的失败案例。为啥?这是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产品。

在“铱星计划”启动的1987年,那会儿移动电话才刚刚兴起,移动通信网络极不发达,只在大城市的中心地区有,所以摩托罗拉想到,如果能够为在世界各地到处奔走的高端商务人士提供“全球通”手机,一定很受欢迎。但是到1998铱星手机真的上市时,已经11年过去了,地面移动通信的2G网络已经普及,商务人士在大部分地区用普通手机就够用了。

比起普通手机,铱星手机贵得要死,一部要6000美元,每分钟通话费用3—7美元;而且又笨又重,不便携带。更要命的是,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要求手机和卫星之间不能有任何阻挡。这意味着,你打电话必须从办公室出来,跑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去,把人给彻底劝退了。

可能是铱星手机这一跤摔得太狠了,从那之后的20年,一直没人做面向大众的卫星通信手机。这次华为Mate 50和iPhone14加载卫星通信功能,可以看成是20年前铱星手机在现代的一次“复活”,卫星通信重新进入大众的视线。

不过,这毕竟又过了20年,我们对卫星通信的要求和铱星时代不一样了。那会儿,手机只要能够打电话、发短信就足够了,Mate 50和iPhone14接入的卫星通信,也确实可以提供紧急短信和电话服务,实现了当年铱星手机的功能。

但是现在,手机的主要功能早就不是打电话,而是上网。目前的卫星通信手机可以用卫星网络来刷视频、看直播吗?还做不到。手机的发射功率非常小,而小型卫星又在几百千米的高空,两者之间实现不了高速网络连接。

怎么办?听到这儿,你可能想到了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对,马斯克计划用4.2万颗卫星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让你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用卫星通信来网上冲浪。星链目前已经发射了近3000颗卫星,有将近50万用户。马斯克称,未来星链组网完成,可以每年获得300亿美元的收入,是火箭发射业务收入的10倍。

看到马斯克吃肉,其他人当然也不甘落后。目前,英国、俄罗斯、欧盟和我们国家都在组建自己的卫星互联网。“星链”计划虽然抢先一步,但后来者仍然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首先,星链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移动上网。星链用户不是拿着手机就可以用卫星网络上网的,而是需要另外买一个“卫星锅”,装在自家屋顶上或者车顶上,而且只能在这口锅的信号范围内使用卫星网络。你看,这是“固定上网”,不是“移动上网”。

未来,谁能率先拿出真正的卫星通信移动上网方案,谁就能占据优势。这在技术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低轨道卫星天线的孔径,也就是信号接收面积,放大几十倍、上百倍,就可以实现手机与卫星直接宽带通信。我们只带一部普通手机,就能在沙漠、荒山、大海上随时随地上网。

第二,星链网络没有和地面网络并网。星链的网络和设备都是专用的,和地面通信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系统。这就意味着,用户无法做到在卫星通信和地面网络之间自由切换。而我国正在建设的卫星互联网的一大特色,就是“天地融合”,把卫星互联网和地面5G网络的标准统一,无缝衔接。今年6月,最新发布的5G标准中已经加入了卫星服务标准。

还有我们在第189期节目中聊过的,我国的银河航天公司在今年发射了7颗卫星,构建起了一个星地融合的5G试验网络“小蜘蛛网”,并且已经完成了卫星与5G专网的融合测试。顺便说一句,银河航天刚刚完成了最新一轮的融资,投后的估值达到了110亿元。

回看这段卫星通信历史,第一阶段,卫星通信想替代地面通信网络,结果以铱星的惨败告终。第二阶段,卫星通信作为地面通信的补充,专攻极端场景。破产重组之后的铱星手机后来一直活着,不过不再面向大众,而是针对科考探险、远洋捕捞、紧急救援等特殊场景应用。第三阶段,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甚至有专家提出,到第四阶段,形势可能再度反转,卫星通信为主,地面通信为辅。

对技术的演化路径,我们可以猜想,但无法预知。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9月6日,健身APP Keep在港交所更新了招股说明书,离“线上健身第一股”还差临门一脚。Keep是目前中国月活用户数最高的头部健身APP,它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部分:

一是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包括录播和直播的各种健身课程,这部分收入占40%左右。二是自有品牌的运动产品,这部分收入约占50%。既包括跑步机、动感单车、手环等智能硬件,它们可以跟Keep的线上数据打通,作为训练计划的依据;也包括其他运动周边产品,像哑铃、瑜伽垫、健身服等等。你可能想不到,Keep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瑜伽垫品牌,占15%的市场份额。Keep智能单车的累计销量也在市场中排名第一。

2021年Keep的营收同比增长46%,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8%,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Keep的崛起离不开一个最大的风口,就是这些年中国中产阶级群体健身意识的普及。仅仅10年以前,健身还是一个小众爱好,不是人人都认为有健身的必要;而现在,即使你平时不锻炼,你也会强烈认同,自己“应该”去锻炼,只是出于懒惰不想去,因此心怀内疚。你会一口气买一堆运动装备,好像买完装备就离健身计划更近了一步,心理负担就没那么重了。

你发现没有,这个观念的转变挺有意思的。其实我跟你一样,为“应该锻炼却没有锻炼”而纠结。直到我最近读到一本书,书名就叫《锻炼》,然后被书里的观点安慰到了。作者是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教授丹尼尔·利伯曼,他说,咱们这些不想锻炼的人,没有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进化史当中,从来就没有进化出“锻炼”的本能。锻炼,是人类非常晚近才出现的一种古怪行为。

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人类只会在两种情况下活动:一是有必要,获得各种生存物资;二是有趣,比如为了社交而参加各种舞蹈、游戏。而锻炼,按照利伯曼教授的定义,是“为了保持健康或变得强壮而自愿进行的有计划、有体系、重复的身体活动。”这显然属于“既无必要也不有趣”的活动,这种毫无意义的体力耗费是古代人类要绝对避免的事情。

事实上,现代跑步机的原型,是一种刑具,专门用来惩罚监狱犯人。据说是在1818年由英国发明家威廉·卡比特发明,在之后100多年的时间里,英国监狱经常会惩罚囚犯在跑步机上连续走上好几个小时,让他们身体疲惫且枯燥无聊,是对身心的双重惩罚。据说著名才子奥斯卡·王尔德就遭过这样的罪。谁能想到,两百年之后,我们现代人会自愿花钱去进行这种“自我惩罚”?

这样说来,既然锻炼非我本能,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躺平了吗?也不是。利伯曼说,你可以讨厌锻炼,但可以试着去热爱体育,这里的体育是指竞争性、对抗性的运动。在跑步机上狂奔是无趣的重复活动,而踢一场足球赛是有组织的玩耍,是有趣的高级游戏。参加体育比赛的首要收获并不是身体健康,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感受关于竞争、协作、勇气、智慧等一切人类美德。

书里引用了中国前百米飞人胡凯的一句话:“强身健体其实是体育最末流的功用——大部分人现在却认为它是唯一的、最好的功用。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强身健体,而不是深入地参与进来,就永远体会不到体育中最深刻的奥妙。”

总之,如果你是跟我一样坐下去就不想动的“沙发土豆”,对去健身房深恶痛绝,那么,不妨让我们“痛恨锻炼,但热爱体育”,周末约朋友去打一场羽毛球比赛吧。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马上就要过中秋节了,这是除春节之外,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

关于中秋节,前阵子网上有一个说法,说中秋节是个洋节日,来自朝鲜半岛,还引起了一阵不小的热议。我特意去问《国学课》的主理人刘勃老师,这种说法是不是特别荒诞?

刘勃老师回答说,第一,学术界确实有这个说法。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必愤慨,说韩国人又要来偷我们的文化了。第二,但他个人不赞同这个说法。他认为,中秋节在我国唐朝就已经基本成型,到宋代时已经是法定节假日了,不过那时候还没有出现月饼,要到明代,才开始在江南一带流行相互送月饼的习俗。

从这个问题延伸开,刘勃老师在国学课中专门写了一篇中秋特稿,解释了为什么学术界竟然会有中秋节来自朝鲜半岛这种说法,以及为什么他不认同这种说法。刘勃老师还提到一个有趣的细节。原来,我们通常说的王母娘娘和嫦娥,最早是同一个形象;蟾蜍和玉兔,最早也是同一个形象。只是过中秋的时候,我们一般只想到嫦娥和玉兔,为什么呢?美女和萌宠嘛,我们想留在记忆里的,总是更美好的形象。

好,内容我就剧透到这。这篇中秋特稿会在明天零点上线,推荐你加入《刘勃的国学课》,一睹为快。最后,祝你中秋节快乐!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