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得到头条

康德改变了什么?

你好,我是傅佩荣。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康德:先验哲学扭转乾坤。这一集的主题要谈的是康德面对的挑战。我们如果从承先启后的观点来看,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有两个人居于关键的地位,就是古希腊时代的柏拉图以及近代的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

柏拉图的老师是苏格拉底,还记得苏格拉底的时代吗?在他之前有研究自然界的自然学派,由于科学发展有限,他们提出一些对自然界独断论的看法,就认定自然界是什么,但缺乏充分的论证;而另一方面是辩士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权衡,最后走向了怀疑论。

独断论与怀疑论是理性最大的敌人。这两个思潮都走向了绝境,所以苏格拉底就要提出解决的办法。但是苏格拉底本身没有著作,就由他的学生柏拉图建构一个理型论的系统,不管他是否解决了问题,至少他面对当时的挑战,提出了一种解决的办法。

现在,近代哲学到了康德时代出现类似的情况。我们一再强调,近代哲学有两大思潮:一个是笛卡尔所开创的理性主义,演变到斯宾诺莎,到了莱布尼兹的时候提出单子论,成为相当明显的独断论。而另一方面在英国,从洛克开出经验主义的立场,经过贝克莱,最后到了休谟陷入一种怀疑论的结局。独断论与怀疑论又在同时出现了。

法国在18世纪启蒙运动中曾经在思想界独领风骚,以卢梭与伏尔泰为代表,但是同时也导致了法语系哲学走向结束,接着上场的就是德国哲学了。

柏拉图与康德有两点是一样的:第一,他们都活到80岁;第二,他们都没有结婚。但是其他方面的差别就很大了。柏拉图创办了一所学院,还三度前往叙拉古去从事他理想的政治活动。康德一生没有离开过他的家乡科尼斯堡,他就在科尼斯堡受教育,大学毕业之后就在学校教书,到46岁才正式成为哲学教授。

在这之前,康德几乎什么课都教,物理学、数学、地理学、矿物学、人类学、教育学等等。他教课的反映不错,口才幽默,富于寓言,能够激发学生独立的思考。我们这一集要简单介绍三个重点:

第一点,康德一生严谨的生活。

第二点,康德面对的挑战。

第三点,重点就是康德的先验哲学在说什么。

本期重点1:康德一生严谨的生活

康德的生活极为严谨,这是学西方哲学的人都非常清楚的。他雇佣了一个老仆人,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唤醒他做固定的事,像闹钟一样的,很少有破例。

譬如康德每天下午都会去散步,到朋友家聊天,一般是三点半出门,七点钟回来。所以,科尼斯堡街上的人有时候会互相询问:现在七点钟了吗?回答往往是:大概还没有吧,因为康德先生还没有经过。他每天走的路后来就被称为哲学家之路。关于他一生严谨的生活,材料太多了,不再详述。

本期重点2:康德面对的挑战
康德在出版第一本代表作的时候已经57岁了,书名叫做《纯粹理性批判》,他在第一版的前言中说:“我敢说,没有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不在本书得到解答或找到解答的钥匙。”在第二版的书中,他进一步自比为哥白尼,说他在哲学上做了一次“哥白尼的革命”。

什么意思呢?哥白尼的贡献是把地心说转为日心说,等于是这个焦点完全改变了;康德的贡献是,对传统以来认识的方式——以为我去认识外界事物,外界事物是我认识的对象——康德现在整个翻转过来,认为说:错了,你在认识外在对象之前,先要了解自己本身的认识能力是怎么回事。等于是翻转过来认识的焦点,先求认识自己本身的情况。

他宣称,这就是哥白尼式的翻转,把认识的焦点从外在拉到内在;而不再像以前的哲学,先天就认定人可以认识外界事物。现在要问:我们真的能够认识吗?能认识多少呢?所以这是康德面对挑战,他基本的翻转的一个过程。

本期重点3:先验哲学在说什么
我们先解释什么叫做“先验”。我们一般讲“经验”,什么叫经验呢?每天发生的事、过去所有的遭遇、人类所有掌握到的历史事实都是经验的结果,所以一般的学问在人文方面都是经验的科学。

比如说,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这三个都是经验方面的学问,收集各种资料加以分析、归纳、分类、整理、研究,提出一些规律,然后再来引导我们去面对未来的世界,这是标准的经验上的科学。

而哲学,康德认为应该是先验的学问。什么叫先验?简单说来,先验就是先于经验并作为经验之基础者。譬如说,我现在认识这个房间,这是一个经验,但是你要问:你能够这样认识、你有这样的经验,有什么样的根据呢?也就是先于经验而使你可以这样认识,产生这样的经验的基础是什么?你没有先把这个弄清楚的话,你说你认识这个、认识那个,到最后每个人都不一样,那怎么办呢?

基本上,康德的先验哲学是从这个角度去看哲学的思维。哲学的思维跟其他所有学问的思维都不一样,其他所有的学问都是根据经验来加以研究的,而哲学要问一个问题,请问这些经验是如何可能出现的?换句话说,你今天所看到的这些经验是不是只有对人类才有效?在其他生物看起来,从其他的角度看来,未必正确。

如果只有对人类是有效的话,那你就要问:人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验?因为别的生物不一定有这种经验。人类这种经验是不是跟人类本身的认识能力有关系呢?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简单来说,康德第一本书叫做《纯粹理性批判》,他就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我能够认识什么?我们先说一下,康德一生要回答四个问题:

第一,我能够认识什么?

第二,我应该做什么?

第三,我可以希望什么?

第四,人是什么?

这四个问题贯穿康德整个的哲学思维。第一步就是要问,我能够认识什么?人所能认识的真的是外在的事物吗?或者人只能认识他所认识的世界,他所认识的世界并不等于世界本身。这句话就是后面我们要加以解释说明的。

我们现在看一下,前面的问题何在?前面的问题是,理性主义认为人需要有先天本具的观念,否则你所建构的知识缺乏普遍性与必然性;因为你如果不要先天的东西、都是后天的话,那只能靠经验得到归纳法,而归纳法是没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

但是这样一来,经验主义有意见了。经验主义认为,照你那样的说法,人怎么可能在这个现实世界上不断地扩充我们的知识呢?所以,经验主义就要强调人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你必须从感觉经验开始获得某些印象,再使它产生观念,进而建构你的知识。

康德认为,真正的知识要成立的话,它必须两边合作:一方面有外在的各种花样,我们说“花样”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外界是什么;同时需要有内在提供一些形式。这样一来的话,任何一种知识都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外在提供材料,或称作质料;而我们人类作为人,有理性,他会提供形式。由外而来的质料和由内而提供的形式配合起来,得到了知识。这就使得这个知识一方面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另一方面又有扩张性和复杂性。这样一来,不是可以避开前面的独断论和怀疑论了吗?

所以简单说来,康德就是要问一个问题,就是先验综合判断如何可能?“先验综合判断”是什么意思?综合判断是我们的经验提供给我们的、对于后天许许多多事物的了解和判断。先验代表什么?它一定来自于理性本身的形式。这两个配合起来构成判断,有这样的情况吗?

譬如说1+1等于2,1+1等于2当然是我们理性里面所酝酿出来的一种规律而得到的结果,但它也不能脱离外在许多世界提供的实在的例证。所以,像数学里面、物理学里面各种定律,它都是先验综合判断。就算是因果律,就是休谟所否定的,它也包括了什么?你看到外界很多事物有的在前、有的在后,它们邻接在一起,经常是同时出现的;我们人类在理解的时候,也可以把它界定为这就是因果关系,这两方面合作才能构成一个有效的知识。

所以,康德一生就是要设法找到先验综合判断。我们后面几期就要接着介绍,所谓的“我能够认识什么”,结论是什么?然后再看“我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再到“我可以希望什么”,这牵涉到一种主观的愿望。最后是“人是什么”,谈到人性的问题。

我们从第一集,我们刚开始介绍康德的时候,就先把他的先验哲学“先验”两个字做个了解,这一点不了解的话,后面没办法谈下去。而康德的先验哲学又称作批判哲学,为什么?是因为他三本代表作最后都有“批判”两个字。批判就是批评性的思考,在你说它正确之前先做一个批评性的反省,看看它为什么正确。

本期收获
第一点,康德的一生过着严谨的生活,可以说是标准的宅男。他甚至还有点神经质,他的书桌上有任何东西摆错了位置,他就会紧张不安,他平常散步的时候不跟别人说话,生活规律也不容别人打断,他要充分掌握他的时间与他的生命。有一次,邻居有一只公鸡经常啼叫,康德说我花钱给你买下来吧,邻居不卖,康德只好搬家。结果搬的地方很接近当地的监狱,当地的监狱正在实施感化教育,每天早上都要唱圣歌,康德又跟监狱长抗议说,你们造成太多噪音了,能不能改善呢?当然没有人理会他。

第二点,康德所面对的挑战是什么?在他之前,近代哲学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发展出来独断论与怀疑论,走不下去了,甚至对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怀疑。这样一来,整个的知识界陷入一种困境,所以康德就要设法找到新的出路。

第三点,康德的具体作为是提出一套先验哲学,又称作批判哲学。传统以来研究的焦点是由人去认识外界的事物,他现在转过来,要先了解人本身的认识能力,就好像哥白尼把地心说转为日心说一样。在认识活动中,传统的哲学是把外在事物当作认识的中心;现在,人本身的认识能力才是认识的中心。这个转换等于是扭转乾坤、天翻地覆,而康德在哲学界的影响力由此可以想见。

康德改变了什么?插图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